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谋犹回遹,何日斯沮?谋臧不从,不臧覆用。我视谋犹,亦孔之邛。
潝潝訿訿,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我视谋犹,伊于胡厎。
我龟既厌,不我告犹。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
哀哉为犹,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国虽靡止,或圣或否。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旻天〕秋天,此指苍天皇天。
〔疾威〕暴虐。
〔敷〕布施。
〔下土〕人间。
〔谋犹〕谋划策谋。犹谋为同义词。
〔回遹〕邪僻。
〔斯〕犹“乃”才。
〔沮〕停止。
〔臧〕善好。
〔从〕听从采用。
〔覆〕反反而。
〔孔〕很。
〔邛〕毛病错误。
〔潝潝〕小人党同而相和的样子。
〔訿訿〕小人伐异而相毁的样子。
〔具〕同“俱”,都。
〔依〕依从。
〔伊〕推。
〔于〕往到。
〔胡〕何。
〔底〕至,指至于乱。
〔龟〕指占卜用的灵龟。
〔厌〕厌恶。
〔犹〕策谋。
〔用〕犹“以”。
〔集〕成就。
〔咎〕罪过。
〔匪〕彼。
〔行迈谋〕关于如何走路的谋划。
〔匪〕非。
〔先民〕古人,指古贤者。
〔程〕效法。
〔大犹〕大道常规。
〔经〕经营遵循。
〔维〕同“唯”,只有。
〔迩言〕近言,指谗佞近习的肤浅言论。
〔争〕争辩争论。
〔溃〕通“遂”,顺利成功。
〔靡〕没有。
〔止〕礼。靡止,犹言没有礼法没有法度。
〔膴〕肥。靡膴,犹言不富足尚贫困。
〔艾〕有治理国家才能的人。
〔无〕通“勿”。
〔沦胥〕沉没。
〔败〕败亡。
〔暴虎〕空手打虎。
〔冯河〕徒步渡河。
〔其他〕指种种丧国亡家的祸患。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