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何人斯,其心孔艰。胡逝我梁,不入我门。伊谁云从,维暴之云。
二人从行,谁为此祸?胡逝我梁,不入唁我。始者不如今,云不我可。
彼何人斯,胡逝我陈?我闻其声,不见其身。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彼何人斯,其为飘风。胡不自北,胡不自南。胡逝我梁,祗搅我心。
尔之安行,亦不遑舍。尔之亟行,遑脂尔车。壹者之来,云何其盱。
尔还而入,我心易也。还而不入,否难知也。壹者之来,俾我祗也。
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及尔如贯,谅不我知。出此三物,以诅尔斯。
为鬼为蜮,则不可得。有靦面目,视人罔极。作此好歌,以极反侧。
〔斯〕语助词。
〔孔〕甚,很。
〔艰〕此指用心险恶难测。
〔梁〕拦水捕鱼的坝堰。
〔伊〕其。
〔从〕跟随。
〔暴〕粗暴暴虐。
〔二人〕主人公与“彼”人。
〔唁〕慰问。
〔如〕像。
〔可〕通“哿”,嘉好。
〔陈〕堂下至门的路。
〔遑〕空闲。
〔舍〕止息。
〔亟〕急。
〔脂〕以油脂涂车;或曰通“支”,以轫木支车轮使止住。
〔壹〕同“一”。
〔盱〕忧病,或曰望也。
〔易〕悦。
〔否〕不。
〔俾〕使。
〔祇〕病,或曰安也。
〔伯氏〕兄。
〔埙〕古陶制吹奏乐器,卵形中空,有吹孔。
〔仲〕弟。
〔篪〕古竹制乐器,如笛,有八孔。
〔及〕与。
〔贯〕为绳贯串之物。
〔谅〕诚。
〔知〕交好相契。
〔三物〕猪犬鸡。
〔诅〕盟诅。古时订盟,杀牲歃血,告誓神明,若有违背,令神明降祸。
〔靦〕露面见人之状。
〔视〕示。
〔罔极〕没有准则,指其心多变难测。
〔好歌〕善良交好的歌。
〔极〕尽。
〔反侧〕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