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嗟臣工,敬尔在公。
王厘尔成,来咨来茹。
嗟嗟保介,维莫之春,
亦又何求?如何新畲?
於皇来牟,将受厥明。
明昭上帝,迄用康年。
命我众人,庤乃钱镈,
奄观铚艾。
〔嗟〕发语语气词,嗟嗟,重言以加重语气。
〔臣工〕群臣百官。
〔敬尔〕尔敬。尔,第二人称代词;敬,勤谨。
〔在公〕为公家工作。
〔厘〕通“赉(lài)”,赐。
〔成〕指成法。
〔咨〕询问商量。
〔茹〕调度。
〔保介〕田官。介者界之省,保介者,保护田界之人。一说为农官之副,一说为披甲卫士,不取。
〔莫〕古“暮”字,莫之春即暮春,是麦将成熟之时。
〔又〕有。
〔求〕需求。
〔新畲〕耕种二年的田叫新,耕种三年的田叫畲。
〔於〕叹词,相当于“啊”。
〔皇〕美盛。
〔来牟〕麦子。
〔厥明〕厥,其,指代将熟之麦;明,成,刘瑾《诗传通释》“古以年丰谷熟为成。”明昭〕明明,谓明智而洞察。
〔迄用〕终于。
〔康年〕丰年。
〔众人〕庶民们,指农人。
〔庤〕储备。
〔钱〕农具名,掘土用,若后世之锹。
〔鎛〕农具名,除草用,若后世之锄。
〔奄观〕尽观,即视察之意。
〔铚艾〕铚,农具名,一种短小的镰刀;艾,“刈”的借字,古代一种芟草的大剪刀。铚艾二字在这里转作动词,指收割作物。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