菀彼桑柔,其下侯旬。
捋采其刘,瘼此下民。
不殄心忧,仓兄填兮。
倬彼昊天,宁不我矜。
四牡骙骙,旟旐有翩。
乱生不夷,靡国不泯。
民靡有黎,具祸以烬。
於乎有哀,国步斯频。
国步蔑资,天不我将。
靡所止疑,云徂何往。
君子实维,秉心无竞。
谁生厉阶,至今为梗。
忧心慇慇,念我土宇。
我生不辰,逢天僤怒。
自西徂东,靡所定处。
多我觏痻,孔棘我圉。
为谋为毖,乱况斯削。
告尔忧恤,诲尔序爵。
谁能执热,逝不以濯。
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如彼遡风,亦孔之僾。
民有肃心,荓云不逮。
好是稼穑,力民代食。
稼穑维宝,代食维好。
天降丧乱,灭我立王。
降此蟊贼,稼穑卒痒。
哀恫中国,具赘卒荒。
靡有旅力,以念穹苍。
维此惠君,民人所瞻。
秉心宣犹,考慎其相。
维彼不顺,自独俾臧。
自有肺肠,俾民卒狂。
瞻彼中林,甡甡其鹿。
朋友已谮,不胥以谷。
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维此圣人,瞻言百里。
维彼愚人,覆狂以喜。
匪言不能,胡斯畏忌。
维此良人,弗求弗迪。
维彼忍心,是顾是复。
民之贪乱,宁为荼毒。
大风有隧,有空大谷。
维此良人,作为式谷。
维彼不顺,征以中垢。
大风有隧,贪人败类。
听言则对,诵言如醉。
匪用其良,复俾我悖。
嗟尔朋友,予岂不知而作。
如彼飞虫,时亦弋获。
既之阴女,反予来赫。
民之罔极,职凉善背。
为民不利,如云不克。
民之回遹,职竞用力。
民之未戾,职盗为寇。
凉曰不可,覆背善詈。
虽曰匪予,既作尔歌。
〔菀〕茂盛的样子。
〔侯〕维。
〔旬〕树荫遍布。
〔刘〕剥落稀疏,句意谓桑叶被采后,稀疏无叶。
〔瘼〕病害。
〔殄〕断绝。
〔仓兄〕同“怆怳”。
〔填〕久。
〔倬〕光明。
〔宁〕何。
〔不我矜〕“不矜我”的倒文。矜,怜。
〔骙骙〕形容马强壮。
〔旟旐〕画有鹰隼龟蛇的旗。
〔有翩〕翩翩,翻飞的样子。
〔夷〕平。
〔泯〕乱。
〔黎〕众。
〔具〕通“俱”。
〔频〕危急。
〔蔑〕无。
〔资〕财。
〔将〕扶助。“不我将”为“不将我”之倒文。
〔疑〕同“凝”,止疑,停息。
〔云〕发语词。
〔徂〕往。
〔维〕借为“惟”,思。
〔秉心〕存心。
〔无竞〕无争。
〔厉阶〕祸端。
〔梗〕灾害。
〔慇慇〕心痛的样子。
〔土宇〕土地房屋。
〔僤〕大。
〔觏〕遇。
〔痻〕灾难。
〔棘〕通“急”。
〔圉〕边疆。
〔毖〕谨慎
〔斯〕乃。
〔削〕减少
〔尔〕指周厉王及当时执政大臣。
〔序〕次序。
〔爵〕官爵。
〔执热〕救热。
〔逝〕发语词。
〔濯〕洗。
〔淑〕善。
〔载〕乃。
〔胥〕皆。
〔遡〕逆。
〔僾〕呼吸不畅的样子。
〔肃〕肃敬。
〔荓〕使。
〔不逮〕不及。
〔稼穑〕这里指农业劳动。
〔力民〕使人民出力劳动。
〔代食〕指官吏靠劳动者奉养。
〔灭我立王〕意谓灭我所立之王,指周厉王被国人流放于彘的事。
〔蟊贼〕蟊为食苗根的害虫,贼为吃苗节的害虫。指农作物的病虫害。
〔卒〕完全。
〔痒〕病
〔恫〕痛。
〔赘〕通“缀”,连属。
〔旅力〕膂力。旅,同“膂”。
〔念〕感动。
〔惠君〕惠,顺。顺理的君主,称惠君。
〔宣犹〕宣,明;犹,通“猷”。
〔考慎〕慎重考察。
〔相〕辅佐大臣。
〔臧〕善。
〔甡甡〕同“莘莘”,众多的样子。
〔谮〕通“僭”,相欺而不相信任。
〔胥〕相。
〔谷〕善。
〔维〕是。
〔谷〕穷。进退维谷,谓进退皆穷。
〔覆〕反而。
〔匪言不能〕即“匪不能言”。
〔胡〕何。
〔斯〕这样。
〔迪〕进。
〔宁〕乃。
〔荼毒〕荼指苦草,毒指毒虫毒蛇之类。指毒害。
〔有隧〕隧隧,形容大风疾速吹动。一说训隧为道,谓风前进有其通道。
〔征〕往。
〔中垢〕指宫廷秽闻。中,指宫内。
〔贪人〕贪财枉法的小人,指荣夷公之流。
〔《史记·周本纪》“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荣夷公,芮良夫谏不听,卒以荣公为卿士。”
〔听言〕顺从心意的话。
〔诵言〕忠告的言语。
〔悖〕违理。
〔予〕芮良夫自称。
〔飞虫〕指飞鸟。古人用“虫”泛指一切动物,鸟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虫。故称虎为“大虫”。
〔既〕已经。
〔阴〕通“谙”,熟悉。
〔赫〕通“吓”。
〔罔极〕无法则。
〔职〕主张。
〔凉〕凉薄。
〔背〕背叛。
〔云〕句中助词。
〔克〕胜。
〔回遹〕邪僻。
〔用力〕指用暴力。
〔戾〕善。
〔凉〕通“谅”。凉言,谅直之言。
〔虽曰匪予〕曰,句中助词。匪,同“诽”,诽谤。
〔既〕终。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