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良耜拼音版

良耜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9/19 21:50:29

全文注音

  • liáng
  • shī
  • jīng
  • liáng
  •  
  • chω
  • zài
  • nán
  •  
  • jué
  • bǎi
  •  
  • shγ
  • hán
  • huó
  •  
  • huò
  • lái
  • zhān
  •  
  • zài
  • kuāng
  •  
  • βγ
  • xiǎng
  • shǔ
  •  
  • βγ
  • jiū
  •  
  • βγ
  • diào
  •  
  • hāo
  • liǎo
  •  
  • liǎo
  • xiǔ
  • zhǐ
  •  
  • shǔ
  • mào
  • zhǐ
  •  
  • huò
  • zhī
  • zhì
  • zhì
  •  
  • zhī
  •  
  • βγ
  • chóng
  • yōng
  •  
  • βγ
  • zhì
  •  
  • kāi
  • bǎi
  • shì
  •  
  • bǎi
  • shì
  • yγng
  • zhǐ
  •  
  • nγng
  • zhǐ
  •  
  • shā
  • shγ
  • chún
  •  
  • yǒu
  • βiú
  • βγ
  • jiǎo
  •  
  •  
  •  
  •  
  •  
  •  
  • zhī
  • rén
  •  

原文

良耜
[先秦]诗经

畟畟良耜,俶载南亩。
播厥百谷,实函斯活。
或来瞻女,载筐及莒。
其饟伊黍,其笠伊纠。
其镈斯赵,以薅荼蓼。
荼蓼朽止,黍稷茂止。
获之挃挃,积之栗栗。
其崇如墉,其比如栉。
以开百室,百室盈止。
妇子宁止,杀时犉牡。
有捄其角,以似以续,
续古之人。

对照翻译

    畟畟
  • 〔畟畟:形容耒耜(古代一种像犁的农具)的锋刃快速人士的样子。〕
  • 良耜,俶
  • 〔俶:开始。〕
  • 载南亩
  • 〔南亩:古时将东西向的耕地叫东亩,南北向的叫南亩。〕
    犁头切入泥土真锋利,先往南边去耕田。
    播厥百谷,实
  • 〔实:百谷的种子。〕
  • 〔函:含,指种子播下之后孕育发芽。〕
  • 斯活。
    各种谷种撒地头,颗颗充满生命力。
    或来瞻
  • 〔瞻: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认为当读同“赡给之赡”。瞻赡都是“詹声”字,古音同部,故可相通。〕
  • 〔女:读同“汝”,指耕地者。〕
  • ,载筐
  • 〔筐:方筐。〕
  • 及莒。
    有人送饭来探望你,挑着方筐和圆篓。
    其饟
  • 〔饟:此指所送的饭食。〕
  • 伊黍,其笠伊纠
  • 〔纠:指用草绳编织而成。〕
    里面装的是黍米,头上戴着草编斗笠。
    其镈
  • 〔镈:古代锄田去草的农具。〕
  • 斯赵
  • 〔赵:锋利好使。〕
  • ,以薅
  • 〔薅:去掉田中杂草。〕
  • 荼蓼。
    手拿锄头翻泥土,清理田畦把草除。
    荼蓼朽止,黍稷茂止。
    野草烂掉变肥料,庄稼长势真旺盛。
    获之挃挃
  • 〔挃挃:形容收割庄稼的磨擦声。〕
  • ,积之栗栗
  • 〔栗栗:形容收割的庄稼堆积之多。〕
    挥镰收割声声响,打下谷子堆成山。
    其崇
  • 〔崇:高。〕
  • 如墉
  • 〔墉:高高的城墙。〕
  • ,其比
  • 〔比:排列,此言其广度。〕
  • 如栉
  • 〔栉:梳子。〕
    看那高处像城墙,看那两旁像梳齿。
    以开百室,百室盈止。
    粮仓上百不关闭,每个粮仓都装满。
    妇子宁止,杀时犉
  • 〔犉:黄毛黑唇的牛。〕
  • 牡。
    妇女儿童心欢喜,宰了黑唇大黄牛。
    有捄
  • 〔捄:形容牛角很长。〕
  • 其角,以似以续,
    弯弯双角多漂亮,祭祀活动不间断,
    续古之人。
    沿袭古人的礼节。

注释

〔畟畟〕形容耒耜(古代一种像犁的农具)的锋刃快速人士的样子。
〔俶〕开始。
〔载〕“菑(zī)”的假借。载是“哉声”字,菑是“甾声”字,古音同部,故可相通。菑,初耕一年的土地。
〔南亩〕古时将东西向的耕地叫东亩,南北向的叫南亩。
〔实〕百谷的种子。
〔函〕含,指种子播下之后孕育发芽。
〔斯〕乃。
〔瞻〕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认为当读同“赡给之赡”。瞻赡都是“詹声”字,古音同部,故可相通。
〔女〕读同“汝”,指耕地者。
〔筐〕方筐。
〔筥〕圆筐。
〔饟〕此指所送的饭食。
〔纠〕指用草绳编织而成。
〔镈〕古代锄田去草的农具。
〔赵〕锋利好使。
〔薅〕去掉田中杂草。
〔荼蓼〕两种野草名。
〔止〕语助词。
〔挃挃〕形容收割庄稼的磨擦声。
〔栗栗〕形容收割的庄稼堆积之多。
〔崇〕高。
〔墉〕高高的城墙。
〔比〕排列,此言其广度。
〔栉〕梳子。
〔百室〕指众多的粮仓。
〔犉〕黄毛黑唇的牛。
〔捄〕形容牛角很长。
〔姒〕通“嗣”,继续。

相关推荐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