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注释
赤日:红日;烈日。唐代杜甫《晚晴》诗:“南天三旬苦雾开,赤日照耀从西来。”
枯焦:干枯。多用以形容旱天中的植物。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汉族,今江苏兴化人。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门下弟子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施耐庵于元延祐元年(1314年)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浙江钱塘县尹。施耐庵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有《施氏家薄谱》存世。
《大辞海》: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传》作者。高儒《百川书志》:“《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郎瑛《七修类稿》所记略同。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并谓罗本(贯中)为其门人。王圻《续文献通考》则说《水浒传》为罗贯中著。今存明嘉靖刻《忠义水浒传》残本及天都外臣序本《水浒传》皆署“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明雄飞馆合刊英雄谱本则署“钱塘施耐庵编辑”。世以耐庵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而其生平事迹,旧籍记载绝少,传说亦多参差。《兴化县续志》载明人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说他原籍苏州,后迁淮安。元至顺进士,卒于明洪武初,年七十五。研究者对此说存疑,迄无定论。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元末明初人,《水滸傳》之作者。生平不詳,或稱其為江蘇興化人,名子安,字彥端,又字肇端,耐庵為其號。曾于元末動亂中遷居浙江,亂平后又回歸故里,拒絕張士誠之聘。著《江湖豪客傳》,即后名之《水滸傳》。一說為蘇州人,元文宗至順二年進士,曾為官錢塘,與當道不合,棄官歸蘇州。后流寓江陰授館,晚年遷興化,卒于淮安。二說均不甚可信。
《词学图录:》施耐庵(1296-1371)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江苏兴化人,一说钱塘人,祖籍泰州海陵县,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兴化县白驹场。元延祐元年(1314)秀才,泰定元年(1324)举人,至顺二年(1331)进士。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人辩冤纠枉遭县官训诉,辞官回家。与弟子罗贯中研究写作《三国演义》。有《江湖豪客传》后定名为《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