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梅梁歌酬郑集之拼音版

梅梁歌酬郑集之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2 23:28:03

全文注音

  • méi
  • liáng
  • chóu
  • zhèng
  • zhī
  •  
  • yuán
  •  
  • yáng
  • zài
  • zhī
  • gōng
  • tiān
  •  
  • miγo
  • yǒu
  • méi
  • liáng
  •  
  • nγi
  • guò
  • yòng
  • tiě
  • suǒ
  • chán
  •  
  • tγi
  • zhù
  • wéi
  • zhī
  • yāo
  •  
  • měi
  • yán
  • biγn
  • huγ
  • shī
  • suǒ
  •  
  • zuò
  • lǎo
  • lóng
  • zhω
  • fēnɡ
  •  
  • shēnɡ
  • zhèn
  • yán
  • fēi
  •  
  • qiān
  • chǐ
  • wān
  • yán
  • diγn
  • 殿
  •  
  • yuè
  • gǎo
  • miáo
  • zhān
  • kuγi
  •  
  • yōu
  • shā
  • cūn
  • zhōng
  • lǎo
  • nóng
  •  
  • mǎi
  • yáng
  • jiǔ
  • méi
  • liáng
  •  
  • guān
  • chuán
  • hǎo
  •  
  • βū
  • jiē
  • lǎo
  • nóng
  • ěr
  •  
  • yǒu
  • shén
  • yān
  •  
  • cáo
  • yín
  • qiú
  •  
  • wéi
  • yāo
  • dāng
  • zhū
  •  

原文

梅梁歌酬郑集之
[元代]杨载

大禹之功及天地,庙有梅梁何足异。
奈何过用铁索缠,太祝为之欲徼利。
每言变化失其所,去作老龙治风雨。
一声霹雳震岩扉,千尺蜿蜒辞殿户。
七月槁苗沾块土,忧杀村中老农父。
买羊沽酒祭梅梁,祭罢祠官传好语。
吁嗟老农无尔愚,大禹有神焉可诬!
汝曹淫祀欲求福,此物为妖当伏诛。

注释

〔梅梁〕梅树树干制成的房梁,用于禹庙。明人刘绩《霏雪录》曰“(会稽)禹庙梅梁,乃大梅山所产梅树也,山在鄞县东南七十里。……唐张僧繇图龙其上。夜大风雨,尝飞入镜湖与龙斗。人见梁上水淋漓湿,萍藻满焉,始骇异之,乃以铁索锁于柱。”颜真卿《谒禹庙诗》“梅梁今不坏,松祏古仍留。”可知南北朝以前就已盛行筑禹庙用梅梁。

相关推荐

杨载

  杨载(1271—1323)元代中期著名诗人,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字仲弘,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延祐二年进士,授承务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杨载文名颇大,文章以气为主,诗作含蓄,颇有新的意境。

《大辞海》:杨载(1271—1323)元诗人。字仲弘,浦城(今属福建)人,移居杭州。皇庆初,以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与修《武宗实录》。延祐二年(1315年)登进士第,除饶州路同知浮梁事,迁宁国路总管府推官。论诗主张复古,谓“诗当取材于汉魏,而音节则以唐为宗”。其诗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元诗四大家”。有《杨仲弘诗集》。另有《诗法家数》,但《四库全书总目》谓系伪托。

《中国人名大词典》:(1271—1323)元杭州(今属浙江)人,字仲弘。年四十,不仕。后因荐以布衣召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与修《武宗实录》。延祐时中进士,授浮梁州同知,迁宁国路推官,未赴而卒。其文自成一家,诗亦新颖,颇受赵孟頫推重。有《杨仲弘诗集》。

《中国文学家大词典》:(1271——1323)字仲弘,建宁蒲城(今属福建)人,后徙杭州。少孤,博涉群书,年四十不仕,户部贾国英数荐于朝,以布衣召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与修《武宗实录》。调管领系官海船万户府照磨,兼提控案牍。延祐初应科举,进士及第,授饶州路同知浮梁州事,迁宁国路总管府推官。至治三年(1323)卒,年五十三。他的文章深得赵孟??推重,因而名动京师,《元史·儒学传》说:“其文章一以气为主,博而敏,直而不肆,自成一家言。”黄溍称赞他的文章“如长风怒帆,一瞬千里”。但他的散文已丧失殆尽。杨载讲究诗法,顾嗣立称“当时之论诗法者,以仲弘为首”,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更谓虞集得诗法于杨载。他是元诗四大家之一,被虞集誉为“百战健儿”。瞿佑曾亲见其诗稿,“字画端谨,而前后点窜殆尽,盖不苟作如是”,惟其认真,字句锻炼便见功力,明胡应麟摘元人五律,便选了杨载诗。他推崇汉﹑魏﹑盛唐诗歌,认为学诗应由此入门,说:“诗当取材于汉魏,而音节则以唐为宗”。瞿佑《归田诗话》对他的诗作甚为欣赏,认为其诗“沉雄典实”。他的各体诗中都有佳作,最为人传诵的是七律《宗阳宫望月》,这是他的成名之作,在当时分韵赋诗者中是“首唱”,又被人称为杨诗中的“绝唱”。七言歌行则写得雄浑流丽,《古墙行》﹑《梅梁歌》在当时就为人所推许,正见“百战健儿”的风貌。四大家之一的范梈对杨评价颇高,他序《仲弘集》说:“仲弘之天禀旷达,气象宏朗,开口议论,直视千古。每大众广席,占纸命词,敖睨横放,尽意所止,众方拘拘,己独坦坦,众方纡徐,己独驰骏马之长坂而无留行。……要一代之杰作也。”杨慎在《升庵诗话》中两次抨击杨载,那是因为他将《唐音》的编者杨士弘误作杨仲弘。在虞﹑杨﹑范﹑揭四家中,杨诗流传下来最少,因杨死时,其子尚幼,残稿流落,无人编次。今传诗集名《杨仲弘集》,八卷,另有《诗法家数》(四库馆臣认为此书系伪托)。生平事迹见《杨仲弘墓志铭》(《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三三)﹑《元史》卷一九○﹑《蒙兀儿史记》卷一二○﹑《新元史》卷二三七。(史铁良)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辽金元卷》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