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店南距常山郡七里,因河为名。平时虏至店饮食游息,不以为怪。兵兴以来,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
端拱中,有妪独止店上。会一虏至,系马于门,持弓矢坐定,呵妪汲水。妪持绠缶趋井,悬而复止,因胡语呼虏为王,且告虏曰:“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虏因系绠弓杪,俯而汲焉。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诣郡。马之介甲具焉,鞍之后复悬一彘首。常山民吏观而壮之。噫!国之备塞,多用边兵,盖有以也;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
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在上谷曰“静塞”,在雄州曰“骁捷”,在常山曰“厅子”。是皆习干戈战斗而不畏懦者也。闻虏之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胃而进者。顷年胡马南下,不过上谷者久之,以“静塞”骑兵之勇也。会边将取“静塞”马分录帐下以自卫,故上谷不守。
今“骁捷”“厅子”之号尚存而兵不甚众,虽加召募,边人不应,何也?盖选归上都,离失乡土故也;又月给微薄,或不能充;所赐介胄鞍马,皆脆弱赢瘠,不足御胡;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所取;及其赴敌,则此辈身先,宜其不乐为也。
诚能定其军,使有乡土之恋;厚其给,使得衣食之足;复赐以坚甲健马,则何敌不破!如是得边兵一万,可敌客军五万矣。谋人之国者,不于此而留心,吾未见其忠也。
故因一妪之勇,总录边事,贻于有位者云。
〔唐河店〕唐河,在河北省西部,源出山西省恒山,曲折东流,注入白洋淀。宋王朝为了防御辽兵的侵扰,把河北中部一些河道疏浚沟通,筑堤储水,屯兵巡警,唐河是其中一条重要防线。唐河店是这条防线附近的一刊集镇,是辽兵经常出没骚扰的地方。
〔妪〕老妇人。
〔常山郡〕治所在今河北省定县,境内有井陉等关,是北宋军事重地。
〔因河为名〕就以河为名。
〔虏〕古代对敌人表示轻蔑之称,这里指辽的士兵。
〔兵兴以来〕指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和雍熙三年两次兴兵反击辽军以来。
〔端拱〕宋太宗赵光义的年号。
〔独止店上〕单身留住在唐河店内。
〔绠(gěng)〕汲水用的绳子。
〔缶(fǒu)〕瓦罐。
〔趋〕快走。
〔因胡语〕使用胡人的语言。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称,此处指辽人。
〔惫〕疲乏无力。
〔因〕于是。
〔杪〕末梢介甲〕皮革做的护身战衣。
〔彘首〕猪头。这里借指敌人的首级。
〔塞〕边界险要之处。
〔有以〕有原因,有道理。
〔尔〕如此。
〔上谷〕古代郡名,即宋之易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易县,是北宋初同辽激战的地方。
〔静塞〕北宋易州地方军队的名称。下面的“骁捷”“厅子”,也都是地方军队的名称。
〔雄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涿县,是北宋军事重镇。宋太宗雍熙三年
〔曾于此第二次反击辽军。父母辔马〕父母帮助儿子上鞍辔。辔,驾驭牲口的缰绳,这里用作动词。
〔甲胄〕盔甲,在这里用作动词。胄,古代作战时戴的帽子。
〔顷年〕近年。
〔胡马〕胡人的军马。
〔“静塞”马〕即“静塞”骑兵。
〔上都〕京城。
〔月给〕每月的供给,即兵饷。
〔充〕充足,指满足需要。
〔羸(léi)瘠〕瘦弱。
〔上军〕宋初从各州选拔骁勇的军士补充京城的禁卫军,这些新整编的禁卫军称“上军”。
〔此辈〕指“骁捷”“厅子”中挑剩下来的羸弱兵马。
〔诚〕如果。
〔客军〕指从别处调来的军队。
〔贻〕赠给。
〔云〕语助词。〕〔端拱〕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54—1001
宋濟州鉅野人,字元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進士。端拱初為右拾遺、直史館,上《御戎十策》。遷知制誥,判大理寺。至道元年為翰林學士、知審官院兼通進銀臺封駁司,凡詔命不當者多所論奏。真宗即位,上疏言加強邊防、減冗兵冗吏、嚴格選舉、沙汰僧尼、謹防小人得勢等五事。預修《太祖實錄》,以直書史事,降知黃州,后遷蘄州卒。在官以剛直敢言稱。工詩文,提倡詩學杜甫、白居易,文學韓愈、柳宗元。有《小畜集》、《五代史闕文》。
全宋詩:王禹偁(九五四~一○○一),字元之,濟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太宗太平興國八年(九八三)進士,授成武縣主簿。雍熙元年(九八四),遷知長洲縣。端拱元年(九八八)應中書試,擢直史館。次年遷知制誥。淳化二年(九九一),爲徐鉉辨誣,貶商州團練副使。五年,再知制誥。至道元年(九九五)兼翰林學士,坐謗訕罷知滁州,未幾改揚州。真宗即位,復知制誥。咸平元年(九九八)預修《太祖實錄》,直筆犯諱,降知黄州。四年移知蘄州,卒,年四十八。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今殘存卷六至卷十三等八卷)。《宋史》卷二九三有傳。 王禹偁詩,前十一卷以《四部叢刊》影印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宋刊配呂無黨鈔本《小畜集》爲底本,校以清光緒會稽孫星華增刻本(簡稱孫本)、清乾隆平陽趙熟典刻本(簡稱趙本)、上海涵芬樓影印江南圖書館藏經鋤堂鈔本(簡稱經鋤堂本),參校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及《宋文鑑》等書引錄。第十二卷以孫星華增刻本《小畜外集》爲底本,參校上海函芬樓借江南圖書館藏影宋寫本(簡稱影宋本)、杭州大學圖書館藏清抄本(簡稱清抄本)以及《山右石刻叢編》等書引錄。第十三卷錄集外詩及斷句,其中《吳郡志》所收《赴長洲縣作》三首,已合併編入《小畜集》同題詩中。又《小畜外集》卷六誤收他人詩三首(其中二首爲杜甫詩),已刪去。
词学图录:王禹偁(954-1001) 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人。宋史有传。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存词一首见《花庵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