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寒食拼音版

寒食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21:51:45

全文注音

  • hán
  • shí
  •  
  • sòng
  •  
  • zhào
  • dǐng
  • βì
  • βì
  • chái
  • mγn
  • cūn
  • luò
  •  
  • βiāo
  • chā
  • liǔ
  • βì
  • nián
  • huá
  •  
  • βìn
  • yān
  • dào
  • yuè
  • rγn
  • guó
  •  
  • shàng
  • zhǒng
  • xiγ
  • páng
  • lǎo
  • βiā
  •  
  • hàn
  • qǐn
  • táng
  • líng
  • mài
  • fàn
  •  
  • shān
  • βìng
  • yǒu
  • huā
  •  
  • zūn
  • βìng
  • βí
  • qīng
  • tái
  •  
  • guǎn
  • chγng
  • tóu
  • zòu
  • βiā
  •  

原文

寒食
[宋代]赵鼎

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注释


1、寒食:节令名,清明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事,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
2、庞老家:指庞德公一家。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在岘山种田。荆州刺史刘表几次邀他出来做官,他拒绝了,带领全家到鹿门山中采药。后来另一个隐士司马徽来看他,正碰上他上坟扫墓归来。此泛指一般平民百姓全家上坟事。

             

相关推荐

赵鼎

  赵鼎(1085-1147),南宋政治家、词人。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南宋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宋高宗时的宰相。有《忠正德文集》10卷,清道光刊本。《四印斋所刻词》有《得全居士词》一卷,存词45首。

《大辞海》:赵鼎(1085—1147)南宋初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字元镇。崇宁进士。南渡后,于绍兴初年两度拜相,荐用岳飞收复重镇襄阳。但仅以保全东南为宗旨,反对张浚大举北进收复中原的建议。言秦桧可共大事,但终以力辟和议,为秦桧所倾,一贬再贬,谪居潮州五年,再移吉阳军(治今海南三亚厓城)。仍被秦桧胁迫不已,三年后不食而死。有《忠正德文集》等。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85—1147
宋解州聞喜人,字元鎮,號得全居士。徽宗崇寧五年登進士第,對策斥章惇誤國。高宗即位,歷任右司諫、殿中侍御史,陳戰、守、避三策,除御史中丞。紹興四年,擢參知政事,力薦岳飛出師復襄陽,旋以知樞密院事督川、陝軍事。未幾,拜右相。五年,升左相,與右相張浚論事不合,出知紹興府。七年,復左相,反對與金議和,為秦檜所傾,累貶潮州安置,移吉陽軍,絕食而死。謚忠簡。有《忠正德文集》。
《全宋詩:》趙鼎(一○八五~一一四七),字元鎮,號得全居士,解州聞喜(今屬山西)人。徽宗崇寧五年(一一○六)進士,累官河南洛陽令,開封府士曹參軍。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除司勳員外郎,擢右司諫,遷侍御史。金兵逼長江,陳戰守避三策,拜御史中丞(《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二、二四、二六、二九)。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出知平江、改知建康,移知洪州。四年,襄陽陷,召拜參知政事。都督川、陝諸軍事(同上書卷六八、七五、七九)。同年九月,拜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五年,晉守左僕射、知樞密院事,與張浚幷相。監修神宗、哲宗實錄,書成,高宗親書“忠正德文”四字賜之。六年,出知紹興。七年,召拜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八年,爲秦檜所擠,再知紹興。九年,徙知泉州。屢謫清遠軍節度副使,潮州居住。十四年,移吉陽軍,在吉陽三年,不食而卒,年六十三。孝宗即位,追謚忠簡。有《忠正德文集》十卷、《得全居士集》三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八、二○),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成忠正德文集》十卷。事見《宋元學案》卷四四,《宋史》卷三六○有傳。趙鼎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忠正德文集》爲底本,校以清道光會稽吳傑跋刊本(簡稱道光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赵鼎(1085-1147)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人。中兴名臣之一。有《得全居士词》。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