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行止懒编排。住蒿莱。走尘埃。社燕秋鸿,年去复年来。看尽好花春睡稳,红兴紫,任他开。
紫微天上列三台。问英才。几沉埋。沧海遗珠,当著在鸾台。兴世浮沉惟酒可,如有酒,且开怀。
刘秉忠(1216-1274年),初名刘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台市)人。因信佛教改名子聪,任官后而名刘秉忠。元朝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刘秉忠是元初政坛一位很具特色的政治人物,对于元代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又是一位诗文词曲兼擅的文学家。至元十一年,逝世。元世祖赠太傅,封赵国公,谥号文贞。元成宗时,追赠太师,改谥文正。元仁宗时,追封常山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16—1274
元邢州人,初名侃,字仲晦。為僧時法名子聰。號藏春散人。博學多藝,尤邃于《易》及邵雍《皇極經世》。初為邢臺節度使府令史,尋棄去,隱武安山中為僧。乃馬真后元年,忽必烈在潛邸,召留備顧問。上書數千百言,引漢初陸賈“以馬上取天下,不可以馬上治”之言,陳說天下大計。憲宗時,從滅大理,每以天地之好生,力贊于上,所至全活不可勝計。及即位,秉忠采祖宗舊典宜于今者,條列以聞。中統五年,還俗改名,拜太保,參領中書省事。建議以燕京為首都,改國號為大元,以中統五年為至元元年。一代成憲,皆自秉忠發之。卒謚文正。有《藏春集》。
《元詩選:》秉忠,初名侃,字仲晦,其先瑞州人也。曾祖官邢州,徙家焉。秉忠少補邢臺節度府令史,慨然投筆去,隱武安山谷間。久之,從浮屠法,更名子聰。世祖在潛邸,海雲禪師邀與俱入見,大悅之。留贊大計,人稱聰書記云。世祖正位,一時規模制作,皆所草定。至元元年,拜光祿大夫太保,參領中書省事,更名秉忠。詔以翰林侍講學士竇默女妻之,賜第奉先坊。十一年秋八月,端坐而逝。贈太傅趙國公,諡文貞。成宗時,改諡文正,贈太師。仁宗時,追封常山王。仲晦自幼好學,至老不衰。既貴,齋居蔬食澹然不異平昔。書得魯公筆法,行草獨師二王。天文、卜筮、算數,皆有成書。自號藏春散人,有集十卷,學士閻復序之,謂當雲霾草昧之世,贊成文明。至于裁雲鏤月之章,白雪陽春之曲,在公乃為餘事。史稱其詩蕭散閒澹,類其為人。蓋以佐命元臣,寄情吟詠,其風致殊可想也。
《词学图录:》刘秉忠(1216-1274)初名侃,改名子聪,拜官后更今名,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台)人。忽必烈即位,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奏建国号曰大元,定朝仪官制,为一代成宪。卒赠太傅,封赵国公,谥文贞。诗词多萧疏平易。有《藏春集》、《藏春乐府》。
《大辞海》:刘秉忠(1216—1274)元文学家。初名侃,从佛,法名子聪,登仕后改名秉忠,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台)人。初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弃去。易僧服,随海云禅师谒元世祖,甚受称赏。世祖即位后,一时典章礼制,多由其草定。至元元年(1264年)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谥文贞。工诗词散曲,萧散闲澹,类其为人。有《藏春集》。
《中国人名大词典》:(1216—1274)元邢州(今河北邢台)人,初名侃,字仲晦。少时为僧,名子聪,自号藏春上人。博学多才,精通天文﹑地理﹑律历。忽必烈为藩王时,召入藩邸,参与机密,建议劝农桑﹑兴学校等事,受命相地筑开平城(今内蒙古正蓝旗石别苏木)。世祖即位后,条陈建立年号,设中书省宣抚司。至元八年(1271)请建国号为大元,定朝仪官制。后死于上都。有《藏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