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孙子兵法·行军篇拼音版

孙子兵法·行军篇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9/13 13:04:52

全文注音

  • sūn
  • bīng
  • ·
  • ·
  • xíng
  • jūn
  • piān
  •  
  • chūn
  • qiū
  • guó
  •  
  • sūn
  •  
  •  
  •  
  •  
  • sūn
  • yuē
  •  
  • fán
  • chǔ
  • jūn
  •  
  • xiàng
  •  
  • jué
  • shān
  •  
  • shì
  • shēng
  • chǔ
  • gāo
  •  
  • zhàn
  • lóng
  • dēng
  •  
  • chǔ
  • shān
  • zhī
  • jūn
  •  
  • jué
  • shuǐ
  • yuγn
  • shuǐ
  •  
  • jué
  • shuǐ
  • ér
  • lái
  •  
  • yíng
  • zhī
  • shuǐ
  • nèi
  •  
  • lìng
  • bàn
  • ér
  • zhī
  •  
  •  
  • zhàn
  • zhě
  •  
  • shuǐ
  • ér
  • yíng
  •  
  • shì
  • shēng
  • chǔ
  • gāo
  •  
  • yíng
  • shuǐ
  • liú
  •  
  • chǔ
  • shuǐ
  • shàng
  • zhī
  • jūn
  •  
  • jué
  • chì
  •  
  • wéi
  • liú
  •  
  • ruò
  • jiāo
  • jūn
  • chì
  • zhī
  • zhωng
  •  
  • shuǐ
  • cγo
  • ér
  • bèi
  • zhòng
  • shù
  •  
  • chǔ
  • chì
  • zhī
  • jūn
  •  
  • píng
  • chǔ
  •  
  • ér
  • yòu
  • bèi
  • gāo
  •  
  • qián
  • hòu
  • shēng
  •  
  • chǔ
  • píng
  • zhī
  • jūn
  •  
  • fán
  • jūn
  • zhī
  •  
  • huáng
  • zhī
  • suǒ
  • shèng
  •  
  •  
  •  
  •  
  •  
  • fán
  • jūn
  • hào
  • gāo
  • ér
  • xià
  •  
  • guì
  • yáng
  • ér
  • jiàn
  • yīn
  •  
  • yγng
  • shēng
  • ér
  • chǔ
  • shí
  •  
  • jūn
  • bγi
  •  
  • shì
  • wèi
  • shèng
  •  
  • qiū
  • líng
  • fáng
  •  
  • chǔ
  • yáng
  •  
  • ér
  • yòu
  • bèi
  • zhī
  •  
  • bīng
  • zhī
  •  
  • zhī
  • zhù
  •  
  •  
  •  
  •  
  •  
  • shàng
  •  
  • shuǐ
  • βò
  • zhì
  •  
  • shè
  • zhě
  •  
  • dài
  • dìng
  •  
  •  
  •  
  •  
  •  
  • fán
  • yǒu
  • jué
  • jiàn
  •  
  • tiān
  • jǐng
  •  
  • tiān
  • láo
  •  
  • tiān
  • luó
  •  
  • tiān
  • xiàn
  •  
  • tiān
  •  
  • zhī
  •  
  • jìn
  •  
  • yuγn
  • zhī
  •  
  • jìn
  • zhī
  •  
  • yíng
  • zhī
  •  
  • bèi
  • zhī
  •  
  •  
  •  
  •  
  •  
  • jūn
  • páng
  • yǒu
  • xiγn
  •  
  • huáng
  • jǐng
  •  
  • jiā
  • wěi
  •  
  • shān
  • lín
  •  
  • huì
  • zhě
  •  
  • jǐn
  • suǒ
  • zhī
  •  
  • jiān
  • zhī
  • suǒ
  • chǔ
  •  
  •  
  •  
  •  
  •  
  • jìn
  • ér
  • jìng
  • zhě
  •  
  • shì
  • xiγn
  •  
  • yuγn
  • ér
  • tiγo
  • zhàn
  • zhě
  •  
  • rén
  • zhī
  • jìn
  •  
  • suǒ
  • zhě
  •  
  •  
  •  
  •  
  •  
  •  
  • zhòng
  • shù
  • dòng
  • zhě
  •  
  • lái
  •  
  • zhòng
  • cγo
  • duω
  • zhàng
  • zhě
  •  
  •  
  • niγo
  • zhě
  •  
  •  
  • shòu
  • hài
  • zhě
  •  
  •  
  • chén
  • gāo
  • ér
  • ruì
  • zhě
  •  
  • chē
  • lái
  •  
  • bēi
  • ér
  • guγng
  • 广
  • zhě
  •  
  • lái
  •  
  • sγn
  • ér
  • tiáo
  • zhě
  •  
  • qiáo
  • cγi
  •  
  • shγo
  • ér
  • wγng
  • lái
  • zhě
  •  
  • yíng
  • jūn
  •  
  •  
  •  
  •  
  •  
  • bēi
  • ér
  • bèi
  • zhě
  •  
  • jìn
  •  
  • qiáng
  • ér
  • jìn
  • zhě
  •  
  • tuì
  • 退
  •  
  • qīng
  • chē
  • xiān
  • chū
  • zhě
  •  
  • zhèn
  •  
  • yuē
  • ér
  • qǐng
  • zhě
  •  
  • βóu
  •  
  • bēn
  • zǒu
  • ér
  • chén
  • bīng
  • chē
  • zhě
  •  
  •  
  • bàn
  • jìn
  • bàn
  • tuì
  • 退
  • zhě
  •  
  • yòu
  •  
  •  
  •  
  •  
  •  
  • zhàng
  • ér
  • zhě
  •  
  •  
  • ér
  • xiān
  • yǐn
  • zhě
  •  
  •  
  • jiàn
  • ér
  • jìn
  • zhě
  •  
  • láo
  •  
  • niγo
  • zhě
  •  
  •  
  • zhě
  •  
  • kǒng
  •  
  • jūn
  • rγo
  • zhě
  •  
  • jiàng
  • zhòng
  •  
  • jīng
  • dòng
  • zhě
  •  
  • luàn
  •  
  • zhě
  •  
  • juàn
  •  
  • βγ
  • ròu
  • shí
  •  
  • jūn
  • xuán
  • fǒu
  •  
  • fγn
  • shè
  • zhě
  •  
  • qióng
  • kòu
  •  
  • zhūn
  • zhūn
  •  
  • rén
  • yán
  • zhě
  •  
  • shī
  • zhòng
  •  
  • shuò
  • shγng
  • zhě
  •  
  • jiǒng
  •  
  • shuò
  • zhě
  •  
  • kùn
  •  
  • xiān
  • bào
  • ér
  • hòu
  • wèi
  • zhòng
  • zhě
  •  
  • jīng
  • zhī
  • zhì
  •  
  • lái
  • wěi
  • xiè
  • zhě
  •  
  • xiū
  •  
  • bīng
  • ér
  • xiāng
  • yíng
  •  
  • jiǔ
  • ér
  •  
  • yòu
  • xiāng
  •  
  • jǐn
  • chá
  • zhī
  •  
  •  
  •  
  •  
  •  
  • bīng
  • fēi
  • duω
  •  
  • wéi
  • jìn
  •  
  • bìng
  •  
  • liào
  •  
  • rén
  • ér
  •  
  • wéi
  • ér
  • zhě
  •  
  • qín
  • rén
  •  
  •  
  •  
  •  
  •  
  • wèi
  • qīn
  • ér
  • zhī
  •  
  •  
  • nán
  • yòng
  •  
  • qīn
  • ér
  • xíng
  •  
  • yòng
  •  
  • lìng
  • zhī
  • wén
  •  
  • zhī
  •  
  • shì
  • wèi
  •  
  • lìng
  • xíng
  • jiào
  • βín
  •  
  • βín
  •  
  • lìng
  • xíng
  • jiào
  • βín
  •  
  • βín
  •  
  • lìng
  • xíng
  • zhě
  •  
  • zhòng
  • xiāng
  •  

原文

孙子兵法·行军篇
[春秋齐国]孙武

  孙子曰:凡处军 、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军旁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
  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
  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对照翻译

      孙子曰:
      孙子说:
    凡处军、相敌:
    凡是行军作战和观察判断敌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
    在通过山地时,要靠近有水草的谷地,驻扎时,要选择“生地”,占据高地且向阳,如果敌人已经占据了高地,就不要仰攻,这些是在山地作战的基本原则。
    绝水必远水;
    横渡江河时,要在离江河稍远的地方驻扎。
    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
    如果敌军渡河来攻,不要在江河中迎击,而要趁它部分已渡、部分未渡时发起攻击,这样更有利。
    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
    如果要与敌军交战,就不要紧靠江河迎击。
    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在江河地带驻扎时,也要占据高地且向阳,切勿在敌军下游低洼处驻扎或布阵,这些是在江河地带作战的基本原则。
    绝斥泽,惟亟去无留;
    通过盐碱沼泽地带时,要迅速离开,不宜久留。
    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
    如果在盐碱沼泽地带遭遇敌军,就要占领有水草且靠近树林的地方,这些是在盐碱沼泽地带作战的基本原则。
    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
    在平原地带驻军,要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方,最好背靠高处,前低后高,这些是平原地带作战的基本原则。
    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以上四种“处军”原则的好处,正是黄帝能够战胜“四帝”的重要原因。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一般来说,驻军总是喜欢干燥的高地,厌恶潮湿低洼的地方,要求向阳,避开阴湿,驻扎在便于生活且地势高的地方,将士就不容易生病,这是军队致胜的重要条件。
    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
    在丘陵、堤防驻军时,必须选择向阳的一面,并且背靠着它。
    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这些有利的措施都得益于地形的辅助。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河流上游下暴雨时,看到水沫漂来,要等水势平稳后再渡河,以防山洪暴发。
      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凡是遇到“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等地形,必须迅速避开,不要靠近。
    吾远之,敌近之;
    我方远离这些地形,让敌军去接近。
    吾迎之,敌背之。
    我方面对这些地形,让敌军去背靠。
      军旁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军队在山川险阻、芦苇丛生的低洼地,或者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区行动时,必须仔细反复搜索,因为这些都是容易隐藏伏兵和奸细的地方。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
      敌军离我很近却仍保持镇静,说明它倚仗占据险要地形。
    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
    敌军离我很远却前来挑战,是想诱我前进。
    其所居易者,利也。
    敌军不占据险要地形而选择平地,必定有其好处和用意。
      众树动者,来也;
      树林里许多树木摇动,说明敌军正向我袭来。
    众草多障者,疑也;
    草丛中设有许多遮蔽物,是敌人企图迷惑我。
    鸟起者,伏也;
    鸟儿突然飞起,说明下面有伏兵。
    兽骇者,覆也;
    走兽受惊猛跑,是敌人大举来袭。
    尘高而锐者,车来也;
    飞尘高而尖,是敌人的战车向我开来。
    卑而广者,徒来也;
    飞尘低而广,是敌人的步兵向我开来。
    散而条达者,樵采也;
    飞尘分散而细长,是敌人在打柴。
    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飞尘少而时起时落,是敌军在察看地形,准备设营。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
      敌方使者言辞谦卑但实际加紧战备,是要向我进攻。
    辞强而进驱者,退也;
    敌方使者措辞强硬且军队向我进逼,是准备撤退。
    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
    敌方战车先出并占据侧翼,是布列阵势,准备作战。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敌方没有预先约定却突然请求议和,其中必有阴谋。
    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
    敌方急速奔走并展开兵车,是期求与我交战。
    半进半退者,诱也。
    敌军半进半退,可能是伪装混乱来引诱我。
      杖而立者,饥也;
      敌兵倚仗手中兵器站立,说明他们饥饿缺粮。
    汲而先饮者,渴也;
    敌兵从井里打水急于先饮,说明他们干渴缺水。
    见利而不进者,劳也;
    敌人见利而不前进,说明他们疲劳过度。
    鸟集者,虚也;
    敌方营寨上有飞鸟停集,说明营寨已空虚无人。
    夜呼者,恐也;
    敌营夜间有人惊呼,说明敌军内心恐惧。
    军扰者,将不重也;
    敌营纷扰无秩序,说明其将帅没有威严。
    旌旗动者,乱也;
    敌营旌旗乱动,说明其阵形混乱。
    吏怒者,倦也;
    敌官吏急躁易怒,说明敌军过度困倦。
    粟马肉食,军无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
    敌人用粮食喂马,杀牲口吃,收起炊具不返回营寨,说明他们是“穷寇”。
    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
    恳切和顺、低声下气地与士卒讲话,说明其将领不得众心。
    数赏者,窘也;
    再三犒赏士卒,说明敌军已无计可施。
    数罚者,困也;
    一再重罚部属,说明敌军陷入困境。
    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
    将帅先对士卒凶暴后又畏惧士卒,说明他太不精明了。
    来委谢者,欲休息也。
    敌人借故派使者来谈判,是想休兵息战。
    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敌军盛怒前来,但久不接战,又不离去,必须谨慎观察其企图。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打仗不在于兵力越多越好,只要不轻敌冒进,并能集中兵力、判明敌情,就足以战胜敌人了。
    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那种没有深谋远虑而又轻敌妄动的人,势必成为敌人的俘虏。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
      将帅在士卒尚未亲近依附时,就贸然处罚士卒,士卒一定不服,这样就难以使用他们去打仗了。
    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
    如果士卒对将帅已经亲近依附,却仍不执行军纪军法,这样的军队也是不能打仗的。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所以,要用“文”的手段,即用政治道义教育士卒,用“武”的方法,即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调,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就必定胜利。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
    平素能认真执行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能养成服从的习惯。
    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
    平素不认真执行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会养成不服从的习惯。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平素之所以能认真执行命令,是由于将帅与士卒相互取得信任的缘故。

注释

〔处军相敌〕处军,处置军队,指带领军队行军扎营作战等。处军相敌,带领军队行军扎营作战,观察判断敌情。
〔绝山依谷〕军队穿越山地要依傍溪谷行进。
〔视生处高〕生,生动生机,这里引申为开阔。视生处高,要把军队驻营于地势高视野开阔的地方。
〔战隆无登〕隆,这里指高地。战隆无登,不要去仰攻占据高低的敌军。
〔绝水必远水〕水,泛指河川地带。绝水必远水,军队穿越河川地带时,要在距离河流较远的地方驻扎,以免陷入背水一战的死地。
〔无迎水流〕不要在河的下游驻扎,以免敌军在上游决水或投毒而遭失败。
〔亟去无留〕亟,迅速。亟去无留,迅速离开不要停留驻扎。
〔依水草而背众树〕要依傍着水草,背靠着树林扎营。
〔四军之利〕四军,指山地河川地盐碱沼泽地平原地四种地带行军打仗求取胜利的原则。
〔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四帝,黄帝时代四周的部落领袖。相传黄帝先后打败了炎帝蚩尤等部落,统一了黄河流域。黄帝之所以生四帝也,这就是当年黄帝之所以能够战胜四帝的原因。
〔凡军好高而恶下〕军,指驻军。凡军好高而恶下,大凡军队扎营都是喜欢选择地势高的干燥地方而讨厌地势低下的潮湿地方。
〔养生而处实〕养生,这里是指,水草丰盛,粮饷充足,军队容易修生养息。处实,指军需物资供应方便的地方。养生而处实,这里指军队扎营要选择水草丰盛粮食充足军需物资供应方便的地方。
〔上雨〕上,指河流的上游。上雨,河的上游下雨。
〔水沫〕河水的泡沫,这是洪水到来的表现。
〔绝涧〕两岸山势峭峻,水流其间的险恶地形。
〔天井〕四周高俊,中间低洼的地形。
〔天牢〕指一种四周地形险恶易进难出的地形。
〔天陷〕一种地势低洼泥泞易陷的地形。
〔天隙〕一种两边高山壁立,中间道路狭窄,难以行军的地势。
〔潢井〕潢,积水池。潢井,地势低陷积水很多的地方。
〔葭苇〕芦苇,泛指水草。这里指水草丛生的地方。
〔蘙荟〕草木茂盛,这里指草木茂密多障碍。
〔敌近而静者〕靠近我军的敌军能保持安静。
〔所居易者〕易,这里指平坦地带。所居易者,敌军在平坦地带驻扎。
〔散而条达〕飞起的尘土散而细长。
〔樵采〕这里是指敌军砍柴伐木。
〔辞强而进驱〕以诡诈的言语作掩护,勉强驱军前行。
〔陈也〕陈同“阵”,这里指布阵。
〔无约而请和者〕敌军没有陷入困境却主动请和。
〔奔走而陈兵车〕敌军迅速奔跑,并且用战车摆开阵势。
〔杖而立〕杖,兵器。杖而立,敌军依靠着武器站着。
〔汲而先饮〕汲水的敌军争着先喝水。
〔军无悬缻〕缻,泛指饮具。军无悬缻,军中把饮具都收拾起来了。
〔谆谆翕翕〕这里是指敌军长官对士卒讲话显示出一副诚恳的样子。
〔足以并力料敌〕只要能充分地判断敌情,集中使用兵力就行了。
〔惟无虑而易敌者〕只有那不深思熟虑而又轻视敌军的人。
〔卒为亲附而罚之〕当着士卒们还没有亲附时便施加刑罚,士卒们便会怨愤不服。
〔令素行以教其民〕要用平素发布的军令都必定坚决执行的事情来教育士卒。
〔与众相得〕得,亲和。与众相得,这里是指与部下关系融洽。

相关推荐

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45-前470),字长卿,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人,是吴国将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今日在山东、江苏苏州等地,尚有祀奉孙武的庙宇,多谓之兵圣庙。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春秋時齊國樂安人。田完後裔。其先賜姓孫氏。以兵法求見吳王闔廬,吳王欲試之,出宮中美女百八十人,使武教之戰。武分為二隊,以王寵姬二人為隊長。三令五申之,婦人皆大笑,武斬隊長二人以徇。于是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規矩。吳王用為將,西破強楚,五戰五勝,入楚都,北威齊、晉,顯名諸侯。有《孫子兵法》傳世,為“百代談兵之祖”,在世界軍事科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今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竹簡有武談兵之文《吳問》等五篇。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