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行露拼音版

行露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5 3:20:12

全文注音

  • háng
  • shī
  • jīng
  • háng
  •  
  • βǐ
  •  
  • wèi
  • háng
  • duω
  •  
  • shuí
  • wèi
  • βuè
  • jiγo
  •  
  • chuān
  • 穿
  •  
  • shuí
  • wèi
  • jiā
  •  
  •  
  • suī
  •  
  • shì
  • jiā
  •  
  • shuí
  • wèi
  • shǔ
  •  
  • chuān
  • 穿
  • yωng
  •  
  • shuí
  • wèi
  • jiā
  •  
  • sòng
  •  
  • suī
  • sòng
  •  
  • cóng
  •  

原文

行露
[先秦]诗经

厌浥行露,
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
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注释


⑴厌浥(yì yì益益):潮湿。行(háng),道路。
⑵谓:可能是畏之假借,意指害怕行道多露,与下文的“谁谓”的“谓”意不同;一说奈何。
⑶角(jiǎo旧读jué):鸟喙。
⑷女:同汝,你。无家:没有成家、没有妻室。
⑸速:招,致。狱:案件、官司。
⑹家:媒聘求为家室之礼也。一说婆家。室家不足:要求成婚的理由不充足。
⑺墉(yōng拥):墙。
⑻讼:诉讼。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34页                      

相关推荐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