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送杨寘序拼音版

送杨寘序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21:23:22

全文注音

  • sòng
  • yáng
  • zhì
  •  
  • běi
  • sòng
  •  
  • ōu
  • yáng
  • xiū
  •  
  •  
  •  
  •  
  • cháng
  • yǒu
  • yωu
  • yωu
  • zhī
  •  
  • tuì
  • 退
  • ér
  • xián
  •  
  • néng
  • zhì
  •  
  • ér
  • xué
  • qín
  • yǒu
  • rén
  • sūn
  • dào
  •  
  • shòu
  • gωng
  • shēng
  • shù
  • yǐn
  •  
  • jiǔ
  • ér
  • zhī
  •  
  • zhī
  • zhī
  • zài
  •  
  •  
  •  
  •  
  •  
  • qín
  • zhī
  • wéi
  • xiγo
  •  
  • zhì
  •  
  • zhě
  • wéi
  • gωng
  •  
  • zhě
  • wéi
  •  
  • cāo
  • xián
  • zhòu
  • zuò
  •  
  • rán
  • biàn
  • zhī
  •  
  • zhě
  • rán
  •  
  • huγn
  • zhě
  • shū
  • rán
  •  
  • bēng
  • liè
  • shí
  •  
  • gāo
  • shān
  • chū
  • quán
  •  
  • ér
  • fēng
  • zhì
  •  
  • yuàn
  • guγ
  • zhī
  • tàn
  •  
  • xióng
  • yωng
  • yωng
  • zhī
  • xiāng
  • míng
  •  
  • yωu
  • shēn
  • yuγn
  •  
  • shùn
  • wén
  • wáng
  •  
  • βǒng
  • zhī
  • yīn
  •  
  • bēi
  • chóu
  • gγn
  • fèn
  •  
  •  
  • yuán
  • zhωng
  • chén
  • zhī
  • suǒ
  • tàn
  •  
  • āi
  •  
  • dòng
  • rén
  • shēn
  •  
  • ér
  • chún
  • dàn
  •  
  • yáo
  • shùn
  • sān
  • dài
  • zhī
  • yán
  •  
  • βǒng
  • zhī
  • wén
  • zhāng
  •  
  •  
  •  
  • zhī
  • yωu
  • huàn
  •  
  •  
  • shī
  •  
  • zhī
  • yuàn
  •  
  • néng
  • tīng
  • zhī
  • ěr
  •  
  • yìng
  • zhī
  • shǒu
  •  
  • zhě
  •  
  • dγo
  • yān
  •  
  • xiè
  • yωu
  •  
  • gγn
  • rén
  • zhī
  •  
  • yǒu
  • zhì
  • zhě
  • yān
  •  
  •  
  •  
  •  
  •  
  • yǒu
  • yáng
  • jūn
  •  
  • hào
  • xué
  • yǒu
  • wén
  •  
  • lěi
  • jìn
  • shì
  •  
  • zhì
  •  
  • cóng
  • yìn
  • diào
  •  
  • wéi
  • wèi
  • jiàn
  •  
  • zài
  • dωng
  • nán
  • shù
  • qiān
  • wài
  • shì
  • xīn
  • yǒu
  • píng
  • zhě
  •  
  • qiě
  • shào
  • yòu
  • duω
  •  
  • ér
  • nán
  • fāng
  • shγo
  • yào
  •  
  • fēng
  • yǐn
  • shí
  •  
  • duω
  • zhī
  •  
  • yǒu
  • píng
  • zhī
  • xīn
  •  
  • zhī
  •  
  • néng
  • jiǔ
  • rán
  • píng
  • xīn
  • yγng
  •  
  • qín
  • jiāng
  • yǒu
  • yān
  •  
  • zuò
  •  
  • qín
  • shuω
  •  
  • zèng
  • xíng
  •  
  • qiě
  • yāo
  • dào
  • zhuó
  • jiǔ
  •  
  • jìn
  • qín
  • wéi
  • bié
  •  

原文

送杨寘序
[北宋]欧阳修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对照翻译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
      我曾经因为过度劳累得了病,退下来闲居休养,但一直没治好。
    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后来我在朋友孙道滋那里学弹琴,学会了五声音阶和几首曲子,时间久了,竟然感到非常快乐,甚至忘记了自己身上还带着病。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
      弹琴这种技艺,看似很简单,但如果深入钻研,达到极致,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无穷,最低沉的声音可以像大山崩塌、巨石裂开,最高亢的声音则如泉水从高山上奔涌而下,有时像夜晚狂风暴雨骤然而至。
    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
    有时又像旷夫寡妇低声叹息,还可能像雌雄鸟儿互相应和歌唱。
    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
    那些深沉的忧思和悠远的情怀,仿佛是虞舜、周文王和孔子留下的遗音;
    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
    那些悲愤、愁苦、感慨的情绪,则像是孤儿伯奇、忠臣屈原发出的叹息。
    喜怒哀乐,动人必深。
    喜怒哀乐的情感,总能深深打动人心;
    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
    纯厚、古雅、淡泊的音色,与尧舜三代的语言、孔子的文章、《易经》中表达的忧患意识、《诗经》里蕴含的怨恨讽刺并无二致。
    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这些情感和意境,能够通过耳朵捕捉到,并通过指尖弹奏出来,如果选择和谐的音调来排解忧愁,抒发幽思,往往能感人至深。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
      我的朋友杨君,热爱学习,擅长写文章,但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未能如愿。
    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
    后来依靠祖上的功勋,才被派到剑浦去做县尉,小小的剑浦,位于东南几千里之外,条件艰苦,他心里难免有些不平。
    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
    再加上他从小就体弱多病,而南方缺乏良医好药。
    风俗饮食异宜。
    饮食风俗也与中原大不相同。
    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
    以他多病的身体,怀着不平的心情,生活在这样一个陌生的地方,怎么可能长期压抑下去呢,然而,要想让他的心情平静下来,疗养身体,或许弹琴能带来一些帮助吧!
    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因此,我写下这篇琴说为他送行,并邀请孙道滋一起,喝一杯酒,弹一曲琴,作为临别的纪念。

注释

①杨寘;欧阳修的朋友。字审贤,少睥时有文才,宋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寘,“置”的异体字。
②幽忧:过度的忧伤和劳累。语出《庄子·让王》:“我适有幽忧之病。”
③孙道滋:作者的朋友。
④宫:五声音阶的第一音级,依次是商、角、徵zhǐ、羽。引:乐曲体裁之一。本句意即学习宫、商的声音和几支曲子。
⑤技:技艺。
⑥凄然:悲伤的样子;舒然:舒畅的样子。
⑦怨夫:即旷夫,也就是没有妻室的男子。
⑧雍雍:和谐,和睦。
⑨遗音:《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圣证论》引《尸子》及《孔子家语》说南风辞为:“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琴操》:“拘幽操,文王于羑yǒu里而作也.”《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学鼓琴于师襄。”一些古书记他作过《临河操》、《将归操》、《猗兰操》、《龟山操》等琴曲。
⑩伯奇:《琴操》记周宣王时,大臣尹吉甫有个儿子,名伯奇,本来很孝顺,由于后娘谗害,被尹吉甫驱逐出去。伯奇很伤心,弹琴作《履霜操》,曲终,投河而死
⑾文章:《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刘宝楠正义:文章,谓诗、书、礼、乐、《易》之忧患。忧患:《易·系辞下》:“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⑿怨刺:《诗谱序》:“众国纷然,刺怨相寻。”正义:“怨亦刺之类,故连言之”。意谓讽刺政治
⒀道:同“导”,开导。湮:读音yīn,湮郁:阻塞。
⒁写:通“泻”。
⒂荫调:凭借上代官爵而得官。
⒃尉:官名。剑浦:县名,今福建南平县内。

             

相关推荐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07—1072
宋吉州廬陵人,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歐陽觀子。少貧,從母鄭氏學。仁宗天圣八年進士。調西京推官,與尹洙、梅堯臣以歌詩唱和。景祐間為館閣校勘,作文為范仲淹辯,貶夷陵令。慶歷中召知諫院,改右正言、知制誥,贊助新政。新政失敗,上疏反對罷范仲淹政事,出知滁、揚、潁等州。召為翰林學士。嘉祐二年知貢舉,倡古文,排抑“太學體”,文風大變。五年,擢樞密副使,次年拜參知政事。英宗初,以尊英宗父濮王為皇,起濮議之爭。神宗立,請出知毫、青、蔡三州。以反對王安石新法,堅請致仕。能詩詞文各體,為當時古文運動領袖,后人稱唐宋八大家之一。平生獎掖后進,曾鞏、王安石、蘇洵父子俱受其稱譽。亦擅史學,與宋祁等修《新唐書》,自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公集》、《集古錄》、《六一詞》等。
全宋詩:歐陽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號醉翁,晚又號六一居士,盧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聖八年(一○三○)進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試學士院,充館閣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責諫官高若訥,降爲峽州夷陵令。四年,移乾德令。寶元二年(一○三九),遷武成軍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館閣校勘。慶曆三年(一○四三),知諫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誥。四年,爲河北都轉運使。五年,慶曆新政失敗,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韓琦、杜衍等申辯,貶知滁州,徙揚州、潁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權知開封府。五年,拜樞密副使。六年,進參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罷爲觀文殿學士,轉刑部尚書知亳州。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對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師致仕。五年,病逝潁州汝陰,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歐陽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書》、《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傳。宋胡柯編有《廬陵歐陽文忠公年譜》。 歐陽修詩,以《四部叢刊》影元本《歐陽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錄五卷)爲底本。參校宋慶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簡稱周本,藏北京圖書館)、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簡稱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圖書館)及明正統刻《居士集》(有元曾魯考異,簡稱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錄下,今移至正文題下。底本孫謙益等所作校記,除刪去少數異體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證及續添校記,亦以續校名義補入正文。另輯得集外詩句,附於卷末。
词学图录: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史》有传。有《新五代史》、《集古录》、《欧阳文忠集》、《六一词》。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