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折
(外扮监斩官上,云)下官监斩官是也,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来人闲走,(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刽子云)行动些,行动些,监斩官去法场上多时了。(正旦唱)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刽子云)行动些,误了时辰也。(正旦唱)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甚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正旦唱)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得吞声忍气空嗟怨。(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正旦云)止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什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卜儿哭上科,云)天那,兀的不是我媳妇儿!(刽子云)婆子靠后。(正旦云)既是俺婆婆来了,叫他来,待我嘱付几句话咱。(刽子云)那婆子,近前来,你媳妇要嘱付你话哩。(卜儿云)孩儿,痛杀我也!(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唱)
[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鲍老儿]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卜儿哭科,云)孩儿放心,这个老身都记得。天那,兀的不痛杀我也!(正旦唱)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监斩官云)你有甚么事?你说。(正旦云)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甚么不紧。(刽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正旦唱)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刽子云)你还有甚的说话,此时不对监斩大人说,几时说那?(正旦再跪科,云)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监斩官云)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可不胡说!(正旦唱)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甚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正旦再跪科,云)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监斩官云)打嘴!那有这等说话!(正旦唱)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刽子做磨旗科,云)怎么这一会儿天色阴了也?(内做风科,刽子云)好冷风也!(正旦唱)
[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题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刽子手做开刀,正旦倒科)(监斩官惊云)呀,真个下雪了,有这等异事!(刽子云)我也道平日杀人,满地都是鲜血,这个窦娥的血都飞在那丈二白练上,并无半点落地,委实奇怪。(监斩官云)这死罪必有冤枉。早两桩儿应验了,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且看后来如何。左右,也不必等待雪晴,便与我抬他尸首,还了那蔡婆婆去罢。(众应科,抬尸下)
选自《关汉卿戏剧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关汉卿(约1230—约1300),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代表作有杂剧《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拜月亭》《调风月》《单刀会》等。《窦娥冤》是元杂剧的代表性作品,共四折,这里选的是第三折。前两折主要情节,窦娥的冤魂向父亲倾诉时有详细交代:“我三岁上亡了母亲,七岁上离了父亲,你将我送与蔡婆婆做儿媳妇。至十七岁与夫配合,才得两年,不幸儿夫亡化,和俺婆婆守寡。这山阳县南门外有个赛卢医,他少俺婆婆二十两银子。俺婆婆去取讨,被他赚到郊外,要将婆婆勒死。不想撞见张驴儿父子两个,救了俺婆婆性命。那张驴儿知道我家有个守寡的媳妇,便道:‘你婆儿媳妇既无丈夫,不若招我父子两个。’俺婆婆初也不肯,那张驴儿道:‘你若不肯,我依旧勒死你。’俺婆婆惧怕,不得已含糊许了。只得将他父子两个领到家中,养他过世。有张驴儿数次调戏你女孩儿,我坚执不从。那一日俺婆婆身子不快,想羊肚儿汤吃,你孩儿安排了汤。适值张驴儿父子两个问病,道:‘将汤来我尝一尝。’说:‘汤便好,只少些盐醋。’赚的我去取盐醋,他就暗地里下了毒药,实指望药杀俺婆婆,要强逼我成亲。不想俺婆婆偶然发呕,不要汤吃,却让与老张吃,随即七窍流血药死了。张驴儿便道:‘窦娥,药死了俺老子,你要官休要私休?’我便道:‘怎生是官休?怎生是私休?’他道:‘要官休,告到官司,你与俺老子偿命。若私休,你便与我做老婆。’你孩儿便道:‘好马不鞴(bèi)双鞍,烈女不更二夫,我至死不与你做媳妇,我情愿和你见官去。’他将你孩儿拖到官中,受尽三推六问,吊拷绷扒,便打死孩儿也不肯认。怎当州官见你孩儿不认,便要拷打俺婆婆。我怕婆婆年老,受刑不起,只得屈认了。因此押赴法场,将我典刑……”第四折写窦娥的父亲窦天章新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窦娥托梦与父亲,最终得以申冤昭雪。
〔外〕“外末”的简称,角色名。
〔意思是正角之外的次要角色。
〔着(zhuó)〕命令。
〔做公的〕公人,官府里的公差。
〔净〕角色名,俗称“花脸”。
〔科〕古代戏曲剧本中指示角色动作表情的用语。
〔磨旗〕摇旗。
〔正旦〕传统戏曲中的女主角。
〔行动些〕走快些。
〔正宫〕宫调之一。
〔宫调,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jué)变徵(zhǐ)徵羽变宫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杂剧的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
〔端正好〕和下文的“滚绣球”“倘秀才”等都是曲牌名。
〔不提防遭刑宪〕没防备触犯刑律。
〔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怎么不把天地呀深深地埋怨。生,甚深。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zhí)颜渊〕可是怎么混淆了坏人和好人?糊突,同“糊涂”,这里是“混淆”的意思。
〔跖,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称为“盗跖”。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复圣”。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和好人。
〔错勘〕错误地判断。勘,审问。
〔纽〕同“扭”。这里是“拘束”的意思。
〔前合后偃(yǎn)〕意思是前倾后仰,站不稳。
〔哥哥行(háng)〕哥哥那边。
〔哥哥,对一般男子的客气称呼。行,表示处所。宋代和元代口语里自称或者称呼别人的词的后边,有时加“行”字,意思大致相当于“这边”“那边”或者“这里”“那里”。
〔上朝取应〕进京考试。取应,参加科举考试。
〔餐刀〕吃刀,挨刀。
〔也么哥〕元明戏曲中常用的衬词,无义。
〔卜儿〕元杂剧中的老年妇女角色。
〔兀的〕这,这个。
〔与“不”连用,表示反问,如同说“这岂不”“怎的不”。
〔咱(zá)〕语气助词,表示祈使。
〔冬时年节,月一十五〕冬至和过年,初一和十五。
〔(jiǎn)〕泼,倒。
〔陌〕量词,用于祭奠时所烧的纸钱,相当于“叠”。
〔则是〕只当是。
〔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qiān)〕可怜我窦娥被官府糊里糊涂地判了死罪。
〔葫芦提,当时的口语,“糊里糊涂”的意思。愆,罪过。
〔干家缘〕操劳家务。家缘,家务。
〔烈〕烧。
〔荐〕祭奠。
〔不明不暗〕糊里糊涂。
〔白练〕白色熟绢。
〔旗枪〕旗杆头。
〔者〕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祈使。
〔打甚么不紧〕有什么要紧。
〔站〕这里指让窦娥站着。
〔罚〕这里是“发”的意思。
〔也不见得湛湛青天〕也显不出天理昭彰。
〔湛湛,清明澄澈。
〔红尘洒〕洒在土地上。红尘,土地。
〔苌弘化碧〕苌弘是周朝的贤臣。
〔相传他无罪被杀,他的血被蜀人藏起来,三年后变成了碧玉。碧,青绿色的美玉。
〔望帝啼鹃〕望帝是古代传说中蜀王杜宇的称号。
〔相传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啼,直到吐血。
〔天道〕天气。
〔暄〕炎热。
〔飞霜六月因邹衍〕邹衍是战国时燕国的臣子。
〔相传他遭谗言被囚禁,入狱时仰天大哭,当时正当夏天,竟然下起霜来。后来常用“六月飞霜”来表示冤狱。
〔六出冰花〕指雪花。
〔雪的结晶体一般有六瓣,所以说“六出”。
〔素车白马〕指送葬的车马。
〔断送出〕发送往。断送,发送,指殡葬。
〔楚州〕州名,治所在山阳(今江苏淮安)。
〔亢旱〕大旱。亢,极。
〔东海曾经孝妇冤〕此事见于《说苑·贵德》《汉书·于定国传》等,记东海孝妇蒙冤被杀,郡中大旱三年。
〔每〕表示复数,相当于“们”。
〔内〕指后台。
〔题〕提。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約1220—約1300
元大都人,號已齋叟。傳曾為太醫院尹,在大都創作雜劇。與名演員珠簾秀等相交往,晚居杭州。所作雜劇今存十五種(一作十八種),《拜月亭》、《竇娥冤》、《救風塵》、《蝴蝶夢》等尤為著名。另有散曲十四套、小令五十二首。與馬致遠、白樸、鄭光祖為元曲四大家。
词学图录: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号一斋、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为元代杂剧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元曲四大家",居四家之首。元熊自得《析津志·名宦传》:"关一斋,字汉卿,燕人。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有杂剧67部,现仅存18部:《诈妮子调风月》、《邓夫人苦痛哭存孝》、《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关大王单刀会》、《赵盼儿风月救风尘》、《闺怨佳人拜月亭》、《杜蕊娘智赏金线池》、《关张双赴西蜀梦》、《望江亭中秋切脍旦》、《温太真玉镜台》、《钱大尹智勘非衣梦》、《感天动地窦娥冤》、《尉迟恭单鞭夺槊》、《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山神庙裴度还带》、《状元堂陈母教子》、《刘夫人庆赏五侯宴》、《包待制智斩鲁斋郎》。散曲见于《阳春白雪》、《太平乐府》、《雍熙乐府》诸书,现存套数12,小令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