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选自《杨万里集笺校》卷十三(中华书局2007年版)。
〔兜鍪(móu)〕古代打仗时战士所戴的头盔。
〔蓑(suō)〕即蓑衣,用草或棕制成,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甲〕用金属或皮革制成的护身装备。
〔胛〕肩胛。
〔渠〕他。
〔朝(zhāo)餐〕吃早饭。
〔半霎〕极短的时间。
〔莳(shì)未匝〕意思是,这块田里还没有栽插完毕。莳,移栽种植。匝,布满遍及。
〔折腰〕弯腰。
〔只不答〕指不搭理农妇的要求,但却有别的话要说。以下两句便是农夫说的话。
〔照管〕照料,照看。这里是“提防”的意思。
〔抛秧〕插秧前,将秧苗从秧畦拔出,捆成小捆,扔进稻田,叫作抛秧。
〔插〕将秧苗栽插在水田中。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2500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27—1206
宋吉州吉水人,字廷秀,號誠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調零陵丞。張浚勉以正心誠意之學,遂名其書房“誠齋”。孝宗初知奉新縣,以薦為國子監博士。歷太常博士、廣東提點刑獄,進太子侍讀。淳熙十四年以反對呂頤浩配享廟祀,出知筠州。光宗立,召為秘書監,出為江東轉運副使。寧宗嗣位,乞致仕。后屢召不起。性剛直,不附韓侂胄。立主恢復之計。工詩,自成誠齋體,與尤袤、范成大、陸游號稱南宋四大家。有《誠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