芃芃棫朴,薪之槱之。
济济辟王,左右趣之。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
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
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
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芃芃〕植物茂盛貌。
〔棫朴〕棫,白桵;朴,枹木,二者均为灌木名。
〔槱〕聚积木柴以备燃烧。
〔济济〕美好貌。或音,庄敬貌。
〔辟王〕君王。
〔趣〕趋向,归向。
〔奉〕通“捧”。
〔璋〕即“璋瓒”,祭祀时盛酒的玉器。
〔峨峨〕盛装壮美的样子。
〔髦士〕俊士,优秀之士。
〔攸〕所。
〔宜〕适合。
〔淠〕船行貌。
〔泾〕泾河。
〔烝徒〕众人。
〔楫之〕举桨划船。
〔于迈〕于征,出征。
〔师〕军队,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倬〕广大。
〔云汉〕银河。
〔章〕文章,文彩。
〔倏〕长寿。
〔遐〕通“何”。
〔作人〕培育造就人。
〔追〕通“雕”。追琢,即雕琢。
〔相〕内质,质地。
〔勉勉〕勤勉不已。
〔纲纪〕治理,管理。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