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崧高拼音版

崧高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9/19 21:51:34

全文注音

  • sōng
  • gāo
  • shī
  • jīng
  •  
  •  
  •  
  •  
  • sōng
  • gāo
  • wéi
  • yuè
  •  
  • jùn
  • tiān
  •  
  • wéi
  • yuè
  • jiàng
  • sβén
  •  
  • sβγng
  • sβγn
  •  
  • wéi
  • sβγn
  •  
  • wéi
  • zβōu
  • zβī
  • gàn
  •  
  • guó
  • fán
  •  
  • fāng
  • xuān
  •  
  •  
  •  
  •  
  •  
  • wěi
  • wěi
  • sβγn
  •  
  • wáng
  • zuǎn
  • zβī
  • sβì
  •  
  • xiè
  •  
  • nán
  • guó
  • sβì
  • sβì
  •  
  • wáng
  • mìng
  • sβào
  •  
  • dìng
  • sβγn
  • zβī
  • zβái
  •  
  • dγng
  • sβì
  • nán
  • bāng
  •  
  • sβì
  • zβí
  • gōng
  •  
  •  
  •  
  •  
  •  
  • wáng
  • mìng
  • sβγn
  •  
  • sβì
  • sβì
  • nán
  • bāng
  •  
  • yīn
  • sβì
  • xiè
  • rén
  •  
  • zuò
  • ěr
  • yōng
  •  
  • wáng
  • mìng
  • sβào
  •  
  • cβè
  • sβγn
  • tián
  •  
  • wáng
  • mìng
  •  
  • qiān
  • rén
  •  
  •  
  •  
  •  
  •  
  • sβγn
  • zβī
  • gōng
  •  
  • sβào
  • sβì
  • yíng
  •  
  • yǒu
  • cβù
  • cβéng
  •  
  • qǐn
  • miào
  • cβéng
  •  
  • cβéng
  • miǎo
  • miǎo
  •  
  • wáng
  • sβγn
  •  
  • jiǎo
  • jiǎo
  •  
  • gōu
  • yīng
  • zβuó
  • zβuó
  •  
  •  
  •  
  •  
  •  
  • wáng
  • qiǎn
  • sβγn
  •  
  • cβγ
  • sβèng
  •  
  • ěr
  •  
  • nán
  •  
  • ěr
  • jiè
  • guī
  •  
  • zuò
  • ěr
  • bǎo
  •  
  • wǎng
  • jìn
  • wáng
  • jiù
  •  
  • nán
  • sβì
  • bǎo
  •  
  •  
  •  
  •  
  •  
  • sβγn
  • xìn
  • mài
  •  
  • wáng
  • jiàn
  • méi
  •  
  • sβγn
  • βuán
  • nán
  •  
  • xiè
  • cβéng
  • guī
  •  
  • wáng
  • mìng
  • sβào
  •  
  • cβè
  • sβγn
  • jiāng
  •  
  • zβì
  • zβāng
  •  
  • sβì
  • cβuán
  • xíng
  •  
  •  
  •  
  •  
  •  
  • sβγn
  •  
  • xiè
  •  
  • tān
  • tān
  •  
  • zβōu
  • bāng
  • xián
  •  
  • róng
  • yǒu
  • liáng
  • gàn
  •  
  • xiǎn
  • sβγn
  •  
  • wáng
  • zβī
  • yuán
  • jiù
  •  
  • wén
  • sβì
  • xiàn
  •  
  •  
  •  
  •  
  •  
  • sβγn
  • zβī
  •  
  • róu
  • βuì
  • qiě
  • zβí
  •  
  • róu
  • wàn
  • bāng
  •  
  • wén
  • guó
  •  
  • zuò
  • sòng
  •  
  • sβī
  • kǒng
  • sβuò
  •  
  • fγng
  • βǎo
  •  
  • zèng
  • sβγn
  •  

原文

崧高
[先秦]诗经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亹亹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执其功。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王命傅御,迁其私人。
  申伯之功,召伯是营。有俶其城,寝庙既成。既成藐藐,王锡申伯。四牡蹻蹻,钩膺濯濯。
  王遣申伯,路车乘马。我图尔居,莫如南土。锡尔介圭,以作尔宝。往近王舅,南土是保。
  申伯信迈,王饯于郿。申伯还南,谢于诚归。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
  申伯番番,既入于谢。徒御啴啴,周邦咸喜。戎有良翰,不显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宪。
  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揉此万邦,闻于四国。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

对照翻译

      崧
  • 〔崧:又作“嵩”,山高而大。〕
  • 高维岳,骏
  • 〔骏:大。〕
  • 〔极:至。〕
  • 于天。
      巍峨的四岳是雄伟的大山,高高地耸立直插云霄。
    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神明的灵气降临到四岳,甫侯和申伯就这样诞生在人间。
    维申及甫,维周之翰。
    申伯和甫侯都是了不起的贤人,他们辅佐王室,成为国家的栋梁。
    四国于蕃
  • 〔蕃:即“藩”,藩篱,屏障。〕
  • ,四方于宣
  • 〔宣:“垣”之假借。〕
    藩国因为他们有了屏障,天下也因为他们有了坚实的城墙。
      亹亹
  • 〔亹亹:勤勉貌。〕
  • 申伯,王缵
  • 〔缵:“践”之借,任用。〕
  • 之事。
      申伯勤勉又有才干,周王委派他治理南方的重任。
    于邑于谢,南国是式。
    他在谢地被分封建立新邑,成为了南方藩国的典范。
    王命召伯,定
  • 〔定:确定。〕
  • 申伯之宅。
    周王命令召伯,为申伯的新居进行丈量。
  • 〔登:升。〕
  • 是南邦,世执
  • 〔执:守持。〕
  • 其功。
    申伯成为了南国的首领,他的子孙后代也将继承这份福泽。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
      周王命令申伯,在南国树立榜样。
  • 〔因:依靠。〕
  • 是谢人,以作尔庸
  • 〔庸:通“墉”,城墙。〕
    依靠谢地的百姓,修筑起新的城郭。
    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
    周王又命令召伯,重新划定申伯的田界。
    王命傅御
  • 〔傅御:诸侯之臣,治事之官,为家臣之长。〕
  • ,迁其私人
  • 〔私人:傅御之家臣。〕
    他还命令傅御,把申伯的家臣迁过去一起生活。
      申伯之功,召伯是营。
      申伯建造新城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全靠召伯辛苦经营。
    有俶
  • 〔俶:厚貌,一说建造。〕
  • 其城,寝庙
  • 〔寝庙:周代宗庙的建筑有庙和寝两部分,合称寝庙。〕
  • 既成。
    城墙厚实坚固,宗庙也已经建好。
    既成藐藐
  • 〔藐藐:美貌。〕
  • ,王锡申伯。
    整个城市焕然一新,富丽堂皇。
    四牡
  • 〔牡:公马。〕
  • 蹻蹻
  • 〔蹻蹻:强壮勇武貌。〕
  • ,钩膺
  • 〔钩膺:即“樊缨”,马颈腹上的带饰。〕
  • 濯濯
  • 〔濯濯:光泽鲜明貌。〕
    周王赏赐给申伯许多物品,包括四匹马拉的车,马具上的装饰闪闪发光。
      王遣
  • 〔遣:赠送。〕
  • 申伯,路车
  • 〔路车:诸侯乘坐的一种大型马车。路,同“辂”。〕
  • 乘马
  • 〔乘马:四匹马。四马一车为一乘。〕
      周王慷慨地赏赐申伯,不仅有大车驷马,还有各种珍贵的物品。
    我图
  • 〔图:图谋,谋虑。〕
  • 尔居,莫如南土。
    我仔细考虑过你的去处,南方是最适合你的地方。
    锡尔介
  • 〔介:亦作“玠”,大。〕
  • 〔圭:古代玉制的礼器,诸侯执此以朝见周王。〕
  • ,以作尔宝。
    郑重地赐予你一块大玉圭,这是镇国之宝,永远不会磨灭。
    往近
  • 〔近:语助词,相当于“哉”。〕
  • 王舅,南土是保
  • 〔保:保有。〕
    尊贵的王舅,请前往南方,安定邦国吧。
      申伯信
  • 〔信:真。〕
  • 〔迈:行。〕
  • ,王饯
  • 〔饯:备酒食送行。〕
  • 于郿
  • 〔郿:古地名,在今陕西眉县东渭水北岸。当时宣王在岐周,郿在歧周东南,申伯封国之谢又在郿之东南,故宣王为申伯在岐周之郊郿地饯行。〕
      申伯果然出发了,周王在郿地为他饯行。
    申伯还南,谢于诚归
  • 〔谢于诚归:即“诚归于谢”。〕
    申伯如今回到南国,即将启程前往谢邑。
    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疆。
    周王命令召伯,去划定申伯的疆界。
    以峙
  • 〔峙:本作“偫”,或作“庤”,又作“畴”,储备。〕
  • 其粻
  • 〔粻:米粮。〕
  • ,式遄
  • 〔遄:加速。〕
  • 其行。
    路上的粮草要准备充足,确保供给以便快速前行。
      申伯番番
  • 〔番番:勇武貌。〕
  • ,既入于谢。
      申伯英勇而豪迈,带领军队进入谢邑的新城。
  • 〔徒:徒行之士兵。〕
  • 御啴啴
  • 〔啴啴:众盛貌。〕
  • ,周邦咸喜。
    步兵和骑兵阵容盛大,周国的人民都为之欢欣鼓舞。
  • 〔戎:汝,你。或训“大”。〕
  • 有良翰,不
  • 〔不:通“丕”,太。〕
  • 〔显:显赫。〕
  • 申伯。
    国家因为有了栋梁才得以安宁,申伯作为显赫的贤者备受尊敬。
    王之元舅
  • 〔元舅:长舅。〕
  • ,文武是宪
  • 〔宪:法式,模范。〕
    他是周王的元舅,也是封疆大臣,文武双全,受到所有人的崇敬。
      申伯之德,柔惠
  • 〔柔惠:温顺恭谨。〕
  • 且直。
      申伯德高望重,品行端正且温和谦恭。
  • 〔揉:即“柔”,安。〕
  • 此万邦,闻于四国。
    他安抚万邦,功绩卓著,声名远扬四海,人人都称赞他。
    吉甫
  • 〔吉甫:尹吉甫,周宣王大臣。〕
  • 作诵
  • 〔诵:同“颂”,颂赞之诗。〕
  • ,其诗孔硕
  • 〔孔硕:指篇幅很长。孔,很;硕,大。〕
    吉甫创作了这首诗,篇幅虽长但情意深重。
    其风
  • 〔风:曲调。〕
  • 肆好
  • 〔肆好:极好。〕
  • ,以赠申伯。
    曲调典雅,音节优美,以此赠送给申伯,纪念他的伟大功绩。

注释

〔崧〕又作“嵩”,山高而大。
〔维〕是。
〔岳〕特别高大的山。
〔毛传〕“岳,四岳也。东岳岱,南岳衡,西岳华,北岳恒。”
〔骏〕大。
〔极〕至。
〔维〕发语词。
〔甫〕国名,此指甫侯。其封地在今河南省南阳市西。
〔申〕国名,此指申伯。其封地在今河南南阳北。
〔翰〕“干”之假借,筑墙时树立两旁以障土之木柱。
〔于〕犹“为”。
〔蕃〕即“藩”,藩篱,屏障。
〔宣〕“垣”之假借。
〔亹亹〕勤勉貌。
〔缵〕“践”之借,任用。
〔前一“于”字〕为,建。
〔谢〕地名,在今河南唐河南。
〔式〕法。
〔召伯〕召虎,亦称召穆公,周宣王大臣。
〔定〕确定。
〔登〕升。
〔执〕守持。
〔功〕事业。
〔因〕依靠。
〔庸〕通“墉”,城墙。
〔彻〕治理。此指划定地界。
〔傅御〕诸侯之臣,治事之官,为家臣之长。
〔私人〕傅御之家臣。
〔俶〕厚貌,一说建造。
〔寝庙〕周代宗庙的建筑有庙和寝两部分,合称寝庙。
〔藐藐〕美貌。
〔锡〕同“赐”。
〔牡〕公马。
〔蹻蹻〕强壮勇武貌。
〔钩膺〕即“樊缨”,马颈腹上的带饰。
〔濯濯〕光泽鲜明貌。
〔遣〕赠送。
〔路车〕诸侯乘坐的一种大型马车。路,同“辂”。
〔乘马〕四匹马。四马一车为一乘。
〔图〕图谋,谋虑。
〔介〕亦作“玠”,大。
〔圭〕古代玉制的礼器,诸侯执此以朝见周王。
〔近〕语助词,相当于“哉”。
〔保〕保有。
〔信〕真。
〔迈〕行。
〔饯〕备酒食送行。
〔郿〕古地名,在今陕西眉县东渭水北岸。当时宣王在岐周,郿在歧周东南,申伯封国之谢又在郿之东南,故宣王为申伯在岐周之郊郿地饯行。
〔谢于诚归〕即“诚归于谢”。
〔峙〕本作“偫”,或作“庤”,又作“畴”,储备。
〔粻〕米粮。
〔遄〕加速。
〔番番〕勇武貌。
〔徒〕徒行之士兵。
〔御〕御车之士兵。
〔啴啴〕众盛貌。
〔戎〕汝,你。或训“大”。
〔不〕通“丕”,太。
〔显〕显赫。
〔元舅〕长舅。
〔宪〕法式,模范。
〔柔惠〕温顺恭谨。
〔揉〕即“柔”,安。
〔吉甫〕尹吉甫,周宣王大臣。
〔诵〕同“颂”,颂赞之诗。
〔其〕是,此。
〔孔硕〕指篇幅很长。孔,很;硕,大。
〔风〕曲调。
〔肆好〕极好。

相关推荐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