旻天疾威,天笃降丧。瘨我饥馑,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
天降罪罟,蟊贼内讧。昏椓靡共,溃溃回遹,实靖夷我邦。
皋皋訿訿,曾不知其玷。兢兢业业,孔填不宁,我位孔贬。
如彼岁旱,草不溃茂。如彼栖苴,我相此邦,无不溃止。
维昔之富不如时,维今之疚不如兹。彼疏斯粺,胡不自替,职兄斯引。
池之竭矣,不云自频。泉之竭矣,不云自中。溥斯害矣,职兄斯弘,不烖我躬。
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於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
〔旻天〕《尔雅·释天》“秋为旻天。”此泛指天。
〔疾威〕暴虐。
〔笃〕厚,重。
〔瘨〕灾病。
〔居〕国中。
〔圉〕边境。
〔罪罟〕罪网。
〔昏椓〕昏,乱;椓,通“诼”,谗毁。
〔靡共〕不供职。共,通“供”。
〔溃溃〕昏乱。
〔回遹〕邪僻。
〔靖夷〕想毁灭。靖,图谋;夷,平。
〔皋皋〕欺诳。
〔訿訿〕谗毁。
〔孔〕很。
〔填〕长久。
〔贬〕指职位低。
〔溃〕毛传〕“遂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遂者草之畅达,与‘茂’义相成。”
〔苴〕枯草。
〔相〕察看。
〔止〕语气词。
〔时〕是,此,指今时。
〔疚〕贫病。
〔疏〕程瑶田《九谷考》以为即稷,高粱。
〔粺〕精米。
〔替〕废,退。
〔职〕主。
〔兄〕“况”的假借。
〔斯〕语助词。
〔引〕延长。
〔频〕滨。
〔溥〕同“普”,普遍。
〔弘〕大。
〔烖〕同“灾”。
〔先王〕指武王成王。
〔召公〕周武王成王时的大臣。
〔蹙〕收缩。
〔於乎〕同“呜呼”。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