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①“一刻既万周”,眨眼功夫便转动上万圈。既,完成。
②“双轮”,兼指火车与轮船之轮。
③“须臾景”,持续时间很短的景致,这里指别离的场面。
④“绸缪”,缠绵。
⑤“及时”,刚到了某个时刻。
⑥“柁”,通“舵”。“绕指柔”,喻随心所欲。 这里指火车、轮船是庞然大物,但操作起来却很灵活。
⑦“石尤”:传说石尤是妒妇,生前恨丈夫出游,死后化作逆风阻止行旅。
⑧“留滞不”:回来的时候还会这么快吗?“不”,通“否”。
⑨“轻气球”,指热气球。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大辞海》:黄遵宪(1848—1905)清诗人、外交家。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光绪二年(1876年)举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后官湖南长宝盐法道,署按察使。参加戊戌变法,奉命出使日本,未行而政变起,罢归。为晚清诗界革命的主要代表。论诗主张“我手写我口”,要求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其诗长于古体,形式较多变化,语言也较通俗。内容多反映时事,抨击外国侵略者的凶恶,揭露清统治集团的腐朽,体现出改良政治的要求。部分描写世界各地风土人情和新科学文化知识的作品,使人耳目一新。有《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