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平湖乐·采菱人语隔秋烟拼音版

平湖乐·采菱人语隔秋烟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21:50:46

全文注音

  • píng
  • yuè
  • ·
  • ·
  • cǎi
  • líng
  • rén
  • qiū
  • yān
  •  
  • yuán
  •  
  • wáng
  • yùn
  • cǎi
  • líng
  • rén
  • qiū
  • yān
  •  
  • jìng
  • héng
  • liàn
  •  
  • shǒu
  • βēng
  • guāng
  • liú
  • zhuǎn
  •  
  • gòng
  • liú
  • lián
  •  
  • huà
  • chuán
  • xiào
  • chūn
  • βēng
  • miàn
  •  
  • jiāng
  • shān
  • xìn
  • mγi
  •  
  • zhωng
  • βēi
  •  
  • wèn
  • shì
  • guī
  • nián
  •  

原文

平湖乐·采菱人语隔秋烟
[元代]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注释


①练:白色的绢绸。
②入手:到来。
③留连:留恋而徘徊不去。
④“江山”二句:语本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信美:确实美。

             

相关推荐

王恽

  王恽,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政治家,一生仕宦,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成为元世祖忽必烈、裕宗皇太子真金和成宗皇帝铁木真三代的谏臣。

《大辞海》:王恽(1227—1304)元文学家。字仲谋,号秋涧。汲县(今河南卫辉)人。中统元年(1260年)姚枢宣抚东平,辟为详议官。至元五年(1268年)建御史台,首拜监察御史。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谥文定。文章自谓学于元好问,故其波澜意度,皆不失前人矩矱。诗篇笔力坚浑,亦能嗣响遗山。兼工词曲。有《秋涧先生大全文集》。

《中国人名大词典》:(1227—1304)元卫州汲县(今属河南)人,字仲谋,号秋涧。中统元年(1260),姚枢征为详议官,旋即选至京师,为中书省详定官。二年,任翰林修撰兼国史院编修官,又兼中书省左右司都事。至元五年(1268),拜监察御史。后历官河南﹑河北﹑山东﹑福建诸道提刑按察副使。二十九年,授翰林学士。元贞元年(1295),奉旨修《世祖实录》。著述甚多,诗文合为《秋涧集》。

《二十六史精要辞典》:元朝文臣。字仲谋,号秋涧。卫州汲县(今属河南)人。中统元年(1260),由东平评议官选至京师,任翰林修撰。至元五年(1268)拜监察御史。十四年为翰林待制。其后历任河南、河北、山东、福建等地提刑按察使。二十九年,为翰林学士。成宗时参与纂修《世祖实录》。有《秋不涧先生大全集》一百卷。该集所收的记序行状碑志200余篇,多记金末元初事。其中《中堂事记》记载世祖中统初期政务甚为详备,价值很高。《乌台笔补》则是有关御史台的见闻掌故。《玉堂嘉话》是对翰林院典制沿革的追记。在元人文集中,王恽的文集是内容丰富价值较高的一部。《四部丛刊初编》收入。来源:门岿主编·二十六史精要辞典·下·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第2501页。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27—1304
元衛州汲縣人,字仲謀。世祖中統元年為左丞姚樞征,為詳議官。至京師,上書論時政,擢中書省詳定官。累遷為中書省左右司都事。在任治錢谷,擢材能,議典禮,考制度,為同僚所服。至元五年,建御史臺,首拜監察御史。后出為河南、河北、山東、福建等地提刑按察副使。至元二十九年見世祖于柳林宮,上萬言書,極陳時政,授翰林學士。成宗即位,加通議大夫,知制誥,參與修國史,奉旨纂修《世祖實錄》。惲師從元好問,好學善為文,也能詩詞。有《秋澗先生大全集》。
《沧海遗珠:》王恽(1227——1304),字仲谋,号秋涧,卫州汲县(今属河南省)人。中统元年(1260)姚枢宣抚东平,辟王恽为详仪官,擢为中书省详定官。二年春转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世祖至元五年(1268)迁御史台,後拜监察御使,九年授承直郎,十四年除翰林待制拜朝列大夫,二十九年授翰林学士、嘉议大夫。元贞元年(1295)加通政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大德八年(1304)卒,赠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追封太原郡公,谥文定。著有《相鉴》、《汲郡志》、《秋涧先生大全集》等。
《元詩選:》惲字仲謀,衛州汲縣人。史丞相天澤鎮衛,一見接以賓禮。中統初,姚左丞樞宣撫東平,辟為詳議官。時省部初建,令諸路各上儒吏之能理財者,授中書省詳定官。尋轉翰林修撰,兼國史編修。至元五年,建御史臺,首拜監察御史。論列百五十餘章,權貴側目。出為平陽路判官。歷河南北、燕南、山東諸道提刑按察副使。進福建閩海按察使。二十九年,召至京師,上書極陳時政,擢翰林院學士。大德五年,再上章求退,得請歸。八年卒。贈學士承旨,追封太原郡公,諡文定。仲謀少受知元遺山,與東魯王博文、渤海王旭齊名。入仕以才幹稱,敭歷中外,尤好著述。裕宗在東宮,進《承華事略》凡二十篇。覽之稱善,賜酒慰諭,令諸皇孫傳觀其書。成宗即位,獻《守成事鑑》一十五篇。元貞初,奉命纂修《世祖實錄》。集聖訓六卷上之。其雜著詩文曰《秋澗集》,合為一百卷。秋澗詩,才氣橫溢,欲馳騁唐宋大家間,然所存過多,頗少持擇,必痛加芟削,則精彩愈見。北方之學,變於元初。自遺山以風雅開宗,蘇門以理學探本。一時才俊之士,肆意文章,如初陽始升,春卉方茁,宜其風尚之日趣於盛也。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