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
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
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此乃作者在《西游记》一书中的诗。让数字披上文学的外衣,诗化了的形象,显出了别致的机趣。
《大辞海》:吴承恩(约1500—约1582)明文学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贡生。早年博极群书,为诗文清雅流丽,下笔立成。但科场不利。嘉靖、隆庆之际任长兴县丞,转荆府纪善。晚年绝意仕进,专心著述。有诗文集《射阳先生存稿》,今存,另有《禹鼎志》,今佚。明天启《淮安府志·艺文志》、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皆著录其撰有《西游记》,故后世多将其视为长篇小说《西游记》的作者。也有学者怀疑此说,认为吴撰《西游记》可能是一部地理或游记类著作。
《二十六史精要辞典》:?字汝忠,号射阳山人,祖籍涟水(今属江苏),后迁居山阳(今江苏淮安)。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1544)前后,始为岁贡生,数年后,至京侯选,为长兴县丞,不久,因受诬,拂袖而归。又曾至南京荆王府任纪善之职。以后即漫游江、浙,与文征明、徐中行相友善,以著述为事。承恩少年聪颖,诗文俱工,善谐剧,喜好奇闻传说。所著小说集《禹鼎志》,自序称“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其代表作《西游记》,以唐玄奘西行取经为线索,塑造了孙悟空这个智勇超人,神通广大,富于反抗精神的英雄形象。运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光怪陆离的神魔世界的描写,曲折展现了社会生活,表达作者对丑恶社会现实的揭露和鞭挞,反映了人民敢于反抗封建统治、克服困难、征服自然的斗争精神。此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另著有《射阳先生存稿》。来源:门岿主编·二十六史精要辞典·下·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第2841-2842页。
《中国人名大词典》:(约1500—1582)明小说家。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字汝忠,号射阳山人。科举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后任浙江长兴县丞。耻为五斗米折腰,拂袖而归,专意著述。自幼喜读野言稗史﹑志怪小说,善谐谑,晚年作《西游记》,叙述唐高僧玄奘取经故事。另有《射阳先生存稿》﹑《禹鼎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