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拼音版

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23:11:25

全文注音

  • shuǐ
  • diào
  • tóu
  • ·
  • ·
  • rén
  • sān
  • shān
  • bèi
  • zhào
  • chén
  • duān
  • rén
  • shì
  • yǐn
  • jiàn
  • shàng
  • zuò
  •  
  • nán
  • sòng
  •  
  • xīn
  • cháng
  • hèn
  • cháng
  • hèn
  •  
  • cái
  • zuò
  • duǎn
  • xíng
  •  
  • rγn
  • wèi
  • chǔ
  •  
  • tīng
  • chǔ
  • kuáng
  • shēng
  •  
  • βì
  • lán
  • βiǔ
  • wǎn
  •  
  • yòu
  • shù
  • huì
  • zhī
  • bǎi
  •  
  • qiū
  • βú
  • gèng
  • cān
  • yīng
  •  
  • mγn
  • wài
  • cāng
  • láng
  • shuǐ
  •  
  • zhuó
  • yīng
  •  
  • bēi
  • βiǔ
  •  
  • wèn
  •  
  • shēn
  • hòu
  • míng
  •  
  • rγn
  • βiān
  • wàn
  • shì
  •  
  • háo
  • cháng
  • zhòng
  • tài
  • shān
  • qīng
  •  
  • bēi
  • bēi
  • shēng
  • biγ
  •  
  • xīn
  • xiāng
  • shí
  •  
  • γr
  • βīn
  • qíng
  •  
  • guì
  • fēi
  • shì
  •  
  • guī
  • bái
  • ōu
  • mγng
  •  

原文

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宋代]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释


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⑵壬子:指绍熙三年(1192年)。陈端仁:即陈岘,字端仁,闽县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曾先后任平江守、两浙转运判官、福建市舶。淳熙九年在四川安抚使任上罢职回家。给事,给事中,官名。为门下省。宋制,门下省的给事中有四人,掌管:侍从规谏,掌读中外出纳,日编章奏目录以进,驳正政令失当,考其稽违而纠正之。(见《宋史·职官志》门下省条)
⑶长恨复长恨二句:长恨,即《长恨歌》。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进,此恨绵绵无绝期。”《短歌行》,乐府平调曲名。《乐府解题》:“魏武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晋陆机‘置酒高堂,悲来临觞。’皆言当及时为乐。”
⑷何人为我楚舞二句:《史记·留侯世家》:汉高祖刘帮欲废吕后的儿子,另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玉为太子,事情没有成。“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楚狂声,楚国的狂人接舆的《凤兮歌》。接舆曾路过孔子的门口,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见《论语·微子篇》)
⑸余既滋兰九畹三句:《离骚》:“余既滋兰 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 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⑹门外沧浪水二句:《孟子·离屡篇》:“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缨,丝带子。这两句的意思是:对清水、浊水态度要明确,不要然然可可。表示了他刚正清高的品德。
⑺毫发常重泰山轻:这是说人世间的各种事都被颠倒了。
⑻悲莫悲生离别三句:屈原《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新相识。”这里是对陈端仁说的。表示对陈端仁有深厚的感情。
⑼富贵非吾事二句:陶渊明《归去来辞》:“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相关推荐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40—1207
宋濟南歷城人,原字坦夫,后字幼安,號稼軒。高宗紹興末,聚眾二千隸耿京部,為掌書記。奉京命奏事建康,聞張安國殺京降金,歸擒之,獻俘行在。孝宗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征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歷浙西提點刑獄、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為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歷知鎮江、隆興府。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后追謚忠敏。一生力主抗金。擅為長短句,風格悲壯激烈,與蘇軾并稱“蘇辛”。有《稼軒長短句》等。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