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篷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唯有鹭鹚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①吴松江:又名吴江,即今流经苏州、上海等地的苏州河。
②孤吟:独自吟咏。
③鹭鸶(lù sī):又叫鸬鹚,一种水鸟。
④我意:作者心中所想的心事。
⑤翘足:举足,抬起脚来。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54—1001
宋濟州鉅野人,字元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進士。端拱初為右拾遺、直史館,上《御戎十策》。遷知制誥,判大理寺。至道元年為翰林學士、知審官院兼通進銀臺封駁司,凡詔命不當者多所論奏。真宗即位,上疏言加強邊防、減冗兵冗吏、嚴格選舉、沙汰僧尼、謹防小人得勢等五事。預修《太祖實錄》,以直書史事,降知黃州,后遷蘄州卒。在官以剛直敢言稱。工詩文,提倡詩學杜甫、白居易,文學韓愈、柳宗元。有《小畜集》、《五代史闕文》。
全宋詩:王禹偁(九五四~一○○一),字元之,濟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太宗太平興國八年(九八三)進士,授成武縣主簿。雍熙元年(九八四),遷知長洲縣。端拱元年(九八八)應中書試,擢直史館。次年遷知制誥。淳化二年(九九一),爲徐鉉辨誣,貶商州團練副使。五年,再知制誥。至道元年(九九五)兼翰林學士,坐謗訕罷知滁州,未幾改揚州。真宗即位,復知制誥。咸平元年(九九八)預修《太祖實錄》,直筆犯諱,降知黄州。四年移知蘄州,卒,年四十八。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今殘存卷六至卷十三等八卷)。《宋史》卷二九三有傳。 王禹偁詩,前十一卷以《四部叢刊》影印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宋刊配呂無黨鈔本《小畜集》爲底本,校以清光緒會稽孫星華增刻本(簡稱孫本)、清乾隆平陽趙熟典刻本(簡稱趙本)、上海涵芬樓影印江南圖書館藏經鋤堂鈔本(簡稱經鋤堂本),參校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及《宋文鑑》等書引錄。第十二卷以孫星華增刻本《小畜外集》爲底本,參校上海函芬樓借江南圖書館藏影宋寫本(簡稱影宋本)、杭州大學圖書館藏清抄本(簡稱清抄本)以及《山右石刻叢編》等書引錄。第十三卷錄集外詩及斷句,其中《吳郡志》所收《赴長洲縣作》三首,已合併編入《小畜集》同題詩中。又《小畜外集》卷六誤收他人詩三首(其中二首爲杜甫詩),已刪去。
词学图录:王禹偁(954-1001) 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人。宋史有传。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存词一首见《花庵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