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吉日拼音版

吉日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9/19 21:57:35

全文注音

  • shī
  • jīng
  • wγi
  •  
  • dǎo
  •  
  • tián
  • chē
  • hǎo
  •  
  • kǒng
  •  
  • shēng
  •  
  • cóng
  • βí
  • βún
  • chǒu
  •  
  • gēng
  •  
  • chāi
  •  
  • shòu
  • zhī
  • suǒ
  • tóng
  •  
  • yōu
  • 鹿
  •  
  • βī
  • zhī
  • cóng
  •  
  • tiān
  • zhī
  • suǒ
  •  
  • zhān
  • zhōng
  • yuán
  •  
  • βí
  • βí
  • kǒng
  • yǒu
  •  
  • biāo
  • biāo
  •  
  • huò
  • βún
  • huò
  • yǒu
  •  
  • zuǒ
  • yòu
  •  
  • yàn
  • tiān
  •  
  • zhāng
  • gōng
  •  
  • xiγ
  • shǐ
  •  
  • xiǎo
  •  
  •  
  • bīn
  •  
  • βiě
  • zhuó
  •  

原文

吉日
[先秦]诗经

吉日维戊,既伯既祷。
田车既好,四牡孔阜。
升彼大阜,从其群丑。
吉日庚午,既差我马。
兽之所同,麀鹿麌麌。
漆沮之从,天子之所。
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儦儦俟俟,或群或友。
悉率左右,以燕天子。
既张我弓,既挟我矢。
发彼小豝,殪此大兕。
以御宾客,且以酌醴。

对照翻译

    吉日维
  • 〔维:是。〕
  • 〔戊:古人以天干地支相配计日。以天干奇数为刚日,偶数为柔日。刚日宜外事,柔日宜内事。田猎为外事,故以刚之戊为吉日。〕
  • ,既伯
  • 〔伯:“祃”之假借。祃,师祭。〕
  • 既祷
  • 〔祷:“禂”之假借字。禂,马祭。〕
    戊日是个吉祥的好时辰,师神和马祖都受到祭祀。
    田车
  • 〔田车:猎车。田,同“畋”,打猎。〕
  • 既好,四牡孔阜。
    田车辚辚作响,十分漂亮,四匹公马又大又壮。
    升彼大阜,从其群丑
  • 〔群丑:指群兽。〕
    驱车登上大山岗,追逐群兽兴致高昂。
    吉日庚午,既差
  • 〔差:选择。〕
  • 我马。
    庚午吉日时光美好,每一匹良马都经过精挑细选。
    兽之所同
  • 〔同:聚集。〕
  • ,麀
  • 〔麀:母鹿。〕
  • 鹿麌麌
  • 〔麌麌:众多貌。〕
    群兽惊慌地聚在一起,雄鹿雌鹿满眼都是。
    漆沮
  • 〔漆沮:古代二水名,在今陕西境内。〕
  • 之从,天子之所。
    将野兽驱赶到漆沮,天子的猎场就在此处。
    瞻彼中原
  • 〔中原:原中,指原野。〕
  • ,其祁
  • 〔祁:原野辽阔。〕
  • 孔有
  • 〔有:多,指野兽多。〕
    极目远望原野之中,地域辽阔,群兽聚集。
    儦儦
  • 〔儦儦:疾行貌。〕
  • 俟俟
  • 〔俟俟:缓行貌。〕
  • ,或群或友
  • 〔友:兽二只在一起为友。〕
    它们有的急奔,有的慢行,三五成群结伴嬉戏。
  • 〔悉:尽,全。〕
  • 〔率:驱逐。〕
  • 左右,以燕
  • 〔燕:乐。〕
  • 天子。
    左右两边进行围赶,只为让天子心生欢喜。
    既张我弓,既挟我矢。
    我的弓已拉满弦,箭也握在手中。
    发彼小豝
  • 〔豝:母猪。〕
  • ,殪
  • 〔殪:射死。〕
  • 此大兕
  • 〔兕:大野牛,或谓乃犀牛。〕
    射中了那边的小母猪,又射死了这边的大野牛。
    以御
  • 〔御:进献食物。〕
  • 宾客,且以酌醴
  • 〔醴:甜酒。〕
    烹调猎物用来宴请宾客,大家举座欢呼,畅饮美酒。

注释

〔维〕是。
〔戊〕古人以天干地支相配计日。以天干奇数为刚日,偶数为柔日。刚日宜外事,柔日宜内事。田猎为外事,故以刚之戊为吉日。
〔朱熹《诗集传》“以下章推之,是日也其为戊辰与?”
〔伯〕“祃”之假借。祃,师祭。
〔祷〕“禂”之假借字。禂,马祭。
〔田车〕猎车。田,同“畋”,打猎。
〔孔〕很。
〔阜〕强壮高大。
〔阜〕山岗。
〔从〕追逐。
〔群丑〕指群兽。
〔差〕选择。
〔同〕聚集。
〔麀〕母鹿。
〔麌麌〕众多貌。
〔漆沮〕古代二水名,在今陕西境内。
〔所〕处所,此指会猎场所。
〔中原〕原中,指原野。
〔祁〕原野辽阔。
〔有〕多,指野兽多。
〔儦儦〕疾行貌。
〔俟俟〕缓行貌。
〔群〕兽三只在一起为群。
〔友〕兽二只在一起为友。
〔悉〕尽,全。
〔率〕驱逐。
〔燕〕乐。
〔豝〕母猪。
〔殪〕射死。
〔兕〕大野牛,或谓乃犀牛。
〔御〕进献食物。
〔醴〕甜酒。

相关推荐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