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抱孤城,云开远戍,垂柳点点栖鸦。晚潮初落,残日漾平沙。白鸟悠悠自去,汀洲外、无限蒹葭。西风起,飞花如雪,冉冉去帆斜。
天涯。还忆旧,香尘随马,明月窥车。渐秋风镜里,暗换年华。纵使长条无恙,重来处、攀折堪嗟。人何许,朱楼一角,寂寞倚残霞。
〔满庭芳〕词牌名,又名《锁阳台》《满庭霜》《潇湘夜雨》《话桐乡》《满庭花》等,双调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过片二字,亦有不叶韵连下为五言句者,另有仄韵词,仄韵者,《乐府雅词》中名《转调满庭芳》。
〔远戍(shù)〕边境的军营城池。
〔平沙〕水边沙滩。
〔白鸟〕泛指白羽的鸟。
〔悠悠〕闲适状态。
〔汀(tīng)州〕水中小洲。
〔蒹(jiān)葭(jiā)〕泛指荻芦等植物。
〔飞花〕这里指芦花。
〔冉冉〕缓缓移动。
〔香尘明月〕唐诗《正月十五夜》“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长条〕指柳枝。
〔此处用《世说新语》“桓公北征经金城,见以前为琅邪时种的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何许〕何处。
〔朱楼〕高楼。
〔倚残霞〕谓倚楼而望暮霞。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大辞海》:王国维(1877—1927)清末民国间学者、词人。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清诸生。早年研究哲学、文学,受到德国叔本华等的哲学、美学思想影响。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起,任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教习,著有《静安文集》。光绪三十三年起,任学部图书局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的研究,著有《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开创戏曲史研究的风气。辛亥革命起,随罗振玉流亡日本。民国五年(1916年)归国,在仓圣明智大学执教。以遗老自居。从事中国古史、古器物、古文字学的考证,主张以地下史料参订文献史料,对史学界有较深影响。民国十四年任清华研究院教授。后在北京颐和园投水自尽。工诗,尤精于词,论词倡“境界说”,强调自然、不隔。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后亦称《王国维遗书》),收其著作四十二种,以《观堂集林》最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