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明明,王命卿士。
南仲大祖,大师皇父。
整我六师,以脩我戎。
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
左右陈行,戒我师旅。
率彼淮浦,省此徐土。
不留不处,三事就绪。
赫赫业业,有严天子。
王舒保作,匪绍匪游。
徐方绎骚,震惊徐方。
如雷如霆,徐方震惊。
王奋厥武,如震如怒。
进厥虎臣,阚如虓虎。
铺敦淮濆,仍执丑虏。
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王旅啴啴,如飞如翰。
如江如汉,如山之苞。
如川之流,绵绵翼翼。
不测不克,濯征徐国。
王犹允塞,徐方既来。
徐方既同,天子之功。
四方既平,徐方来庭。
徐方不回,王曰还归。
〔赫赫〕威严的样子。
〔明明〕明智的样子。
〔卿士〕周朝廷执政大臣。
〔南仲〕人名,宣王主事大臣。
〔大祖〕指太祖庙。
〔大师〕职掌军政的大臣。
〔皇父〕人名,周宣王太师。
〔整〕治。
〔六师〕六军。周制,王建六军。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
〔脩我戎〕整顿我的军备。脩,习;戎,武。
〔敬〕借作“儆”。
〔惠〕爱。
〔尹氏〕掌卿士之官。
〔程伯休父〕人名,宣王时大司马。
〔陈行〕列队。
〔率〕循。
〔省〕察视。
〔徐土〕指徐国,故址在今安徽泗县。
〔不〕二“不”字皆语助词,无义。
〔留〕占“刘”字,杀。
〔处〕安。
〔三事〕三司,指军中三事大夫。事与“司”通。
〔绪〕业。
〔姚际恒《诗经通论》“谓分主六军之三事大夫,无一不尽职以就绪也。”
〔业业〕高大的样子。
〔有严〕严严,神圣的样子。
〔舒〕舒徐。
〔保〕安。
〔作〕起。
〔绍〕戴震《诗经补注》“如‘夭绍’之绍,急也。”游〕优游,与“绍”对文,指缓。
〔绎〕络绎。
〔骚〕骚动。
〔严粲《诗缉》“王乃舒徐而安行,依于军法日行三十里,进兵不急,人自畏威,徐方之人,皆络绎骚动矣。”
〔霆〕炸雷。
〔奋厥武〕奋发用武。
〔虎臣〕猛如虎的武士。
〔阚如〕阚然,虎怒的样子。
〔虓〕虎啸。
〔铺〕韩诗作“敷”,大。
〔敦〕屯聚。
〔濆〕高岸。
〔仍〕就。
〔丑虏〕对敌军的蔑称。
〔截〕断绝。
〔所〕处。
〔啴啴〕人多势众的样子。
〔翰〕指鸷鸟。
〔苞〕指根基。
〔翼翼〕整齐的样子。
〔濯〕大。
〔犹〕通“猷”,谋略。
〔允〕诚。
〔塞〕实,指谋略不落空。
〔来庭〕来王庭,指朝觐。
〔回〕违。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