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七哀诗三首·其三拼音版

七哀诗三首·其三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23:57:43

全文注音

  • āi
  • shī
  • sān
  • shǒu
  • ·
  • ·
  • sān
  •  
  • dōng
  • hàn
  •  
  • wáng
  • càn
  • biān
  • chéng
  • shǐ
  • 使
  • xīn
  • bēi
  •  
  • qīn
  • gēng
  • zhī
  •  
  • bīng
  • xuě
  • jié
  •  
  • fēng
  • piāo
  • zhǐ
  •  
  • bǎi
  • jiγn
  • rén
  •  
  • cǎo
  • βù
  • shuí
  • dāng
  • chí
  •  
  • dēng
  • chéng
  • wγng
  • tíng
  • suì
  •  
  • piān
  • piān
  • fēi
  • shù
  •  
  • xíng
  • zhě
  • fǎn
  •  
  • chū
  • βén
  • jiā
  •  
  • duō
  •  
  • shí
  •  
  • tiān
  • xiγ
  • jìn
  •  
  • wèi
  • jiǔ
  • liú
  •  
  • liǎo
  • chωng
  • zhī
  • xīn
  •  
  • lái
  •  

原文

七哀诗三首·其三
[魏晋]王粲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注释


更(gēng):经历。
截:截取,引申为冻伤。
当迟:胆敢迟缓。
亭燧(suì):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用作侦伺和举火报警。
翩翩飞戍旗:戍边的旗子翩翩起飞。
行者:逃难的人。
反,同“返”,返回。
乐土:安乐的地方。见《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兹(zī):此,这里。
蓼(liǎo)虫:吃惯了蓼(一种有辣昧的草)的虫子已经不感到蓼是辣的了,比喻人为了所好就会不辞辛苦。蓼:水蓼,植物名,味辛辣。
谘(zī):同“咨”。征询,商议。
参考资料:
       1、        康萱民,铜浅安著.《继往开来的建安文学——还建安文化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应用的地位》: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08:第130-134页                      

相关推荐

王粲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初仕刘表,后归曹操。

  《大辞海》:王粲(177—217)汉末文学家。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微山西北)人。以博洽著称。先依刘表,未被重用。后为曹操幕僚,官侍中。其诗、赋辞气慷慨,亦讲求骈俪华彩。《七哀诗》反映了汉末离乱和自身离乡不遇之悲。《登楼赋》也颇有名。为“建安七子”之一,或誉为“七子之冠冕”。与曹植并称为“曹王”。原有集,后散佚,明人辑有《王侍中集》,今人辑有《王粲集》,并附其《英雄记》。

    《辞源》:【王粲】公元177—217年。漢末山陽高平人。字仲宣。博學多識,文思敏捷。嘗往謁蔡邕,邕倒屣相迎。獻帝初避地往依荆州劉表十五年,後歸曹操,任丞相掾,累官至侍中。建安二十二年從征吳,途中病卒。粲爲建安七子之一。著有詩賦論議六十篇。三國志魏志有傳。明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有王侍中集一卷。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