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尝从武俊猎,有双鸭起蒲稗间,一矢联之,遂于马上草射鸭歌以献。武俊表请封官,诏授枣强令,辞疾不授。人因称为刘枣强。李夷简节度汉南,与言史少同游习,因以襄阳髹器千具赂武俊,请言史为幕宾。由是日与讌谈,歌诗唱答。卒后,葬于襄阳。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诗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曾旅游金陵、潇湘、岭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诏授枣强县令,世称“刘枣强”,但未就任。
《中国人名大词典》:唐赵州(治今河北赵县)人。初为节度使王武俊所赏识,奏为枣强令,辞疾不就。人因称为刘枣强。后客汉南,节度使李夷简署为司空掾。寻卒。工诗。与孟郊友善。《全唐诗》录存七十九首。
《中国文学家大词典》:(?——812)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才子传》谓赵州(今河北赵县)人,且言其“少尚气节,不举进士”。而其《偶题二首》有云“得罪除名谪海头”,又云“金榜荣名俱失尽”,则似因罪而不准解试者。曾旅游河北﹑吴越﹑潇湘等地。贞元中,至冀州依成德镇节度使王武俊。王武俊爱其词艺,表为枣强县令,辞疾不就,世重之,称之为刘枣强。元和六年,受山南东道节度使李夷简征辟,署司功掾。李夷简表奏增其官秩。诏下之日卒。刘言史与孟郊友善,与李翱亦有交往。工诗,风格近李贺。孟郊云:“精异刘言史,诗肠倾珠河。”(《哭刘言史》)皮日休云:“其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得比。”又云:“雕金篆玉,牢奇笼怪,百锻为字,千炼成句,虽不追躅太白,亦后来之佳作也。”(《刘枣强碑》)严羽将其列为大历以后“吾所深取者”诗人之一(《沧浪诗话》)。然时天彝则认为“其诗铺张甚富,而咀嚼少味”(《吴礼部诗话》引)。《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刘言史《歌诗》六卷。时天彝又谓其有小说行于世。均佚。《全唐诗》卷四六八编其诗为一卷。卷七七○重录其《广州王园寺伏日即事寄北中亲友》诗,误署王言史。生平事迹见皮日休《刘枣强碑》﹑《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校笺》卷四等。(吴汝煜)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812
唐邯鄲人,一說趙州人。少尚氣節,不舉進士。與李賀、孟郊友善。初客鎮冀,王武俊奏為棗強令,辭疾不受,人因稱為劉棗強。后客漢南,李夷簡署為司空掾,尋卒。有詩集。
《唐詩大辭典修訂本:》【生卒】:?—812
洛陽(今屬河南)人。一說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尚氣節,不舉進士。因事謫嶺南春州。德宗貞元中至冀州依成德鎮節度使王武俊。武俊愛其詞藝,表為棗強令,辭疾不就,世重之,稱之為劉棗強。憲宗元和六年(811)為山南東道節度使李夷簡司功掾,卒。劉言史與孟郊友善。詩風接近李賀。生平詳見皮日休《劉棗強碑》、《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五。皮日休稱:“其美麗恢贍,自賀外,世莫得比。”“雕金篆玉,牢奇籠怪,百鍛為字,千煉成句,雖不追蹤太白,亦后來之佳作也。”(《劉棗強碑》)《全唐詩》存詩1卷。
《唐诗汇评:》刘言史(?-812),赵(今河北邯郸)人。建中中,镇冀节度使王武俊辟为幕宾,奏请官,诏授枣强令,辞疾不就,世称刘枣强。贞元中,游泽游、荆南、虔州、潇湘。元和初居洛中,六年,山南节度使李夷简辟为参军,日与谈燕,歌诗唱答。岁馀,奏请升轶,诏下之日,不恙而卒。言史善诗,与孟郊、穆赞交往唱和。有《刘言史歌诗》六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古代作品中的评论》:
《皮日休《刘枣强碑》:》歌诗之风,荡来久矣……吾唐来有是业者,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百岁有是业者,雕金篆玉,牢奇笼怪,百锻为字,千炼成句,虽不追躅太白,亦后来之佳作也,有与李贺同时,有刘枣强焉。先生姓刘氏,名言史,不详其乡里。所有歌诗千首,其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得比。
《沧浪诗话:》大历以后,我所深取者:李长吉、柳子厚、刘言史、权德舆、李涉、李益耳。
《唐才子传:》(言史)少尚气节,不举进士。工诗,美丽恢瞻,世少其伦。
《唐音癸签:》刘言史歌诗美丽恢瞻,世以比之李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