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匏有苦叶拼音版

匏有苦叶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9/14 22:18:40

全文注音

  • páo
  • yǒu
  • shī
  • jīng
  • páo
  • yωu
  • βǔ
  •  
  • yωu
  • shēn
  • shè
  •  
  • shēn
  •  
  • qiǎn
  •  
  • yωu
  • yíng
  •  
  • yωu
  • yǎo
  • zhì
  • míng
  •  
  • yíng
  • guǐ
  •  
  • zhì
  • míng
  • qiú
  •  
  • yōng
  • yōng
  • míng
  • yàn
  •  
  • shǐ
  • dàn
  •  
  • shì
  • guī
  •  
  • dài
  • bīng
  • wèi
  • pàn
  •  
  • zhγo
  • zhγo
  • zhōu
  •  
  • rén
  • shè
  • áng
  • fωu
  •  
  • rén
  • shè
  • áng
  • fωu
  •  
  • áng
  • yωu
  •  

原文

匏有苦叶
[先秦]诗经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
深则厉,浅则揭。
有瀰济盈,有鷕雉鸣。
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
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对照翻译

  • 〔匏(袍):葫芦之类。〕
  • 有苦
  • 〔苦:一说苦味,一说枯。意指葫芦八月叶枯成熟,可以挖空作渡水工具。〕
  • 叶,济有深涉。
    葫芦瓜的叶子带着一丝苦味,济水旁有一个很深的渡口。
    深则厉
  • 〔厉:带。一说解衣涉水,一说拴葫芦在腰泅渡。〕
  • ,浅则揭
  • 〔揭(气):提起下衣渡水。〕
    当水深的时候,我慢慢撩起裙摆,小心翼翼地涉水而过,当水浅的时候,我提起裙子,快步走过。
    有瀰济盈,有鷕
  • 〔鷕(咬):雌山鸡叫声。〕
  • 雉鸣。
    济水的波浪滚滚翻腾,水面上的野鸡在岸边欢快地鸣叫。
    济盈不濡
  • 〔不濡(音如):不,语词;濡,沾湿。〕
  • 〔轨:车轴头。〕
  • ,雉鸣求其牡
  • 〔牡:雄雉。〕
    车轮不能泡进涨满的河水里,但野鸡仍在不停地叫着,寻找自己的伴侣。
    雝雝
  • 〔雝雝(拥):大雁叫声和谐。〕
  • 鸣雁,旭日始旦
  • 〔旦:天大明。〕
    这时,大雁排成整齐的队列飞过天空,清晨的露珠映衬着天光。
    士如归妻
  • 〔归妻:娶妻。〕
  • ,迨
  • 〔迨(带):及,等到;乘时。〕
  • 冰未泮
  • 〔泮(盼):分,此处当反训为“合”。冰泮,指冰融化。〕
    如果男子想娶新娘,应该趁着河水还没结冰的时候前来迎娶。
    招招
  • 〔招招:招唤之貌,一说摇橹曲伸之貌。〕
  • 舟子
  • 〔舟子:摆渡的船夫。〕
  • ,人涉卬否。
    船夫挥着手招呼人们渡河,其他人都争先恐后地上船。
    人涉卬否,卬须
  • 〔须:等待。〕
  • 我友
  • 〔友:指爱侣。〕
    而我却不着急,只是安静地等待我的爱人。

注释

〔匏(袍)〕葫芦之类。
〔苦〕一说苦味,一说枯。意指葫芦八月叶枯成熟,可以挖空作渡水工具。
〔济〕水名。
〔涉〕一说涉水过河,一说渡口。
〔厉〕带。一说解衣涉水,一说拴葫芦在腰泅渡。
〔揭(气)〕提起下衣渡水。
〔弥(弥)〕大水茫茫。
〔盈〕满。
〔鷕(咬)〕雌山鸡叫声。
〔不濡(音如)〕不,语词;濡,沾湿。
〔轨〕车轴头。
〔牡〕雄雉。
〔雝雝(拥)〕大雁叫声和谐。
〔旦〕天大明。
〔归妻〕娶妻。
〔迨(带)〕及,等到;乘时。
〔泮(盼)〕分,此处当反训为“合”。冰泮,指冰融化。
〔招招〕招唤之貌,一说摇橹曲伸之貌。
〔舟子〕摆渡的船夫。
〔人涉〕他人要渡河。
〔卬〕(昂),代词,表示“我”。
〔否〕不(渡河)。
〔卬否〕即我不渡河之意。
〔须〕等待。
〔友〕指爱侣。
〔参考资料〕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年月版,第-页〕

相关推荐

王梵志
佚名
杜甫
王维
张祜
孟浩然
陆游
白居易
白居易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