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滩头水拍天,寒城如雾柳如烟。
月沉未沉鱼触网,潮来欲来人放船。
王稚登(1535—1612)字百谷,先世江阴人,移居吴门(今苏州)。少有文名,善书法,4岁能属对,6岁善书擘窠大字,10岁能作诗,长而骏发有盛名。嘉靖末他入太学,万历时曾召修国史。王稚登来到文徵明门下,振华后秀,重整旗鼓,主词翰之席三十余年。嘉、隆、万历年间,布衣、山人以诗名者有十数人,然声华显赫,稚登为最。他的书法,真草隶篆皆能,人们争相收藏他的作品。所以,后人称其为吴门派之后劲,也是吴门派末期的代表人物。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云稚登:“名满吴会间,妙于书及篆、隶。闽粤之人过吴门者,虽贾胡穷子,必踵门求一见,乞其片缣尺素然后去。”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535—1612
明常州府武進(一作江陰)人,移居蘇州,字伯穀,號玉遮山人。十歲能詩,既長,名滿吳會。吳門自文徵明后,風雅無定屬,穉登嘗及徵明門,遙接其風,擅詞翰之席者三十余年,為同時代布衣詩人之佼佼者。閩粵人過蘇州者,雖商賈亦必求見乞字。萬歷中征修國史,未上而史局罷。曾編散曲為《吳騷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吳郡丹青志》、《奕史》《吳社編》及《尊生齋集》等。
《词学图录:》王穉登(1535-1612)字伯榖、百谷,别号有半偈长者、半偈主人、青羊君、长生馆主、玉遮山人等。江苏江阴人,移居苏州。"四岁能属对,六岁便能写擘窠大字,十岁能诗,长益才气骏发",曾入文衡山门,博学多艺,名满吴会。善诗文,近"公安派"。《万历野获编》云:"近年词客寥落,惟百巍然鲁灵光,其诗纤秀,为人所爱。""主词翰之席者三十余年",王世贞《州山人稿》:"诗取独诣,婉尽人巧俏绝"。嘉靖末入太学,万历时曾召修国史,未赴,布衣终生。著述颇丰,《中国丛书综录》载集二十种,《吴郡丹青志》最名,有《王百谷全集》。
《沧海遗珠:》王穉登(1535-1612)字百谷,一字伯固。号玉遮山人,武进人,移居吴县。少负盛名,长与文征明齐名,著有《尊生斋集》《吴社编》《弈史》《吴郡丹青志》等。
《檇李詩繫·卷四十:》字百穀長洲人嘉隆間太學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字百穀一字伯固長洲人太學生有晉陵金昌燕市客越青雀竹箭梅花什荆溪松檀諸集
《中国文学大辞典》:明代文学家,书法家。字伯毂,号玉遮山人。武进(今属江苏)人;移居吴门(江苏苏州)。10岁能诗,名满乡里。嘉靖四十三年(1564)北游太学,阁试《瓶中紫牡丹》诗,以“色借相君袍上紫,香分太极殿中烟”之句,深受袁文荣的赏识,引为记室,校书秘阁。万历中,曾召修史籍,不果而罢。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说:“吴门自文待诏(徵明)殁后,风雅之道,未有所归,伯毂振华启秀,嘘枯吹生,擅词翰者三十余年。”著有《晋陵》、《金昌》、《燕市》、《雨航》、《青雀》、《客越》、《竹箭》、《梅花》、《明月》、《采真》、《清苕》、《越吟》、《荆溪》、《延令》、《苦言》等诗文集,《吴越丹青志》等笔记,合为《王百毂二十种》;还写有传奇《全德记》、《彩袍记》;辑有《吴骚集》4集、《八公游戏丛谈》等。其诗常写日常生活。正因为他取材广泛,所以他的诗作的数量惊人,每到一处就有新诗集产生。其诗的风格婉雅清新,但时有草率、浅薄之处。传奇仅存《全德记》,叙述五代窦禹钧故事,是据《范文正公别集》里的《窦谏议录》而增损成篇的,说明窦禹钧因积德而致多才,是一部较明显地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剧作。作者:尹恭弘。出自:马良春,李福田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