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有怀于卫,靡日不思。
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
载脂载舝,还车言迈。
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
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毖(必)〕“泌”的假借字,泉水涌流貌。
〔淇〕淇水,卫国河名。
〔娈〕美好的样子。
〔诸姬〕指卫国的同姓之女,卫君姓姬。
〔聊〕一说愿,一说姑且。
〔泲(挤)祢(你)干言〕均为地名。
〔饯〕以酒送行。
〔行〕指女子出嫁。
〔载〕发语词。
〔脂〕涂车轴的油脂。
〔辖〕车轴两头的金属键。此处脂辖皆作动词。
〔还车〕回转车。
〔迈〕远行。
〔遄(传)〕疾速。
〔臻〕至。
〔瑕〕通“胡”“何”;一说远也。
〔肥泉须漕〕皆卫国的城邑。肥泉一说同出异归之泉。
〔兹〕通“滋”,增加。
〔悠悠〕忧愁深长。
〔写〕通“泻”,除也。与卸音义同。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