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丞成龙,按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装奁甚富,夜被穿窬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曰:“此真盗也。”二人诡辨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又公为宰时,至邻邑。早旦,经郭外,见二人以床舁病人,覆大被;枕上露发,发上簪凤钗一股,侧眠床上。有三四健男夹随之,时更番以手拥被,令压身底,似恐风入。少顷,息肩路侧,又使二人更相为荷。于公过,遣隶回问之,云是妹子垂危,将送归夫家。公行二三里,又遣隶回,视其所入何村。隶尾之,至一村舍,两男子迎之而入。还以白公。公谓其邑宰:“城中得无有劫寇否?”宰曰:“无之。”时功令严,上下讳盗,故即被盗贼劫杀,亦隐忍而不敢言。公就馆舍,嘱家人细访之,果有富室被强寇入家,炮烙而死。公唤其子来,诘其状。子固不承。公曰:“我已代捕大盗在此,非有他也。”子乃顿首哀泣,求为死者雪恨。公叩关往见邑宰,差健役四鼓出城,直至村舍,捕得八人,一鞫而伏。诘其病妇何人,盗供:“是夜同在勾栏,故与妓女合谋,置金床上,令抱卧至窝处始瓜分耳。”共服于公之神。或问所以能知之故,公曰:“此甚易解,但人不关心耳。岂有少妇在床,而容入手衾底者?且易肩而行,其势甚重;交手护之,则知其中必有物矣。若病妇昏愦而至,必有妇人倚门而迎;止见男子,并不惊问一言,是以确知其为盗也。”
(1)于中丞成龙:清代康熙一朝出了两个叫于成龙的著名人物。他们都曾担任中丞之职,都清正廉洁、勤政爱民。出生早的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谥号清端,即清端公于成龙,籍贯山西;出生晚的于成龙(1638-1700)为汉军镶黄旗人,字振甲,号如山,谥号襄勤,直隶固安人。
(2)按部:谓巡视属下州县。高邮:明清时州名,属扬州府,州治即今江苏省高邮县。
(3)穿窬(yú鱼):穿壁逾墙。指偷窃行为。《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注:“穿,穿壁;窬,窬(逾)墙。”
(4)刺史:知州的别称。
(5)吏目:官名。明清州置吏目,职掌缉捕、守狱及文书等事。
(6)谕阖城户口: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底本“阖”作“閤”。
(7)再:两次。
(8)二袭:两身。衣裳一套叫一袭。
(9)宰:知县。本段记述于成龙初任广西罗城县知县时事。于在罗城七年,政绩最著,被举卓异。参《清史稿》本传及易宗夔《新世说·政事》。
(10)凤钗:股端镌作凤头状的发钗。又叫凤头钗。
(11)更番:轮换。拥:推而塞之。
(12)二人: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底本作“一人”。
(13)劫寇:被劫失盗之事。
(14)功令: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原作“公令”。朝廷考核官员的有关条例。
(15)隐忍:隐瞒、忍耐。
(16)馆舍:驿馆。
(17)炮烙:指强盗逼财所施烧灼之刑。
(18)四鼓:四更天。谓天未明。
(19)勾栏:此从青柯亭本,底本作“钩栏”。指妓院。
(20)窝处:窝藏赃物之所。藏匿罪犯或赃物的主家,称为“窝主”或“窝停主人”,见洪迈《夷坚志》及《元典章》。
(21)神:神明;明察。
(22)易肩:指换人扛抬。
(23)昏愦:昏迷不醒。谓病重。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630或1640—1715
清山東淄川人,字留仙,號劍臣,又號柳泉,世稱聊齋先生。少時應試,為學政施閏章所激賞,至康熙五十年始成貢生。久為鄉村塾師,中間一度至寶應縣為幕賓。博采傳聞,作小說《聊齋志異》,談狐說鬼,實對時弊多所抨擊。另有詩文集及俚曲,均以“聊齋”命名,另有其他著述。一說《醒世姻緣》亦出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