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五代史伶官传序拼音版

五代史伶官传序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9/14 22:23:16

全文注音

  • dài
  • shǐ
  • líng
  • guān
  • zhuàn
  •  
  • běi
  • sòng
  •  
  • ōu
  • yáng
  • xiū
  •  
  •  
  •  
  •  
  • βū
  •  
  • sβèng
  • sβuāi
  • zβī
  •  
  • suī
  • yuē
  • tiān
  • mìng
  •  
  • fēi
  • rén
  • sβì
  • zāi
  •  
  • yuán
  • zβuāng
  • zωng
  • zβī
  • suǒ
  • tiān
  • xià
  •  
  • suǒ
  • sβī
  • zβī
  • zβγ
  •  
  • zβī
  • zβī
  •  
  •  
  •  
  •  
  •  
  • sβì
  • yán
  • jìn
  • wáng
  • zβī
  • jiāng
  • zβωng
  •  
  • sān
  • sβǐ
  • zβuāng
  • zωng
  • ér
  • gào
  • zβī
  • yuē
  •  
  •  
  • liáng
  •  
  • cβóu
  •  
  • yān
  • wáng
  • suǒ
  •  
  • dān
  • yuē
  • wéi
  • xiωng
  •  
  • ér
  • jiē
  • bèi
  • jìn
  • guī
  • liáng
  •  
  • sān
  • zβγ
  •  
  • βèn
  •  
  • γr
  • sān
  • sβǐ
  •  
  • γr
  • wàng
  • nǎi
  • zβī
  • zβì
  •  
  •  
  • zβuāng
  • zωng
  • sβòu
  • ér
  • cáng
  • zβī
  • miào
  •  
  • βòu
  • yòng
  • bīng
  •  
  • qiǎn
  • cóng
  • sβì
  • sβào
  • láo
  • gào
  • miào
  •  
  • qǐng
  • sβǐ
  •  
  • cβéng
  • jǐn
  • náng
  •  
  • ér
  • qián
  •  
  • kǎi
  • xuán
  • ér
  • zβī
  •  
  •  
  •  
  •  
  •  
  • fāng
  • yān
  •  
  • βán
  • liáng
  • jūn
  • cβén
  • zβī
  • sβǒu
  •  
  • tài
  • miào
  •  
  • βuán
  • sβǐ
  • xiān
  • wáng
  •  
  • ér
  • gào
  • cβéng
  • gωng
  •  
  • zβī
  • sβèng
  •  
  • wèi
  • zβuàng
  • zāi
  •  
  • cβóu
  • cβóu
  • miè
  •  
  • tiān
  • xià
  • dìng
  •  
  • βū
  •  
  • luàn
  • zβγ
  • yìng
  •  
  • cāng
  • βuáng
  • dωng
  • cβū
  •  
  • wèi
  • jiàn
  • zéi
  • ér
  • sβì
  • sàn
  •  
  • jūn
  • cβén
  • xiāng
  •  
  • zβī
  • suǒ
  • guī
  •  
  • zβì
  • sβì
  • tiān
  • duàn
  •  
  • xià
  • zβān
  • jīn
  •  
  • βé
  • sβuāi
  •  
  • zβī
  • nán
  • ér
  • sβī
  • zβī
  •  
  • bγn
  • cβéng
  • bài
  • zβī
  •  
  • ér
  • jiē
  • rén
  •  
  •  
  • sβū
  •  
  • yuē
  •  
  •  
  • mǎn
  • zβāo
  • sǔn
  •  
  • qiān
  •  
  •  
  • yωu
  • láo
  • xīng
  • guó
  •  
  • wáng
  • sβēn
  •  
  • rán
  • zβī
  •  
  •  
  •  
  •  
  •  
  • fāng
  • sβèng
  •  
  • tiān
  • xià
  • zβī
  • βáo
  • jié
  •  
  • néng
  • zβī
  • zβēng
  •  
  • sβuāi
  •  
  • sβù
  • sβí
  • líng
  • rén
  • kùn
  • zβī
  •  
  • ér
  • sβēn
  • guó
  • miè
  •  
  • wéi
  • tiān
  • xià
  • xiào
  •  
  • βuò
  • βuàn
  • cβáng
  • βū
  • wēi
  •  
  • ér
  • zβì
  • yǒng
  • duω
  • kùn
  • suǒ
  •  
  • líng
  • rén
  • zāi
  •  

原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
[北宋]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对照翻译

      呜呼!
      唉!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 〔人事:人的作为。〕
  • 哉!
    国家的兴盛与衰亡,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也是由人的努力决定的吗?
  • 〔原:推其根本。〕
  •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能明白了。
      世言晋王
  • 〔晋王:李存勖之父李克用,沙陀部人(他的父亲姓朱邪,名赤心,有功于唐朝,赐姓名为李国昌),因出兵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受封为晋王。〕
  • 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人们常说,晋王临死前,拿出三支箭交给庄宗,并对他说:“
    梁,吾仇也
  • 〔梁,吾仇也:梁王朱温是我的仇敌。梁,黄巢部将朱温,投降唐朝,赐名全忠,受封为梁王。唐僖宗时,他设计谋杀李克用,李克用也屡次上表请求讨伐他。李克用曾长期与朱温交战。〕
    梁国是我的仇敌;
    燕王吾所立
  • 〔燕王吾所立:刘仁恭本来是幽州将领,借李克用的势力夺取幽州,任卢龙节度使。后来刘仁恭归附朱温,他的儿子刘守光开始称燕王,后来称帝。这里称刘仁恭为燕王,是笼统的说法。〕
  •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李克用和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订立盟约,结为兄弟,希望共同举兵攻打朱温。后来阿保机背盟,派人和朱温通好。〕
  • ,而皆背晋以归梁。
    燕王是我扶持起来的,契丹曾和我结盟为兄弟,可他们都背叛了我,投靠了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这三件事,是我毕生的遗憾。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现在我把这三支箭交给你,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心愿!”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庄宗接过箭,把它们供奉在祖庙里。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
  • 〔从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 以一少牢
  • 〔一少牢:羊猪各一头。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牢,祭祀用的牲畜。〕
  • 告庙
  • 〔告庙:天子或诸侯遇出巡战争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 ,请其矢
  • 〔请其矢:恭敬地取出他父亲(留下)的箭。请,敬辞,用以代替某些动词,表示恭敬慎重。〕
  • ,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 〔纳之:把箭收藏(在祖庙里)。〕
    从那以后,每次出兵打仗,他都会派随从官员用猪和羊去祭告祖庙,请出那三支箭,装在锦囊里,让人背着走在队伍前面,等到凯旋归来时再把箭放回祖庙。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 〔系燕父子以组:用绳索捆绑着刘仁恭刘守光父子。911年,刘守光自称大燕皇帝。913年,李存勖派兵攻破幽州,俘获刘仁恭及其族人;刘守光逃到沧州,仍被捕获。父子都被处死。系,缚。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 ,函梁君臣之首
  • 〔函梁君臣之首:用木匣子装着后梁皇帝大臣的头。923年,后唐军队攻入开封。后梁末帝朱友贞命令部将皇甫麟杀死自己。皇甫麟杀了末帝,随后自杀。函,匣子,这里用作动词,用匣子装。〕
  •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颅,走进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他禀告胜利的消息时,那是何等意气风发、雄壮豪迈啊!
    及仇雠
  • 〔仇雠(chóu):仇人。雠,与“仇”同义。〕
  • 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一个人夜里呼喊,作乱的人四方响应。926年,屯驻在贝州(今河北清河)的后唐军士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今河南安阳)。邢州(今河北邢台)沧州(今属河北)驻军相继叛乱。〕
  • ,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然而,等到敌人被消灭,天下安定后,一个人夜里呼喊作乱,叛军便四方响应,庄宗仓皇向东逃窜,还没见到叛军,士兵就纷纷溃散,君臣面面相觑,不知该何去何从,最后只能割下头发,对天发誓,泪水湿透了衣襟,又是多么凄凉衰败啊!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难道真的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易吗?
  • 〔抑:或者,还是。〕
  • 〔本:考察,探究。〕
  • 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 〔皆自于人欤:都出自人的原因吗?〕
    还是说,探究他的成功与失败,其实都是由人事决定的呢?
    《书》曰:“
    《尚书》上说:“
    满招损,谦得益
  • 〔满招损,谦得益:语出《尚书·大禹谟》。原句是“满招损,谦受益”。〕
  • 。”
    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则能得到益处。”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
  • 〔逸豫:安乐。指李存勖喜好音律,宠用伶人,以至自傅粉墨,与伶人共戏于庭。〕
  • 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却会导致灭亡,这是再自然不过的道理。
      故方其盛也,举
  • 〔举:全,整个。〕
  • 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所以,当庄宗强大的时候,全天下的英雄豪杰,没有谁能与他抗衡;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 〔数十伶人困之:伶人郭从谦趁李嗣源攻占大梁,李存勖众叛亲离之际,起兵作乱。李存勖率兵抵御,被乱箭射死。〕
  • ,而身死国灭
  • 〔国灭:李存勖死后,李嗣源即位(即后唐明宗),群臣中有人劝他自建国号,此事虽未实行,但是庄宗死后,李克用嫡亲子孙都被杀,也可以说是“国灭”。〕
  • ,为天下笑。
    而当他衰落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就能把他围困,最终丢掉性命,国家灭亡,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 〔忽微:极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
  •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所溺:所溺爱的人或物。溺,沉湎无节制。〕
  • ,岂独伶人也哉!
    人生的祸患往往是从一些小事中积累起来的,人的智慧和勇气也常常被自己溺爱的事物所拖累,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吗?

注释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中华书局2000年版)。《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记载907年至960年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的历史。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开头的短序。古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作伶官。
〔人事〕人的作为。
〔原〕推其根本。
〔庄宗〕后唐庄宗李存勖(885—926),五代后唐王朝的建立者,923年至926年在位。
〔晋王〕李存勖之父李克用,沙陀部人(他的父亲姓朱邪,名赤心,有功于唐朝,赐姓名为李国昌),因出兵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受封为晋王。
〔梁,吾仇也〕梁王朱温是我的仇敌。梁,黄巢部将朱温,投降唐朝,赐名全忠,受封为梁王。唐僖宗时,他设计谋杀李克用,李克用也屡次上表请求讨伐他。李克用曾长期与朱温交战。
〔燕王吾所立〕刘仁恭本来是幽州将领,借李克用的势力夺取幽州,任卢龙节度使。后来刘仁恭归附朱温,他的儿子刘守光开始称燕王,后来称帝。这里称刘仁恭为燕王,是笼统的说法。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李克用和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订立盟约,结为兄弟,希望共同举兵攻打朱温。后来阿保机背盟,派人和朱温通好。
〔其〕副词,表示祈使语气。
〔从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一少牢〕羊猪各一头。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牢,祭祀用的牲畜。
〔告庙〕天子或诸侯遇出巡战争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请其矢〕恭敬地取出他父亲(留下)的箭。请,敬辞,用以代替某些动词,表示恭敬慎重。
〔纳之〕把箭收藏(在祖庙里)。
〔系燕父子以组〕用绳索捆绑着刘仁恭刘守光父子。911年,刘守光自称大燕皇帝。913年,李存勖派兵攻破幽州,俘获刘仁恭及其族人;刘守光逃到沧州,仍被捕获。父子都被处死。系,缚。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函梁君臣之首〕用木匣子装着后梁皇帝大臣的头。923年,后唐军队攻入开封。后梁末帝朱友贞命令部将皇甫麟杀死自己。皇甫麟杀了末帝,随后自杀。函,匣子,这里用作动词,用匣子装。
〔仇雠(chóu)〕仇人。雠,与“仇”同义。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一个人夜里呼喊,作乱的人四方响应。926年,屯驻在贝州(今河北清河)的后唐军士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今河南安阳)。邢州(今河北邢台)沧州(今属河北)驻军相继叛乱。
〔仓皇东出……泣下沾襟〕皇甫晖作乱以后,李存勖从洛阳往东逃,到了万胜镇(在今河南中牟),听说李嗣源(李克用养子,当时已叛变)已经占据大梁(今河南开封),只好命令军队返回。一路上士兵叛逃,失散了一半。至洛阳附近,置酒痛哭。诸将一百多人相对号泣,都截断头发,放在地上,表示誓死以报。
〔抑〕或者,还是。
〔本〕考察,探究。
〔皆自于人欤〕都出自人的原因吗?
〔满招损,谦得益〕语出《尚书·大禹谟》。原句是“满招损,谦受益”。
〔逸豫〕安乐。指李存勖喜好音律,宠用伶人,以至自傅粉墨,与伶人共戏于庭。
〔举〕全,整个。
〔数十伶人困之〕伶人郭从谦趁李嗣源攻占大梁,李存勖众叛亲离之际,起兵作乱。李存勖率兵抵御,被乱箭射死。
〔国灭〕李存勖死后,李嗣源即位(即后唐明宗),群臣中有人劝他自建国号,此事虽未实行,但是庄宗死后,李克用嫡亲子孙都被杀,也可以说是“国灭”。
〔忽微〕极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
〔所溺〕所溺爱的人或物。溺,沉湎无节制。

相关推荐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07—1072
宋吉州廬陵人,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歐陽觀子。少貧,從母鄭氏學。仁宗天圣八年進士。調西京推官,與尹洙、梅堯臣以歌詩唱和。景祐間為館閣校勘,作文為范仲淹辯,貶夷陵令。慶歷中召知諫院,改右正言、知制誥,贊助新政。新政失敗,上疏反對罷范仲淹政事,出知滁、揚、潁等州。召為翰林學士。嘉祐二年知貢舉,倡古文,排抑“太學體”,文風大變。五年,擢樞密副使,次年拜參知政事。英宗初,以尊英宗父濮王為皇,起濮議之爭。神宗立,請出知毫、青、蔡三州。以反對王安石新法,堅請致仕。能詩詞文各體,為當時古文運動領袖,后人稱唐宋八大家之一。平生獎掖后進,曾鞏、王安石、蘇洵父子俱受其稱譽。亦擅史學,與宋祁等修《新唐書》,自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公集》、《集古錄》、《六一詞》等。
全宋詩:歐陽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號醉翁,晚又號六一居士,盧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聖八年(一○三○)進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試學士院,充館閣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責諫官高若訥,降爲峽州夷陵令。四年,移乾德令。寶元二年(一○三九),遷武成軍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館閣校勘。慶曆三年(一○四三),知諫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誥。四年,爲河北都轉運使。五年,慶曆新政失敗,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韓琦、杜衍等申辯,貶知滁州,徙揚州、潁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權知開封府。五年,拜樞密副使。六年,進參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罷爲觀文殿學士,轉刑部尚書知亳州。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對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師致仕。五年,病逝潁州汝陰,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歐陽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書》、《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傳。宋胡柯編有《廬陵歐陽文忠公年譜》。 歐陽修詩,以《四部叢刊》影元本《歐陽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錄五卷)爲底本。參校宋慶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簡稱周本,藏北京圖書館)、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簡稱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圖書館)及明正統刻《居士集》(有元曾魯考異,簡稱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錄下,今移至正文題下。底本孫謙益等所作校記,除刪去少數異體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證及續添校記,亦以續校名義補入正文。另輯得集外詩句,附於卷末。
词学图录: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史》有传。有《新五代史》、《集古录》、《欧阳文忠集》、《六一词》。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