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辛酉正月五日〕一作辛丑正月五日。据考,应为正月五日辛酉。此诗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
〔正月,陶渊明时年五十岁。
〔澄和〕清朗和暖。
〔风物〕风光,景物。
〔闲美〕闲静优美。
〔邻曲〕邻居。
〔斜川〕地名。据骆庭芝《斜川辨》,斜川当在今江西都昌附近湖泊中。
〔曾城〕山名。曾同“层”。一名江南岭,又名天子鄣,据说上有落星寺,在庐山北。
〔鲂(房)〕鱼名。
〔和〕和风。
〔南阜〕南山,指庐山。
〔名实旧矣〕旧与新对应,有熟悉之意。这句意思是说,庐山的美名和美景,我久己熟悉了。
〔傍无依接〕形容曾城高耸独立,无所依傍。
〔独秀中皋(高)〕秀丽挺拔地独立在泽中高地。
〔皋〕近水处的高地。
〔晋代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说〕鄣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
〔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又叫层城。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为西王母及诸神仙所居,故曰灵山。
《水经注》载〕·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谓太帝之居。所以,灵山又称层城九重。这是诗人游斜川时,所见之曾城,而联想到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故曰“遥想灵山”。
〔嘉名〕美名。眼前之曾城与神仙所居之曾城同名,因爱彼而及此,故曰“有爱嘉名”。
〔欣对不足〕意思是说,高兴地面对曾城山赏景,尚不足以尽兴。
〔率尔〕本是形容贸然,轻率的样子,这里作“即兴”解。
〔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
〔乡里〕指籍贯。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365或376—427
東晉廬江潯陽人,字淵明。一說名淵明,字元亮。陶侃曾孫。起家州祭酒,不堪吏職,辭歸。復為鎮軍、建威參軍、彭澤令。郡遣督郵至,潛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安帝義熙二年,即去官隱居,賦《歸去來兮》以明志。義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后代,入南朝宋,不肯復仕。所著文章,皆題年月。義熙以前,書晉代年號,南朝宋以后,唯云甲子。躬耕自資,嗜酒,善為詩文。私謚靖節。今存《陶淵明集》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