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进学解拼音版

进学解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21:40:21

全文注音

  • jìn
  • xué
  • jiě
  •  
  • táng
  • dài
  •  
  • hán
  •  
  •  
  •  
  •  
  • guó
  • βiān
  • shēng
  • chén
  • tài
  • βué
  •  
  • zhāo
  • zhω
  • shēng
  • guǎn
  • βià
  •  
  • huì
  • zhī
  • yuē
  •  
  •  
  • jīng
  • qín
  •  
  • huāng
  • βī
  •  
  • βíng
  • chéng
  •  
  • huǐ
  • suí
  •  
  • fāng
  • jīn
  • shèng
  • βiγn
  • βiāng
  • féng
  •  
  • zhì
  • zhāng
  •  
  • βiōng
  • βié
  •  
  • dēng
  • chóng
  • jùn
  • liγng
  •  
  • zhàn
  • βiǎo
  • shàn
  • zhě
  • shuài
  •  
  • míng
  • zhě
  • yōng
  •  
  • luó
  • jué
  •  
  • guā
  • gòu
  • guāng
  •  
  • gài
  • yǒu
  • βìng
  • ér
  • huò
  • βuǎn
  •  
  • shú
  • yún
  • duō
  • ér
  • yγng
  •  
  • zhω
  • shēng
  • huàn
  • néng
  • jīng
  •  
  • huàn
  • yǒu
  • zhī
  • míng
  •  
  • βíng
  • huàn
  • néng
  • chéng
  •  
  • huàn
  • yǒu
  • zhī
  • gōng
  •  
  •  
  •  
  •  
  •  
  •  
  • yγn
  • wèi
  •  
  • yǒu
  • βiào
  • liè
  • zhě
  • yuē
  •  
  •  
  • βiān
  • shēng
  • zāi
  •  
  • shì
  • βiān
  • shēng
  •  
  • yǒu
  • niγn
  •  
  • βiān
  • shēng
  • kǒu
  • jué
  • yín
  • liù
  • zhī
  • wén
  •  
  • shǒu
  • tíng
  • bǎi
  • jiā
  • zhī
  • biān
  •  
  • shì
  • zhě
  • yào
  •  
  • zuǎn
  • yγn
  • zhě
  • gōu
  • βuγn
  •  
  • tān
  • duō
  •  
  • βì
  • juān
  •  
  • fén
  • gāo
  • yóu
  • guǐ
  •  
  • héng
  • qióng
  • niγn
  •  
  • βiān
  • shēng
  • zhī
  •  
  • wèi
  • qín
  •  
  • pγi
  • duān
  •  
  • rǎng
  • chì
  • lǎo
  •  
  • βià
  • lòu
  •  
  • zhāng
  • huγng
  • yōu
  • miǎo
  •  
  • βún
  • zhuì
  • βù
  • zhī
  • mγng
  • mγng
  •  
  • pγng
  • sōu
  • ér
  • yuǎn
  • shào
  •  
  • zhàng
  • bǎi
  • chuān
  • ér
  • dōng
  • zhī
  •  
  • huí
  • kuγng
  • lγn
  • dǎo
  •  
  • βiān
  • shēng
  • zhī
  •  
  • wèi
  • yǒu
  • lγo
  •  
  • chén
  • jìn
  • nóng
  •  
  • hγn
  • yīng
  • huγ
  •  
  • zuò
  • wéi
  • wén
  • zhāng
  •  
  • shω
  • mǎn
  • jiā
  •  
  • shàng
  • guī
  • yγo
  •  
  • hún
  • hún
  •  
  • zhōu
  •  
  • gào
  •  
  •  
  • yīn
  •  
  • pγn
  •  
  •  
  • γo
  •  
  •  
  • chωn
  • qiω
  •  
  • jǐn
  • yγn
  •  
  •  
  • zuǒ
  • shì
  •  
  • kuā
  •  
  •  
  •  
  • ér
  •  
  •  
  • shī
  •  
  • zhèng
  • ér
  •  
  • βià
  • dài
  •  
  • zhuāng
  •  
  •  
  •  
  • sāo
  •  
  •  
  • tài
  • shǐ
  • suǒ
  •  
  • yún
  •  
  • βiàng
  •  
  • tóng
  • gōng
  •  
  • βiān
  • shēng
  • zhī
  • wén
  •  
  • wèi
  • hóng
  • zhōng
  • ér
  • wài
  •  
  • shào
  • shǐ
  • zhī
  • βué
  •  
  • yǒng
  • gǎn
  • wéi
  •  
  • zhǎng
  • tōng
  • fāng
  •  
  • zuǒ
  • yòu
  •  
  • βiān
  • shēng
  • zhī
  • wéi
  • rén
  •  
  • wèi
  • chéng
  •  
  • rγn
  • ér
  • gōng
  • jiàn
  • βìn
  • rén
  •  
  • jiàn
  • zhù
  • yǒu
  •  
  • qiγn
  • zhì
  • hòu
  •  
  • dòng
  • zhé
  • jiù
  •  
  • zàn
  • wéi
  • shǐ
  •  
  • suì
  • cuàn
  • nγn
  •  
  • sān
  • niγn
  • shì
  •  
  • rǒng
  • βiàn
  • zhì
  •  
  • mìng
  • chóu
  • móu
  •  
  • bài
  • shí
  •  
  • dōng
  • nuǎn
  • ér
  • ér
  • hγo
  • hγn
  •  
  • niγn
  • fēng
  • ér
  •  
  • tóu
  • tóng
  • chǐ
  • 齿
  • huō
  •  
  • jìng
  •  
  • zhī
  •  
  • ér
  • fǎn
  • jiào
  • rén
  • wéi
  •  
  •  
  •  
  •  
  •  
  •  
  • βiān
  • shēng
  • yuē
  •  
  •  
  • βω
  •  
  • lγi
  • qiγn
  •  
  • wéi
  • mγng
  •  
  • βì
  • wéi
  • jué
  •  
  •  
  • zhω
  •  
  • wēi
  •  
  • niè
  •  
  • diàn
  •  
  • βiē
  •  
  •  
  • shī
  • chéng
  • shì
  • zhě
  •  
  • jiàng
  • shì
  • zhī
  • gōng
  •  
  • zhγ
  •  
  • dān
  • shā
  •  
  • chì
  • jiàn
  •  
  • qīng
  • zhī
  •  
  • niú
  • sōu
  •  
  •  
  • bài
  • zhī
  •  
  • shōu
  • bìng
  • βù
  •  
  • dài
  • yòng
  • zhě
  •  
  • shī
  • zhī
  • liγng
  •  
  • dēng
  • míng
  • βuǎn
  • gōng
  •  
  • jìn
  • qiǎo
  • zhuō
  •  
  • wéi
  • yγn
  •  
  • zhuó
  • luò
  • wéi
  • jié
  •  
  • jiào
  • duǎn
  • liγng
  • chγng
  •  
  • wéi
  • shì
  • shì
  • zhě
  •  
  • zǎi
  • βiàng
  • zhī
  • fāng
  •  
  • βī
  • zhě
  • mèng
  • hào
  • biàn
  •  
  • kǒng
  • dào
  • míng
  •  
  • zhé
  • huγn
  • tiān
  • βià
  •  
  • lǎo
  • βíng
  •  
  • βún
  • qīng
  • shǒu
  • zhèng
  •  
  • lùn
  • shì
  • hóng
  •  
  • tγo
  • chγn
  • chǔ
  •  
  • fèi
  • lγn
  • líng
  •  
  • shì
  • èr
  • zhě
  •  
  • wéi
  • jīng
  •  
  • wéi
  •  
  • jué
  • lèi
  • lún
  •  
  • yōu
  • shèng
  •  
  • shì
  •  
  • jīn
  • βiān
  • shēng
  • βué
  • suī
  • qín
  • ér
  • yóu
  • tǒng
  •  
  • yγn
  • suī
  • duō
  • ér
  • yāo
  • zhōng
  •  
  • wén
  • suī
  • ér
  • yòng
  •  
  • βíng
  • suī
  • βiω
  • ér
  • βiǎn
  • zhòng
  •  
  • yóu
  • qiě
  • yuè
  • fèi
  • fèng
  • qiγn
  •  
  • suì
  • lǐn
  •  
  • zhī
  • gēng
  •  
  • zhī
  • zhī
  •  
  • chéng
  • cóng
  •  
  • ān
  • zuò
  • ér
  • shí
  •  
  • zhǒng
  • chγng
  • zhī
  •  
  • kuī
  • chén
  • biān
  • dào
  • qiè
  •  
  • rγn
  • ér
  • shèng
  • zhǔ
  • jiā
  • zhω
  •  
  • zǎi
  • chén
  • jiàn
  • chì
  •  
  • fēi
  • βìng
  •  
  • dòng
  • ér
  • bàng
  •  
  • míng
  • suí
  • zhī
  •  
  • tóu
  • βiγn
  • zhì
  • sǎn
  •  
  • nǎi
  • fèn
  • zhī
  •  
  • ruò
  • shāng
  • cγi
  • huì
  • 贿
  • zhī
  • yǒu
  •  
  • bān
  • zhī
  • chóng
  •  
  • wàng
  • liàng
  • zhī
  • suǒ
  • chèn
  •  
  • zhǐ
  • qiγn
  • rén
  • zhī
  • βiγ
  •  
  • shì
  • suǒ
  • wèi
  • jié
  • jiàng
  • shì
  • zhī
  • wéi
  • yíng
  •  
  • ér
  • shī
  • chāng
  • yγng
  • yǐn
  • niγn
  •  
  • jìn
  • βī
  • líng
  •  
  •  

原文

进学解
[唐代]韩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觝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疐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对照翻译

      国子先生
  • 〔国子先生:韩愈自称,当时他任国子博士。唐朝时,国子监是设在京都的最高学府,下面有国子学太学
  • 〔太学:这里指国子监。唐朝国子监相当于汉朝的太学,古时对官署的称呼常有沿用前代旧称的习惯。〕
  • 等七学,各学置博士为教授官。国子学是为高级官员子弟而设的。〕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
      国子先生清晨走进太学,召集学生们站在讲堂下,教导他们说:“
    业精于勤,荒于嬉
  • 〔嬉:戏乐,游玩。〕
    学业因勤奋而精进,因玩乐而荒废;
    行成于思,毁于随。
    德行因独立思考而成,因随波逐流而败。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
  • 〔治具:治理的工具,主要指法令。〕
  • 毕张。
    如今圣君贤臣相得益彰,法律全面施行。
    拔去凶邪,登崇畯
  • 〔畯:通“俊”,才智出众。〕
  • 良。
    除去凶恶奸邪之人,提拔优秀人才。
    占小善者率
  • 〔率:都。〕
  • 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 〔庸:通“用”,采用录用。〕
    有一点长处的人全部被录用,有一技之长的人没有不被任用的。
    爬罗
  • 〔爬罗:爬梳搜罗。〕
  • 剔抉
  • 〔剔抉:剔除挑选。〕
  • 〔爬罗剔抉:意指仔细搜罗人才。〕
  • ,刮垢磨光
  • 〔刮垢磨光:刮去污垢,磨出光亮;意指精心造就人才。〕
    选拔贤才,培养人才。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
    只有才智平庸的人侥幸被选中,绝不会有才智出众者被埋没。
    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
    各位学生只需担心学业不能精进,不必担心上司不够英明;
    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只需担心德行无法成就,不必担心上司不公正。”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
      话未说完,有人在人群中笑道:“
    先生欺余哉!
    先生是在骗我们吧?
    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我跟随先生多年了。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
  • 〔六艺:指儒家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 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 〔百家之编:指儒家经典以外各学派的著作。〕
    先生口中不停诵读六经文章,手中不停翻阅诸子百家书籍。
    纪事者必提其要,纂
  • 〔纂:编集。纂言者,指言论集理论著作。〕
  • 言者必钩其玄。
    对史书类典籍必定总结纲要,对论说类典籍必定探寻深奥之意。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广泛学习,务求有所收获,无论是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放过;
    焚膏油
  • 〔膏油:油脂,指灯烛。〕
  • 以继晷
  • 〔晷(轨):日影。〕
  • ,恒
  • 〔恒:经常。〕
  • 兀兀
  • 〔兀(误)兀:辛勤不懈的样子。〕
  • 以穷
  • 〔穷:终尽。〕
  • 年。
    夜以继日地学习,常常终年劳累。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先生的学习可谓勤奋了。
    觝排异端
  • 〔异端:儒家称儒家以外的学说学派为异端。〕
  • ,攘斥佛老。
    抵制异端邪说,排斥佛道学说。
    补苴
  • 〔苴(居):鞋底中垫的草,这里作动词用,是填补的意思。〕
  • 〔罅(下):裂缝。〕
  • 漏,张皇
  • 〔皇:大。〕
  • 〔幽:深。〕
  • 〔眇:微小。〕
    弥补儒学缺漏,阐发精微义理。
    寻坠绪
  • 〔绪:前人
  • 〔前人:指职位在自己前列的人。〕
  • 留下的事业,这里指儒家的道统。韩愈《原道》认为,儒家之道从尧舜传到孔子孟轲,以后就失传了,而他以继承这个传统自居。〕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
    追寻久已失传的古代儒学,独自钻研并继承它们。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批驳异端学说如同防堵纵横奔流的河流,引导它们归于大海,挽救儒家学说如同挽回倒下的巨浪。
    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先生对儒家,可以说是有功劳了。
    沉浸醲郁,含英咀华;
    心神沉浸于古籍书香,细细品味其中精华。
    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写起文章来,书卷堆满屋子。
    上规姚
  • 〔姚:姒(四):相传虞舜姓姚,夏禹姓姒。〕
  • 姒,浑浑无涯;
    上效法虞夏典章,深远博大无边;
    周《诰》、殷《盘》,佶屈
  • 〔佶屈:屈曲。〕
  • 聱牙
  • 〔聱牙:形容不顺口。〕
    周代诰书和殷代《盘庚》,艰涩拗口难读;
    《春秋》谨严,《左氏》浮夸;
    《春秋》语言精练,《左传》文辞铺张;
    《易》奇而法,《诗》正而葩;
    《易经》变化奇妙,《诗经》端正华美;
    下逮
  • 〔逮:及到。〕
  • 《庄》、《骚》,太史
  • 〔太史:指汉代司马迁,曾任太史令,也称太史公,著《史记》。〕
  • 所录;
    再到《庄子》、《离骚》、《史记》;
    子云
  • 〔子云:汉代文学家扬雄,字子云。〕
  • 、相如
  • 〔相如: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
  • ,同工异曲。
    扬雄、司马相如的作品,同样巧妙却风格各异。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先生的文章可谓内容宏大,气势奔放,波澜壮阔。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
    先生少年时便懂得学习,敢于实践。
    长通于方,左右具宜。
    长大后精通礼法,行为举止得体。
    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先生做人,可谓完美了。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然而在朝廷上不得信任,在私下里得不到朋友支持。
  • 〔跋(拔):踩。〕
  • 前疐后,动辄
  • 〔辄:常常。〕
  • 得咎,暂为御史,遂窜
  • 〔窜:窜逐,贬谪。〕
  • 南夷
  • 〔南夷:韩愈于贞元十九年授四门博士,次年转监察御史,冬,上书论宫市之弊,触怒德宗,被贬为连州阳山令。阳山在今广东,故称南夷。〕
    进退维谷,一举一动都遭指责,刚当上御史就被贬到南方偏远地区。
    三年博士
  • 〔三年博士:韩愈在宪宗元和元年六月至四年任国子博士。一说“三年”当作“三为”。韩愈此文为第三次博士时所作(元和七年二月至八年三月)。〕
  • ,冗
  • 〔冗(茸):闲散。〕
  • 不见治。
    做了三年博士,职务闲散,毫无政绩。
    命与仇谋,取败几时
  • 〔几时:不时,不一定什么时候,也即随时。〕
    命运与仇敌相合,屡屡失败。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冬天还算暖和的日子里,儿女哭喊着喊冷,年成丰收,夫人却因粮食不足而啼饥。
    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头顶秃了,牙齿掉了,这样一直到死,有什么好处呢?
    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不知道想想这些,反而来教导我们做什么?”
      先生曰:“
      国子先生说:“
  • 〔吁(虚):叹词。〕
  • ,子来前!
    唉,你到前面来!
    夫大木为杗
  • 〔杗(忙):屋梁:桷(觉):屋椽。〕
  • ,细木为桷,欂栌
  • 〔欂栌(博卢):斗栱,柱顶上承托栋梁的方木。〕
  • 、侏儒
  • 〔侏(朱)儒:梁上短柱。〕
  • ,椳
  • 〔椳(威):门枢臼。〕
  • 、闑
  • 〔闑(聂):门中央所竖的短木,在两扇门相交处。〕
  • 、扂
  • 〔扂(店):门闩之类。〕
  • 、楔
  • 〔楔(屑):门两旁长木柱。〕
  • ,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
    要知道大的木材做屋梁,小的木材做瓦椽,做斗栱,短椽的,做门臼、门橛、门闩、门柱的,都量材使用,各适其宜建成房屋,这是工匠的技巧啊。
    玉札
  • 〔玉札:地榆。〕
  • 、丹砂
  • 〔丹砂:朱砂。〕
  • ,赤箭
  • 〔赤箭:天麻。〕
  • 、青芝,牛溲
  • 〔牛溲:牛尿,一说为车前草。〕
  • 、马勃
  • 〔马勃:马屁菌。以上两种及“败鼓之皮”都是贱价药材。〕
  • ,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贵重的地榆、朱砂,天麻、龙芝,车前草、马屁菌,坏鼓的皮,全都收集齐备,等到需用时没有遗漏,这是医师的高明之处啊。
    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
  • 〔纡(迂)馀:委婉从容的样子。〕
  • 为妍
  • 〔妍:美。〕
  • ,卓荦
  • 〔卓荦(落):突出,超群出众。〕
  • 为杰,校
  • 〔校(较):比较。〕
  • 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提拔人材,公正贤明,选用人才,态度公正,灵巧的人和拙笨的人都得引进,有的人谦和而美好,有的人豪放而杰出,比较各人的短处,衡量各人的长处,按照才能品格分配适当职务,这是宰相的方法啊!
    昔者孟轲好辩
  • 〔孟轲好辩:《孟子·滕文公下》载:孟子有好辩的名声,他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意思说:自己因为捍卫圣道,不得不展开辩论。〕
  • ,孔道以明,辙
  • 〔辙(哲):车轮痕迹。〕
  • 环天下,卒老于行。
    从前孟轲爱好辩论,孔子之道得以阐明,他游历天下,最后在奔波中老去。
    荀卿
  • 〔荀卿:即荀况,战国后期时儒家大师,时人尊称为卿。曾在齐国做祭酒,被人谗毁,逃到楚国。楚国春申君任他做兰陵(今山东枣庄)令。春申君死后,他也被废,死在兰陵,著有《荀子》。〕
  • 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
    荀况恪守正道,发扬宏伟理论,因逃避谗言到了楚国,被废黜而死在兰陵。
    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
    这两位大儒,说话成为经典,行动成为法则,远远超越常人,德行功业足以载入圣人行列,但他们在世上的遭遇如何呢?
    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
    现在你们的先生学习虽勤奋却未能顺承道统,言论虽不少却不切实际,文章虽出奇却无益于实用,行为虽有修养却并无突出表现。
    犹且月费俸钱,岁靡
  • 〔靡:浪费,消耗。〕
  • 〔廪(凛):粮仓。〕
  • 粟;
    尚且每月浪费国家俸禄,每年消耗仓库粮食;
    子不知耕,妇不知织;
    儿子不懂耕田,妻子不懂织布;
    乘马从徒,安坐而食。
    出门坐车马,后面跟仆人,安安稳稳坐着吃饭。
  • 〔踵(肿):脚后跟,这里是跟随的意思。〕
  • 常途之役役,窥
  • 〔窥:从小孔缝隙或隐僻处察看。〕
  • 陈编
  • 〔陈编:古旧的书籍。〕
  • 以盗窃。
    拘泥常规,眼光狭窄,从旧书中抄袭陈词滥调,东拼西凑。
    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非其幸欤?
    然而圣明的君主不加处罚,也没有被宰相大臣斥逐,难道不幸运吗?
    动而得谤,名亦随之。
    有所举动就遭毁谤,名声也随之变大。
    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被放在闲散的位置上,实在是恰如其分。
    若夫商财贿
  • 〔财贿:财物,这里指俸禄。〕
  • 之有亡
  • 〔亡:通“无”。〕
  • ,计班资
  • 〔班资:等级资格。〕
  • 之崇庳
  • 〔庳(卑):通“卑”,低。〕
  • ,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
  • 〔前人:指职位在自己前列的人。〕
  • 之瑕
  • 〔瑕(侠):玉石上的斑点。〕
  • 〔疵(雌):病。瑕疵,比喻人的缺点。如上文所说“不公”“不明”。〕
  • ,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
  • 〔杙(亦):小木桩。〕
  • 为楹
  • 〔楹(盈):柱子。〕
  • ,而訾
  • 〔訾(紫):毁谤非议。〕
  • 医师以昌阳
  • 〔昌阳:昌蒲。药材名,相传久服可以长寿。〕
  • 引年,欲进其豨苓
  • 〔豨(希)苓:又名猪苓,利尿药。〕
  • 也。”
    至于计较财物有无,品级高低,忘了自己有多少才能、多大分量和什么相称,指摘上司的缺点,这就等于责问工匠为何不用小木桩做柱子,批评医师用菖蒲延年益寿,却想推荐他的猪苓啊!”

注释

〔国子先生〕韩愈自称,当时他任国子博士。唐朝时,国子监是设在京都的最高学府,下面有国子学太学等七学,各学置博士为教授官。国子学是为高级官员子弟而设的。
〔太学〕这里指国子监。唐朝国子监相当于汉朝的太学,古时对官署的称呼常有沿用前代旧称的习惯。
〔嬉〕戏乐,游玩。
〔随〕因循随俗。
〔治具〕治理的工具,主要指法令。
〔《史记·酷吏列传》“法令者,治之具。”毕〕全部。
〔张〕指建立确立。
〔畯〕通“俊”,才智出众。
〔率〕都。
〔庸〕通“用”,采用录用。
〔爬罗剔抉〕意指仔细搜罗人才。
〔爬罗〕爬梳搜罗。
〔剔抉〕剔除挑选。
〔刮垢磨光〕刮去污垢,磨出光亮;意指精心造就人才。
〔有司〕负有专责的部门及其官吏。
〔六艺〕指儒家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百家之编〕指儒家经典以外各学派的著作。
〔《汉书·艺文志》把儒家经典列入《六艺略》中,另外在《诸子略》中著录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著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派兴起,著书立说,故有“百家争鸣”之称。
〔纂〕编集。纂言者,指言论集理论著作。
〔膏油〕油脂,指灯烛。
〔晷(轨)〕日影。
〔恒〕经常。
〔兀(误)兀〕辛勤不懈的样子。
〔穷〕终尽。
〔异端〕儒家称儒家以外的学说学派为异端。
〔《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朱熹集注〕“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如杨墨是也。”焦循补疏〕“异端者,各为一端,彼此互异。”攘(壤)〕排除。
〔老〕老子,道家的创始人,这里借指道家。
〔苴(居)〕鞋底中垫的草,这里作动词用,是填补的意思。
〔罅(下)〕裂缝。
〔皇〕大。
〔幽〕深。
〔眇〕微小。
〔绪〕前人留下的事业,这里指儒家的道统。韩愈《原道》认为,儒家之道从尧舜传到孔子孟轲,以后就失传了,而他以继承这个传统自居。
〔英华〕都是花的意思,这里指文章中的精华。
〔姚〕姒(四)〕相传虞舜姓姚,夏禹姓姒。
〔周诰〕《尚书·周书》中有《大诰》《康诰》《酒诰》《召诰》《洛诰》等篇。诰是古代一种训诫勉励的文告。殷《盘》《尚书》的《商诰》中有《盘庚》上中下三篇。
〔佶屈〕屈曲。
〔聱牙〕形容不顺口。
〔《春秋》鲁国史书,记载鲁隐公元年(前)到鲁哀公十四年(前)间史事,相传经孔子整理删定,叙述简约而精确,往往一个字中寓有褒贬(表扬和批评)的意思。
〔《左氏》指《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鲁史官左丘明作,是解释《春秋》的著作,其铺叙详赡,富有文采,颇有夸张之处。
〔《易》《易经》,古代占卜用书,相传周人所撰。通过八卦的变化来推算自然和人事规律。
〔《诗》《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保存西周及春秋前期诗歌三百零五篇。
〔逮〕及到。
〔《庄》《庄子》,战国时思想家庄周的著作。
〔《骚》《离骚》。战国时大诗人屈原的长诗。
〔太史〕指汉代司马迁,曾任太史令,也称太史公,著《史记》。
〔子云〕汉代文学家扬雄,字子云。
〔相如〕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
〔见信见助〕被信任被帮助。“见”在动词前表示被动。
〔跋(拔)〕踩。
〔踬(至)〕绊。
〔语出《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意思说,狼向前走就踩着颔下的悬肉(胡),后退就绊倒在尾巴上。形容进退都有困难。
〔辄〕常常。
〔窜〕窜逐,贬谪。
〔南夷〕韩愈于贞元十九年授四门博士,次年转监察御史,冬,上书论宫市之弊,触怒德宗,被贬为连州阳山令。阳山在今广东,故称南夷。
〔三年博士〕韩愈在宪宗元和元年六月至四年任国子博士。一说“三年”当作“三为”。韩愈此文为第三次博士时所作(元和七年二月至八年三月)。
〔冗(茸)〕闲散。
〔见〕通“现”。表现,显露。
〔几时〕不时,不一定什么时候,也即随时。
〔为〕语助词,表示疑问反诘。
〔吁(虚)〕叹词。
〔杗(忙)〕屋梁〕桷(觉)〕屋椽。
〔欂栌(博卢)〕斗栱,柱顶上承托栋梁的方木。
〔侏(朱)儒〕梁上短柱。
〔椳(威)〕门枢臼。
〔闑(聂)〕门中央所竖的短木,在两扇门相交处。
〔扂(店)〕门闩之类。
〔楔(屑)〕门两旁长木柱。
〔玉札〕地榆。
〔丹砂〕朱砂。
〔赤箭〕天麻。
〔青兰〕龙兰。以上四种都是名贵药材。
〔牛溲〕牛尿,一说为车前草。
〔马勃〕马屁菌。以上两种及“败鼓之皮”都是贱价药材。
〔纡(迂)馀〕委婉从容的样子。
〔妍〕美。
〔卓荦(落)〕突出,超群出众。
〔校(较)〕比较。
〔孟轲好辩〕《孟子·滕文公下》载〕孟子有好辩的名声,他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意思说〕自己因为捍卫圣道,不得不展开辩论。
〔辙(哲)〕车轮痕迹。
〔荀卿〕即荀况,战国后期时儒家大师,时人尊称为卿。曾在齐国做祭酒,被人谗毁,逃到楚国。楚国春申君任他做兰陵(今山东枣庄)令。春申君死后,他也被废,死在兰陵,著有《荀子》。
〔离绝〕都是超越的意思。
〔伦类〕都是“类”的意思,指一般人。
〔繇〕通“由”。
〔靡〕浪费,消耗。
〔廪(凛)〕粮仓。
〔踵(肿)〕脚后跟,这里是跟随的意思。
〔促促〕拘谨局促的样子。一说当作“役役”,指劳苦。
〔窥〕从小孔缝隙或隐僻处察看。
〔陈编〕古旧的书籍。
〔财贿〕财物,这里指俸禄。
〔班资〕等级资格。
〔亡〕通“无”。
〔庳(卑)〕通“卑”,低。
〔前人〕指职位在自己前列的人。
〔瑕(侠)〕玉石上的斑点。
〔疵(雌)〕病。瑕疵,比喻人的缺点。如上文所说“不公”“不明”。
〔杙(亦)〕小木桩。
〔楹(盈)〕柱子。
〔訾(紫)〕毁谤非议。
〔昌阳〕昌蒲。药材名,相传久服可以长寿。
〔豨(希)苓〕又名猪苓,利尿药。
〔这句意思说〕自己小材不宜大用,不应计较待遇的多少高低,更不该埋怨主管官员的任使有什么问题。

相关推荐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68—824
唐河南河陽人,字退之,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韓介弟。德宗貞元八年進士。幼孤,由嫂撫養。及長,盡通《六經》、百家學。工詩文,自成一家。經其指授,皆稱韓門弟子。董晉鎮宣武,辟為巡官。汴軍亂,依張建封,鯁言無所忌。調四門博士,遷監察御史。上疏極論宮市,德宗怒,貶陽山令。憲宗元和中,歷遷國子博士、中書舍人、刑部侍郎。帝遣使迎佛骨入禁,愈上表極諫,貶潮州刺史,改袁州。召拜國子祭酒,轉兵部侍郎,后以吏部侍郎為京兆尹。卒謚文,世又稱韓文公。有《昌黎先生集》。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