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常棣〕亦作棠棣唐棣,即郁李,蔷薇科落叶灌木,花粉红色或白色,果实比李小,可食。
〔鄂〕盛貌。
〔不〕语助词。
〔韡韡〕鲜明貌。
〔威〕通“畏”。
〔孔怀〕最为思念关怀。孔,很,最。
〔原隰〕原野。
〔裒〕聚。
〔脊令〕通作“鹡鸰”,一种水鸟。
〔每〕虽。
〔永〕长。
〔阋〕争吵。
〔御〕抵抗。
〔务〕通“侮”。
〔烝〕终久。
〔戎〕帮助。
〔友生〕友人。
〔傧〕陈列。
〔笾豆〕祭祀或燕享时用来盛食物的器具。笾用竹制,豆用木制。
〔之〕犹是。
〔饫〕满足。
〔具〕同“俱”,聚集。
〔孺〕相亲。
〔好合〕相亲相爱。
〔翕〕聚合。
〔湛〕深厚。
〔宜〕和顺。
〔帑〕通“孥”,儿女。
〔究〕深思。
〔图〕考虑。
〔亶〕信确实。
〔然〕如此。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