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
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
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竢。
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
心纯庬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
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澈其然否。
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
弗参验以考实兮,远迁臣而弗思。
信谗谀之浑浊兮,盛气志而过之。
何贞臣之无罪兮,被离谤而见尤。
惭光景之诚信兮,身幽隐而备之。
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
卒没身而绝名兮,惜壅君之不昭。
君无度而弗察兮,使芳草为薮幽。
焉舒情而抽信兮,恬死亡而不聊。
独障壅而弊隐兮,使贞臣为无由。
闻百里之为虏兮,伊尹烹于庖厨。
吕望屠于朝歌兮,宁戚歌而饭牛。
不逢汤武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
吴信谗而弗味兮,子胥死而后忧。
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
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
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
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訑谩而不疑。
弗省察而按实兮,听谗人之虚辞。
芳与泽其杂糅兮,孰申旦而别之?
何芳草之早殀兮,微霜降而下戒。
谅聪不明而蔽壅兮,使谗谀而日得。
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
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
虽有西施之美容兮,谗妒入以自代。
愿陈情以白行兮,得罪过之不意。
情冤见之日明兮,如列宿之错置。
乘骐骥而驰骋兮,无辔衔而自载;
乘泛泭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
背法度而心治兮,辟与此其无异。
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
1.九章:《楚辞》篇名,是屈原所作的九篇散诗的合集。
2.曾信:曾经信任。
3.命诏:诏令。昭时:使时世清明。
4.奉:继承。先功:祖先的功业。
5.嫌疑:指对法令有怀疑的地方。
6.贞臣:忠贞之臣,屈原自指。娭(xī):游戏。玩乐。
7.秘密:“黾勉”的一声之转,努力。
8.纯(dūn)庬(máng):淳厚。庬,朴实。
9.谗人:指上官大夫。
10.清澈:指弄清事实真相。然否:是非。
11.蔽晦:掩盖。
12.虚惑:把无说成有叫虚,把假说成真叫惑。
13.参验:参较验证。
14.远迁:远远地放逐。
15.谗谀:惯进谗言谀辞的人。溷(hùn)浊:糊涂。
16.盛气志:大怒。过:督责。
17.离谤:遭毁谤。尤:责备。
18.惭:悲忧。光景:即光明。诚信:真实。
19.备:具备。
20.玄渊:深渊。
21.壅(yōng)君:被蒙蔽的国君。
22.薮(sǒu)幽:大泽的深幽处。
23.抽信:陈述一片忠诚。
24.恬:安。不聊:不苟生。
25.鄣(zhāng)壅:与“蔽隐”同义。鄣壅而蔽隐,指重重障碍。
26.无由:无路自达。
27.百里:百里奚,春秋时秦穆公的贤相,辅助秦穆公成霸业。
28.伊尹:商汤的贤相,辅助汤攻灭夏桀。
29.吕望:即姜太公,受到周文王重用,辅佐周武王灭商。
30.宁戚:春秋时卫国人,以养牛为业,受到齐桓公重用。
31.汤:商汤。武:周武王。桓:齐桓公。缪:同“穆”,秦穆公。
32.吴:指吴王夫差。信谗:指听信太宰伯嚭的谗言。弗味:不能玩味辨别。
33.子胥:伍子胥,春秋时吴国大将。
34.介子:介子推,春秋时晋文公的贤臣。
35.文君:晋文公。寤:觉悟。
36.禁:封山。
37.大德:指介子推在跟从晋文公流亡的途中,曾割下自己的股肉给文公充饥。优游:形容大德宽广的样子。
38.久故:故旧。
39.缟(gǎo)素:白色的丧服。
40.訑(dàn)谩:欺诈。訑,通“诞”。
41.按实:核实。
42.泽:臭。
43.申旦:自夜达旦。
44.殀(yāo):同“夭”,死亡。
45.谅:诚然。
46.得:得志。
47.蕙若:蕙草和杜若,都是香草。
48.佳冶:美丽。
49.嫫(mó)母:传说是黄帝的妃子,貌极丑。自好:自以为美好。这句是说嫫母作出娇媚的样子,自以为十分美好。
50.西施:春秋时越国著名的美女。
51.自代:以自己的丑恶代替他人的美好。
52.白行:表白行为。
53.不意:没有意料到。
54.见(xiàn):同”现“,显现。
55.错置:安排、陈列。错,同“措”。
56.骐(qí)骥(jì):骏马,良马。
57.辔(pèi):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衔:勒马口的铁链。
58.氾(fàn):同“泛”,浮起。泭(fú):同“桴”,即筏子。
59.心治:随意办事。
60.辟:通“譬”,譬如。此:前面的例子。
61.溘(kè)死:忽然死去。流亡:流而亡去,指投水而死。
62.毕辞:说完话。赴渊:投水。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約前343—約前278
戰國時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名平。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楚公族。事楚懷王,曾任左徒,三閭大夫等職。學問博,見識廣,彰明法度,舉賢授能,為懷王所信用。主張聯齊抗秦。子蘭(懷王幼子)、上官大夫等害其能,短于王。王乃疏原。曾諫懷王不可入秦,懷王不聽,信子蘭,入秦被拘,死于秦。頃襄王時再次受讒,被放逐于沅湘一帶。原既痛國之危亡,又感理想之無法實現,乃投汨羅江而死。著有《離騷》、《九章》、《九歌》等,開楚辭之體。今存劉向所編集《楚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