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相〕另版本为“同”。
〔酌〕饮酒。
〔独酌〕一个人饮酒。
〔间〕一作“下”,一作“前”。
〔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既〕已经。
〔不解〕不懂,不理解。
〔三国魏嵇康《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徒〕徒然,白白的。
〔徒〕空。
〔将〕和,共。
〔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同交欢〕一起欢乐。一作“相交欢”。
〔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
〔期〕约会。
〔邈〕遥远。
〔云汉〕银河。这里指遥天仙境。“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酒星〕古星名。也称酒旗星。
〔《晋书·天文志》云〕“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享宴酒食。”汉孔融《与曹操论酒禁书》“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
〔酒泉〕酒泉郡,汉置。传说郡中有泉,其味如酒,故名酒泉。在今甘肃省酒泉市。
〔大道〕指自然法则。
〔《庄子·天下》“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
〔酒中趣〕饮酒的乐趣。
〔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温(桓温)尝问君〕‘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
〔“三月”二句〕一作“好鸟吟清风,落花散如锦”;一作“园鸟语成歌,庭花笑如锦”。
〔咸阳城〕此指长安城。“城”一作“时”。
〔径须〕直须。
〔李白《将进酒》诗〕“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穷通〕困厄与显达。
〔《庄子·让王》“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修短〕长短。指人的寿命。
〔《汉书·谷永传》“加以功德有厚薄,期质有修短,时世有中季,天道有盛衰。”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亦指自然。
〔《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齐死生〕生与死没有差别。
〔兀然〕昏然无知的样子。
〔孤枕〕独枕。借指独宿独眠。
〔唐李商隐《戏赠张书记》诗〕“别馆君孤枕,空庭我闭关。”
〔穷愁〕穷困愁苦。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论》“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千万端〕一作“有千端”。
〔三百杯〕一作“唯数杯”。
〔酒圣〕谓豪饮的人。
〔宋曾巩《招泽甫竹亭闲话》诗〕“诗豪已分材难强,酒圣还谙量未宽。”
〔卧首阳〕一作“饿伯夷”。首阳,山名。一称雷首山,相传为伯夷叔齐采薇隐居处。
〔屡空〕经常贫困。谓贫穷无财。
〔《论语·先进》“回也其庶乎!屡空。”何晏集解〕“言回庶几圣道,虽数空匮而乐在其中。”颜回〕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乐饮〕畅饮。
〔《史记·高祖本纪》“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道旧故为笑乐。”
〔安用〕有什么作用。安,什么。
〔蟹螯〕螃蟹变形的第一对脚。状似钳,用以取食或自卫。
〔《晋书·毕卓传》“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金液〕喻美酒。
〔唐白居易《游宝称寺》诗〕“酒懒倾金液,茶新碾玉尘。”
〔糟丘〕积糟成丘。极言酿酒之多,沉湎之甚。
〔《尸子》卷下〕“六马登糟丘,方舟泛酒池。”蓬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此处泛指仙境。
〔乘月〕趁着月光。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夏歌一》“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李白【生卒】:701—762
唐隴西成紀人,其先人隋末流寓西域,故生于安西都護府所屬碎葉城。中宗神龍初,遷居蜀之綿州昌隆縣青蓮鄉,又嘗寓居山東,故亦稱山東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少有逸才,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十歲通詩書,被稱為“天才英特”。喜縱橫術,擊劍任俠,輕財重施。青年時離蜀漫游,玄宗天寶初,入長安,經賀知章、吳筠推薦,詔供奉翰林。但政治上不受重視,又受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天寶三載在洛陽結識杜甫。二人于詩壇齊名,并稱“李杜”。安史亂起,白為永王李璘府僚,參與平亂。因永王兵敗,坐流夜郎,中途遇赦東還,依族人當涂令李陽冰。不久病卒。其詩風雄奇豪放、清新飄逸,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等。有《李太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