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苏溪亭拼音版

苏溪亭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5 1:46:28

全文注音

  • tíng
  •  
  • táng
  •  
  • dài
  • shū
  • lún
  • βíng
  • shàng
  • cǎo
  • màn
  • màn
  •  
  • shuí
  • dōng
  • fēng
  • shí
  • èr
  • lán
  •  
  • yàn
  • guγ
  • chūn
  • shω
  • wǎn
  •  
  • βγng
  • yān
  • xωng
  • huā
  • hán
  •  

原文

苏溪亭
[唐代]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对照翻译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在苏溪亭上望去,碧草无边无际,是谁随着东风唱着阑干十二曲呢?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燕子还没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水上岸边烟雨蒙蒙,雨中杏花也感到寒意。

注释

苏溪亭:在现在的浙江义乌市。

漫漫:无边无际。

十二阑:乐府古曲中有阑干十二曲。

燕子不归:远方未归的游子。

汀(tīng):水边平地。


相关推荐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大辞海》:戴叔伦(732—789)唐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难。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戴叔伦集》,其中羼入宋元及明初人诗颇多。今人蒋寅《戴叔伦诗集校注》于其诗有所鉴别。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32—789
唐潤州金壇人,字幼公,一作次公。為蕭穎士弟子,工詩,以文辭著。代宗大歷中,曾應劉晏召,于鹽鐵轉運使府中任職。德宗建中中,曹王李皋領湖南觀察使、江西節度使,叔倫入其幕府。皋征李希烈,留叔倫領府事,試守撫州刺史。民歲爭灌溉,為作均水法,一郡便之。貞元四年,遷容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容管經略使,威名流聞。次年,上表請為道士,旋卒。有集。
《唐詩大辭典修訂本:》【生卒】:732—789
字幼公,一作次公;又作名融,字叔倫。郡望譙國(今安徽亳州),籍貫潤州金壇(今江蘇金壇)。少從蕭穎士學,有才名。安史亂起,避地江西鄱陽。代宗初,由劉晏薦為秘書省正字,入其鹽鐵轉運使幕。由廣文博士轉監察御史里行。大歷初,任湖南轉運留后,至大歷末調河南轉運留后。德宗建中元年(780)出為東陽縣令,四年入江西節度使李皋幕任判官。興元元年(784)守撫州刺史,翌年封譙縣開國男。貞元二年(786)辭官還鄉,四年復起家授容州(今廣西容縣)刺史、容管經略使、兼御史中丞。故后人稱為戴容州。翌年因病受代,卒于道。生平事跡見權德輿撰《墓志銘》、梁肅撰《神道碑》(見《重修戴氏宗譜》)、《新唐書》本傳、《唐才子傳》卷五。今人傅璇琮有《戴叔倫的事跡系年及作品的真偽考辨》。蔣寅有《戴叔倫簡譜》。叔倫著有詩論,曾編選唐詩(今均不傳),在詩歌體裁上有多方面探索。《女耕田行》上承杜甫傳統,下啟新樂府詩人。五律《除夜宿石頭驛》、《客夜與故人偶集》等,寄深慨于平易之中,意達詞暢,感人至深。絕句《過三閭廟》、《關山月》等融情入景,含蓄有味。其題材、風格、手法均體現出唐詩由盛轉中之脈絡。故胡應麟以為濫觴晚唐者“戴叔倫尤甚”(《詩藪》內編卷四)。《郡齋讀書志》著錄《述稿》10卷、《書狀》1卷、詩1卷,已佚。明人輯有詩集2卷,其中多竄入他人詩。整理本有蔣寅《戴叔倫詩集校注》。《全唐詩》仍編叔倫詩為2卷。《全唐詩續拾》補詩1首,斷句2,存目4首。
《唐诗汇评:》戴叔伦(732-789),字次公,一作幼公,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少师萧颖士。至德末,避兵乱居鄱阳。刘晏表授秘书正字,迁广文博士。大历中,晏掌财赋,以叔伦为监察御史,主湖南转运。建中初,出补东阳令。嗣曹王李皋镇湖南、江西,辟为从事,由大理司直迁殿中侍御史。后检校礼部郎中,兼侍御史。贞元初,官抚州刺史,后遇谤被代。贞元四年,起为容管经略使,次年,罢任北返,卒于道。有《述稿》十卷,已佚。明人辑有《戴叔伦集》。《全唐诗》编诗二卷,其中除与唐方干等人诗重出外,尚大量羼入宋王安石、周瑞臣、元丁鹤年、明刘崧、张以宁、汪广洋、刘绩等人作品。
《词学图录:》戴叔伦(732-789)字幼公,一作次公。金坛(今属江苏)人。有《戴叔伦集》,词存《调笑令·边草》一首。

《古代作品中的评论》

《中兴间气集:》叔伦之为人,温雅善举止,无贤与不肖,见皆尽心。……其诗体格虽不越中(格),然“廨宇经山火,公田没海潮”,亦指事造形。其骨稍软,故诗家少之。
《石林诗话:》司空图记戴叔伦语云:“诗人之词,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亦是形似之微妙者,但学者不能味其言耳。
《唐才子传:》工诗……诗兴悠远,每作惊人。
《《唐诗品》:》幼公未致羽仪之节,早收兰玉之誉,修辞合节,精研太始,亦可谓难士矣。夫太始之音,词以情胜,音以调谐。幼公情旨馀旷,而调颇促急,要之含气未融,心无流润,故虽工于斫炼,而寡于华要矣。
《《批点唐音》:》幼公以下,说情渐细。格律之累,正坐此境。
《《唐诗别裁集》:》高仲武谓叔伦骨气稍轻,晁公武谓唐史不称其能诗,正以少其绵弱。然尔时诗格日卑,幼公已云矫矫,愚不能人云亦云也。
《《大历诗略》:》大历五言皆纡而不迫,幼公后出,气调为小变,顾情来之作,有不自知其然者。
《石洲诗话:》容州七古,皮松肌软,此又在钱、刘诸公下矣。
《石洲诗话:》戴容州尝拈“蓝田日暖,良玉生烟”之语以论诗,而其所自作,殊平易浅薄,实不可解。
《三唐诗品:》其源出于沈休文,选韵笙和,谐音玉节,清歌平调,亦复睦耳关神。七言古风,如月林虚籁,晴霄霞绮,自然清丽,不杂微尘。五律高言壮阔,情语婉绵,在孟襄阳、刘随州之亚。
《《诗学渊源》:》诗清新典雅,而不涉秾纤。乐府如《巫山高》等篇,颇似长吉。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