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寘通〕置)采采〕采了又采。
〔毛传作采摘解,朱熹《诗集传》云〕“非一采也。”而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则认为是状野草“盛多之貌”。
〔卷耳〕苍耳,石竹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子可入药。
〔盈〕满。
〔顷筐〕斜口筐子,后高前低。一说斜口筐。这句说采了又采都采不满浅筐子,心思不在这上头。
〔嗟〕语助词,或谓叹息声。
〔怀〕怀想。
〔寘(zhì)〕同“置”,放,搁置。
〔周行(háng)〕环绕的道路,特指大道。索性把筐子放在大路上,于是眼前出现了她丈夫在外的情景。
〔陟〕升;登。
〔彼〕指示代名词。
〔崔嵬(wéi)〕山高不平。
〔我〕想象中丈夫的自称。
〔虺隤(huītuí)〕疲极而病。
〔姑〕姑且。
〔酌〕斟酒。
〔金罍(léi)〕金罍,青铜做的罍。罍,器名,青铜制,用以盛酒和水。
〔维〕发语词,无实义。
〔永怀〕长久思念。
〔玄黄〕黑色毛与黄色毛相掺杂的颜色。朱熹说“玄马而黄,病极而变色也”,就是本是黑马,病久而出现黄斑。
〔兕觥(sìgōng)〕一说野牛角制的酒杯,一说“觥”是青铜做的牛形酒器。
〔永伤〕长久思念。
〔砠(jū)〕有土的石山,或谓山中险阻之地。
〔瘏(tú)〕因劳致病,马疲病不能前行。
〔痡(pū)〕因劳致病,人过劳不能走路。
〔云〕语助词,无实义。
〔云何〕奈何,奈之何。
〔吁(xū)〕忧伤而叹。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