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竹枝词九首拼音版

竹枝词九首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5 1:31:27

全文注音

  • zhú
  • zhī
  • jiǔ
  • shǒu
  •  
  • táng
  • dài
  •  
  • liú
  • bái
  • chéng
  • tóu
  • chūn
  • cǎo
  • shēng
  •  
  • bái
  • yán
  • shān
  • xià
  • shǔ
  • jiāng
  • qīng
  •  
  • nán
  • rén
  • shàng
  • lái
  •  
  • běi
  • rén
  • shàng
  • dòng
  • xiāng
  • qíng
  •  
  • shān
  • táo
  • hóng
  • huā
  • mǎn
  • shàng
  • tóu
  •  
  • shǔ
  • jiāng
  • chūn
  • shuǐ
  • pāi
  • shān
  • liω
  •  
  • huā
  • hóng
  • shuāi
  • láng
  •  
  • shuǐ
  • liω
  • xiàn
  • nóng
  • chóu
  •  
  • jiāng
  • shàng
  • zhū
  • lóu
  • xīn
  • qíng
  •  
  • ráng
  • 西
  • chūn
  • shuǐ
  • wén
  • shēng
  •  
  • qiáo
  • dōng
  • qiáo
  • 西
  • hǎo
  • yáng
  • liǔ
  •  
  • rén
  • lái
  • rén
  • chàng
  • xíng
  •  
  • chū
  • sān
  • gān
  • 竿
  • chūn
  • xiāo
  •  
  • jiāng
  • tóu
  • shǔ
  • βγ
  • zhù
  • lán
  • ráo
  •  
  • píng
  • βuáng
  • shū
  • zhǐ
  •  
  • xìn
  • zài
  • chéng
  • wàn
  • qiáo
  •  
  • liǎng
  • àn
  • shān
  • huā
  • xuě
  • βāi
  •  
  • jiā
  • jiā
  • chūn
  • jiǔ
  • mǎn
  • yín
  • bēi
  •  
  • zhāo
  • jūn
  • fáng
  • zhōng
  • duō
  • bàn
  •  
  • yǒng
  • ān
  • gōng
  • wài
  • qīng
  • lái
  •  
  • chéng
  • 西
  • mén
  • qián
  • yàn
  • duī
  •  
  • nián
  • nián
  • làng
  • néng
  • cuī
  •  
  • ào
  • nǎo
  • rén
  • xīn
  • shí
  •  
  • shào
  • shí
  • dōng
  • 西
  • lái
  •  
  • táng
  • cáo
  • cáo
  • shí
  • γr
  • tān
  •  
  • zhōng
  • dào
  • lái
  • nán
  •  
  • cháng
  • hγn
  • rén
  • xīn
  • shuǐ
  •  
  • děng
  • xián
  • píng
  • lán
  •  
  • xiá
  • cāng
  • cāng
  • yān
  • shí
  •  
  • qīng
  • yuán
  • zài
  • zuì
  • gāo
  • zhī
  •  
  • chóu
  • rén
  • cháng
  • duàn
  •  
  • yóu
  • lái
  • shì
  • shēng
  • bēi
  •  
  • shān
  • shàng
  • céng
  • céng
  • táo
  • huā
  •  
  • yωn
  • jiān
  • yān
  • huǒ
  • shì
  • rén
  • jiā
  •  
  • yín
  • chuàn
  • jīn
  • chāi
  • lái
  • shuǐ
  •  
  • cháng
  • dāo
  • duǎn
  • shāo
  • shē
  •  

原文

竹枝词九首
[唐代]刘禹锡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注释

竹枝词:原名“竹枝”“竹枝歌”“竹枝曲”,本是乐府《近代曲》名。最早为巴人口头传唱的民歌。人们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据史书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楚国荆湘一带就有“下里”和“巴人”的流行歌曲,“下里”是楚歌,“巴人”是巴歌,楚歌带有巴风,巴歌带有楚风,二者相互渗透,互相融合。

岁正月:唐穆宗长庆二年(822)正月。长庆元年(821)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刺史,大约到任时已是次年正月。

建平:郡名,三国吴置,隋改为巫山县(参见《隋书·地理志》上巴东郡),今属重庆市。此当指夔(kuí)州。

赴节:符合节拍。

扬袂(mèi)睢(huī)舞:挥袖尽情起舞。睢,无拘束。

激讦(jié):激越清脆。吴声:吴地的乐歌。

中(zhòng)黄钟之羽:符合黄钟宫的羽调。

伧(cāng)儜(níng)不可分:听不太懂。

淇(qí)奥:即《诗经·卫风·淇奥》,借指卫国的民歌。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沅湘:沅水和湘水,指屈原流放地。

九歌:屈原所作楚辞作品。

俾(bǐ):使。飏:即“扬”,传播。

巴歈(yú):巴地的民歌。巴即巴郡,约当现在重庆一带。歈即民歌。

变风:《毛诗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后人对变风变雅的解说很多,大意是说太平盛世产生的风、雅之诗是正风正雅;而乱世产生的诗歌则失去了雅正平和之气,故称变风、变雅。刘禹锡此处使用变风一词,似乎并非强调世事之治乱,而是侧重于体察民俗风情之意。

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下临瞿塘峡口之夔门。东汉初公孙述筑城。述自号白帝,因名。三国时刘备为吴将陆逊所败,退居于此,卒于城中永安宫。

白盐山: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南长江南岸。蜀江:泛指蜀地境内河流。

山桃:野桃。上头:山头,山顶上。

蜀江:泛指四川境内的河流。

衰:凋谢。

瀼(ráng)西:今重庆奉节瀼水西岸。陆游《入蜀记》:“土人谓山间之流通江者曰瀼。”縠(hú)文:绉纱似的皱纹,常用以喻水的波纹。

兰桡(ráo):船桨的美称。语从屈原《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中的“兰枻”化出,南朝宫廷诗中多有使用。

狂夫:女子对丈夫的称呼。语出《诗经·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万里桥:故址在今成都南门锦江上。

永安宫:故址在今重庆奉节县城内。蜀汉章武二年(222),蜀先主刘备自猇亭战败后,驻军白帝城,建此宫,次年卒于此。

城西门:此当指奉节城西门。滟(yàn)滪(yù)堆:瞿塘峡口江中的巨石,亦作“犹豫堆”“英武石”,今已炸毁。

瞿(qú)塘:瞿塘峡,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嘈(cáo)嘈:水的急流声。十二滩:并非确数,犹言险滩之多。

等闲:无端。

巫峡: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湖北省巴东县西。

个里:这里,其中。

云间:指云雾缭绕的高山。

银钏金钗:妇女佩戴的手镯和首饰,这里借指盛装妇女。

长刀短笠:男子的劳动工具,这里借指男子。烧畲(shē):烧荒种地。


相关推荐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72—842
唐洛陽人,自言系出中山,字夢得。德宗貞元進士,又登博學宏辭科。官監察御史,以參與王叔文政治革新,貶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后裴度薦為太子賓客、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與柳宗元友善,并稱“劉柳”。又與白居易唱和,并稱“劉白”。工詩,曾仿民歌體作《竹枝詞》、《柳枝詞》、《插田歌》等組詩。又著有《天論》等。有集。

《大辞海》:刘禹锡(772—842)唐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州)。贞元九年(公元793年)登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词科。授监察御史,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竹枝词》、《杨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为文长于说理。又通医学。重要哲学著作《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学说。后期对佛教思想表现了妥协。有《刘梦得文集》。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