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登楼拼音版

登楼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9/25 1:58:12

全文注音

  • dēng
  • lóu
  •  
  • táng
  •  
  • βuā
  • jìn
  • gāo
  • lωu
  • sβāng
  • xīn
  •  
  • wàn
  • fāng
  • duō
  • nàn
  • dēng
  • lín
  •  
  • jǐn
  • jiāng
  • cβūn
  • lái
  • tiān
  •  
  • lěi
  • yún
  • biàn
  • jīn
  •  
  • běi
  • cβáo
  • tíng
  • zβōng
  • gγi
  •  
  • 西
  • sβān
  • kòu
  • dào
  • xiāng
  • qīn
  •  
  • lián
  • βòu
  • zβǔ
  • βuán
  • miào
  •  
  • liáo
  • wéi
  •  
  • liáng
  • yín
  •  
  •  

原文

登楼
[唐代]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对照翻译

    花近高楼伤客心
  • 〔客心:客居者之心。〕
  • ,万方多难此登临。
    登上高楼,满心伤感地望着盛开的繁花,世间万物的艰难让人看了心惊。
    锦江
  • 〔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泽更加鲜明,因此命名濯锦江。〕
  • 春色来天地
  • 〔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 ,玉垒
  • 〔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
  • 浮云变古今
  • 〔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 〔玉垒浮云变古今: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
    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我站上了这座楼,世事变幻就像玉垒山上的浮云一样无常。
    北极
  • 〔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
  • 朝廷终不改
  • 〔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
  • ,西山
  • 〔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
  • 寇盗
  • 〔寇盗:指入侵的吐蕃集团。〕
  • 莫相侵。
    伟大的朝廷如同北极星一般稳固,那些盗贼想要侵占河山,也只能是空忙一场,徒留叹息。
    可怜后主
  • 〔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
  • 〔还:仍然。〕
  • 祠庙
  • 〔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这事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荣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
  • ,日暮聊为
  • 〔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
  • 《梁甫吟》。
    可怜那后主最终也还是回到了祠庙之中,暂且在黄昏时分吟唱起《梁甫吟》吧。

注释

〔客心〕客居者之心。
〔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泽更加鲜明,因此命名濯锦江。
〔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玉垒浮云变古今〕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
〔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
〔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
〔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
〔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
〔寇盗〕指入侵的吐蕃集团。
〔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
〔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这事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荣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
〔还〕仍然。
〔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
〔梁父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
〔父”通“甫”读三声fǔ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的歌词〕

相关推荐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12—770
        杜甫:唐河南鞏縣人,祖籍襄陽,字子美,自稱杜陵布衣,又稱少陵野老。杜審言孫。初舉進士不第,遂事漫游。后居困長安近十年,以獻《三大禮賦》,待制集賢院。安祿山亂起,甫走鳳翔上謁肅宗,拜左拾遺。從還京師,尋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棄官客秦州、同谷,移家成都,營草堂于浣花溪,世稱浣花草堂。后依節度使嚴武,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代宗大歷中,攜家出蜀,客居耒陽,一夕病卒于湘江舟中。甫工詩歌,與李白齊名,并稱李杜。后人又稱其為詩圣,稱其詩為“詩史”。名篇甚多,為世傳誦。有《杜工部集》。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