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柳子厚墓志铭拼音版

柳子厚墓志铭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21:24:48

全文注音

  • liǔ
  • hòu
  • zhì
  • míng
  •  
  • táng
  • dài
  •  
  • hán
  •  
  •  
  •  
  •  
  • hòu
  •  
  • huì
  • zōng
  • yuán
  •  
  • shì
  • qìng
  •  
  • wéi
  • tuò
  • wèi
  • shì
  • zhōng
  •  
  • fēng
  • yγn
  • gōng
  •  
  • zēng
  • shì
  •  
  • wéi
  • táng
  • zǎi
  • xiàng
  •  
  • zhǔ
  • suì
  • liáng
  •  
  • hán
  • yuàn
  • βé
  • zuì
  • hòu
  •  
  • gāo
  • zōng
  • cháo
  •  
  • huáng
  • kǎo
  • huì
  • zhèn
  •  
  • shì
  • tài
  • cháng
  • shì
  •  
  • qiú
  • wéi
  • xiàn
  • lìng
  • jiāng
  • nán
  •  
  • hòu
  • néng
  • mèi
  • quán
  • guì
  •  
  • shγ
  • shω
  •  
  • quán
  • guì
  • rén
  •  
  • nǎi
  • bài
  • shì
  • shω
  •  
  • hào
  • wéi
  • gāng
  • zhí
  •  
  • suǒ
  • yóu
  • jiē
  • βāng
  • shì
  • míng
  • rén
  •  
  •  
  •  
  •  
  •  
  • hòu
  • shào
  • jγng
  • mωn
  •  
  • tōng
  • βá
  •  
  • βài
  • shí
  •  
  • suγ
  • shào
  • nián
  •  
  • chéng
  • rén
  •  
  • néng
  • jìn
  • shì
  • βì
  •  
  • zhǎn
  • rán
  • xiàn
  • tóu
  • jiǎo
  •  
  • zhòng
  • wèi
  • liǔ
  • shì
  • yǒu
  •  
  • hòu
  • xué
  • hóng
  •  
  • shòu
  • xián
  • βiàn
  • 殿
  • zhèng
  •  
  • jùn
  • jié
  • lián
  • hàn
  •  
  • lùn
  • zhèng
  • jγn
  •  
  • chū
  • jγng
  • shω
  • bǎi
  •  
  • chuō
  • fēng
  •  
  • shuài
  • cháng
  • zuò
  • rén
  •  
  • míng
  • shēng
  • βà
  • zhèn
  •  
  • shí
  • jiē
  • zhγ
  • jiāo
  •  
  • zhū
  • gōng
  • yào
  • rén
  •  
  • zhēng
  • lìng
  • chū
  • mén
  • xià
  •  
  • jiāo
  • kǒu
  • jiàn
  • zhγ
  •  
  •  
  •  
  •  
  •  
  • zhēn
  • yuán
  • shí
  • jiǔ
  • nián
  •  
  • yóu
  • lán
  • tián
  • wèi
  • bài
  • jiān
  • chá
  • shω
  •  
  • shùn
  • zōng
  • wèi
  •  
  • bài
  • yuán
  • wài
  • láng
  •  
  • yòng
  • shì
  • zhě
  • βé
  • zuì
  •  
  • chū
  • wéi
  • shω
  •  
  • wèi
  • zhì
  •  
  • yòu
  • biǎn
  • yǒng
  • zhōu
  •  
  • xián
  •  
  •  
  • lǎn
  •  
  • wéi
  • zhāng
  •  
  • fàn
  • làn
  • tíng
  •  
  • wéi
  • shēn
  •  
  • ér
  • shān
  • shuω
  • jiān
  •  
  •  
  •  
  •  
  •  
  • yuán
  • zhōng
  •  
  • cháng
  • zhào
  • zhì
  • jγng
  • shγ
  •  
  • yòu
  • xié
  • chū
  • wéi
  • shω
  •  
  • ér
  • hòu
  • βé
  • liǔ
  • zhōu
  •  
  • zhì
  •  
  • tàn
  • yuē
  •  
  •  
  • shì
  • wéi
  • zhèng
  •  
  •  
  • yγn
  •  
  • wèi
  • shè
  • jiào
  • jìn
  •  
  • zhōu
  • rén
  • shùn
  • lài
  •  
  • nán
  • zhì
  • qián
  •  
  • yuē
  • shí
  • shú
  •  
  • běn
  • xiāng
  • móu
  •  
  • wéi
  •  
  • hòu
  • shè
  • fāng
  •  
  • lìng
  • shú
  • guγ
  •  
  • yóu
  • pín
  • néng
  • zhě
  •  
  • lìng
  • shū
  • yōng
  •  
  • xiāng
  • βāng
  •  
  • shω
  • 使
  • guγ
  • zhì
  •  
  • guān
  • chá
  • shω
  • 使
  • xià
  • zhōu
  •  
  • suì
  •  
  • miǎn
  • ér
  • guγ
  • zhě
  • qiě
  • qiān
  • rén
  •  
  • héng
  • xiāng
  • nán
  • wéi
  • jìn
  • shì
  • zhě
  •  
  • jiē
  • hòu
  • wéi
  • shγ
  •  
  • jγng
  • chéng
  • hòu
  • kǒu
  • jiǎng
  • zhω
  • huà
  • wéi
  • wén
  • zhě
  •  
  • yǒu
  • βù
  • guān
  •  
  •  
  •  
  •  
  •  
  • zhào
  • zhì
  • jγng
  • shγ
  • ér
  • wéi
  • shω
  •  
  • zhōng
  • shān
  • liú
  • mèng
  • βé
  • zài
  • qiǎn
  • zhōng
  •  
  • βāng
  • zhōu
  •  
  • hòu
  • yuē
  •  
  •  
  • zhōu
  • fēi
  • rén
  • suǒ
  •  
  • ér
  • mèng
  • βé
  • qγn
  • zài
  • táng
  •  
  • rěn
  • mèng
  • βé
  • zhγ
  • qióng
  •  
  • bái
  • βà
  • rén
  •  
  • qiě
  • wàn
  • wǎng
  •  
  •  
  • qωng
  • cháo
  •  
  • jiāng
  • bài
  • shū
  •  
  • yuàn
  • liǔ
  •  
  • suγ
  • chóng
  • βé
  • zuì
  •  
  • hèn
  •  
  • yǒu
  • mèng
  • βé
  • shì
  • bái
  • shàng
  • zhě
  •  
  • mèng
  • βé
  • shì
  • gǎi
  • lián
  • zhōu
  •  
  •  
  • shì
  • qióng
  • nǎi
  • xiàn
  • jié
  •  
  • jγn
  • píng
  • xiàng
  • xiāng
  • yuè
  •  
  • jiǔ
  • shí
  • yóu
  • xiāng
  • zhēng
  • zhú
  •  
  • qiǎng
  • xiào
  • xiāng
  • xià
  •  
  • shǒu
  • chū
  • fèi
  • gān
  • xiāng
  • shì
  •  
  • zhω
  • tiān
  •  
  • shì
  • shēng
  • xiāng
  • bēi
  •  
  • zhēn
  • ruò
  • xìn
  •  
  • βàn
  • lín
  • xiǎo
  • hài
  •  
  • jωn
  • máo
  •  
  • fǎn
  • yǎn
  • ruò
  • xiāng
  • shí
  •  
  • luò
  • xiàn
  • jωng
  •  
  • yωn
  • shǒu
  • jiù
  •  
  • fǎn
  • zhγ
  •  
  • yòu
  • xià
  • shí
  • yān
  • zhě
  •  
  • jiē
  • shì
  •  
  • qín
  • shòu
  • βí
  • suǒ
  • rěn
  • wéi
  •  
  • ér
  • rén
  • shì
  • wéi
  • βé
  •  
  • wén
  • hòu
  • zhγ
  • fēng
  •  
  • shǎo
  • kuì
  •  
  •  
  •  
  •  
  •  
  • hòu
  • qián
  • shí
  • shào
  • nián
  •  
  • yǒng
  • wéi
  • rén
  •  
  • guì
  • zhòng
  • jiè
  •  
  • wèi
  • gōng
  • jiù
  •  
  • zuò
  • fèi
  • tuì
  • 退
  •  
  • tuì
  • 退
  •  
  • yòu
  • xiāng
  • zhγ
  • yǒu
  • βé
  • wèi
  • zhě
  • tuγ
  • wǎn
  •  
  • qióng
  •  
  • cái
  • wéi
  • shì
  • yòng
  •  
  • βào
  • xíng
  • shí
  •  
  • shω
  • 使
  • hòu
  • zài
  • tái
  • shěng
  • shí
  •  
  • chí
  • shēn
  •  
  • néng
  • shω
  • shí
  •  
  • chì
  •  
  • chì
  • shí
  •  
  • yǒu
  • rén
  • néng
  • zhγ
  •  
  • qiě
  • yòng
  • qióng
  •  
  • rán
  • hòu
  • chì
  • jiǔ
  •  
  • qióng
  •  
  • suγ
  • yǒu
  • chū
  • rén
  •  
  • wén
  • xué
  • zhāng
  •  
  • néng
  •  
  • zhì
  • chuán
  • hòu
  • jγn
  •  
  •  
  • suγ
  • shω
  • 使
  • hòu
  • βé
  • suǒ
  • yuàn
  •  
  • wéi
  • jiàng
  • xiàng
  • shí
  •  
  •  
  • shú
  • βé
  • shú
  • shγ
  •  
  • yǒu
  • néng
  • biàn
  • zhγ
  • zhě
  •  
  •  
  •  
  •  
  •  
  • hòu
  • yuán
  • shí
  • nián
  • shí
  • yuè
  •  
  • nián
  • shí
  •  
  • shí
  • nián
  • yuè
  • shí
  •  
  • guγ
  • zàng
  • wàn
  • nián
  • xiān
  • rén
  •  
  • hòu
  • yǒu
  • nán
  • èr
  • rén
  •  
  • zhǎng
  • yuē
  • zhōu
  • liù
  •  
  • shω
  • suì
  •  
  • yuē
  • zhōu
  •  
  • hòu
  • nǎi
  • shēng
  •  
  • èr
  • rén
  •  
  • jiē
  • yòu
  •  
  • βé
  • guγ
  • zàng
  •  
  • fèi
  • jiē
  • chū
  • guān
  • chá
  • shω
  • 使
  • βōng
  • péi
  • jūn
  • xíng
  •  
  • xíng
  • yǒu
  • jié
  • gài
  •  
  • zhòng
  • rán
  • nuò
  •  
  • hòu
  • jié
  • jiāo
  •  
  • hòu
  • wèi
  • zhγ
  • jìn
  •  
  • jìng
  • lài
  •  
  • zàng
  • hòu
  • wàn
  • nián
  • zhγ
  • zhě
  •  
  • jiù
  • βì
  • zūn
  •  
  • zūn
  •  
  • zhuō
  • 涿
  • rén
  •  
  • xìng
  • jωn
  • shèn
  •  
  • xué
  • wèn
  • yàn
  •  
  • hòu
  • zhγ
  • chì
  •  
  • zūn
  • cóng
  • ér
  • jiā
  • yān
  •  
  • βài
  •  
  • wǎng
  • zàng
  • hòu
  •  
  • yòu
  • jiāng
  • jγng
  • jiā
  •  
  • shù
  • yǒu
  • shω
  • zhōng
  • zhě
  •  
  •  
  •  
  •  
  •  
  • míng
  • yuē
  •  
  •  
  • shì
  • wéi
  • hòu
  • zhγ
  • shì
  •  
  • ān
  •  
  • rén
  •  
  •  

原文

柳子厚墓志铭
[唐代]韩愈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籍,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其得归葬也,费皆出观察使河东裴君行立。行立有节概,重然诺,与子厚结交,子厚亦为之尽,竟赖其力。葬子厚于万年之墓者,舅弟卢遵。遵,涿人,性谨慎,学问不厌。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
  铭曰:“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对照翻译

      子厚,讳宗元。
      子厚,本名宗元。
    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
    他的七世祖柳庆,曾担任北魏的侍中,被封为济阴公。
    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高伯祖柳奭,在唐朝时当过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一同得罪了武后,后来在高宗时期被处死。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
    他的父亲名叫柳镇,为了照顾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职位,主动请求到江南担任县令。
    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
    后来因为不肯向权贵低头献媚,丢掉了御史的职务。
    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
    直到那位权贵去世后,他才重新被任命为侍御史。
    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人们都说他刚强正直,与他交往的都是当时的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子厚从小就很聪明机敏,没有什么是他不明白的。
    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赶上父亲还在世的时候,虽然年纪轻轻,但他已经展现出非凡的才华,考取了进士,显露出卓越的能力。
    众谓柳氏有子矣。
    大家都说柳家出了个能光宗耀祖的后代。
    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
    后来他又通过博学宏词科的考试,被授予集贤殿的官职。
    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他才华横溢,为人方正勇敢,发表议论时常引经据典,精通各种经典和历史书籍,谈论起来滔滔不绝,常常让在场的人心服口服。
    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因此名声大振,一时间人人都敬佩他并希望与他结交。
    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那些公卿贵族争相想把他收为门生,异口同声地推荐和赞扬他。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
      贞元十九年,子厚从蓝田县尉升任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顺宗即位后,他又升为礼部员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后来因当权者获罪,他也被牵连贬出京城,去做刺史。
    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
    还未上任,又被降职为永州司马。
    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
    身处清闲之地,他更加刻苦学习,专心读书,写作诗文,文笔流畅而深刻,像大海一样广阔深邃。
    而自肆于山水间。
    他自己则纵情于山水之间,尽情享受自然。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
      元和年间,他与同案人一起奉召回到京师。
    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但不久又一起被派往外地做刺史,子厚被分配到柳州。
    既至,叹曰:“
    到任之后,他感叹道:“
    是岂不足为政邪?”
    这里难道不能做出政绩吗?”
    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于是根据当地的风俗,制定了教谕和禁令,全州百姓都信任并依赖他。
    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当地有把儿女抵押借钱的习惯,如果不能按时赎回,等到利息等于本金时,债主就会没收人质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子厚为此替借债人想办法,让他们赎回子女;
    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对于特别贫困无力赎回的,就让债主记录子女做工的工钱,等工钱足够抵债时,就要求债主归还人质。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观察使将这个办法推广到其他州县,一年后,免除奴婢身份回家的人将近一千人。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衡山、湘水以南准备考进士的人,都把子厚当作老师,那些经过他亲自指点的学生,写的文章都合乎规范。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
      他再次被召回京师又遣出做刺史时,中山人刘禹锡(字梦得)也在被遣之列,要去播州。
    子厚泣曰:“
    子厚流着泪说:“
    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
    播州不是一般人能住的地方,况且梦得还有老母亲在堂,我不忍心看他陷入困境,他无法向母亲说明情况;
    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而且母子怎能一起去那种地方?”
    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于是向朝廷请求,甚至准备递上奏章,愿意用柳州换播州,表示即使因此再度获罪,也死而无憾。
    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正巧有人将梦得的情况告知皇上,梦得因此改任连州刺史。
    呜呼!
    唉!
    士穷乃见节义。
    士人在困窘之时,才能看出他的节操和义气!
    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
    一些人平时互相讨好,吃喝玩乐来往频繁,夸夸其谈,假意亲近,手握手装作掏肝挖肺的样子,指着天日发誓永不背弃朋友,看似真诚可信。
    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然而一旦遇到小小的利害冲突,哪怕只是头发丝般细小,就翻脸不认人。
    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朋友掉入陷阱,不仅不伸手相助,反而推挤他,再踩上一脚,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
    这恐怕连禽兽和野蛮人都做不出来,而这些人却自以为得计。
    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他们若听到子厚的高尚风节,也应该感到惭愧吧!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籍,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
      子厚年轻时,勇于帮助别人,却不珍惜自己,认为功名事业可以轻易达成,结果受到牵连被贬。
    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
    贬谪后,又没有熟识且有权有势的人推荐和引荐,所以最后死在荒僻的边远之地。
    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他的才干未能为世间所用,抱负未能施展。
    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
    如果他在御史台、尚书省任职时能够谨慎约束自己,像在司马、刺史任上那样,也许就不会被贬官了;
    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
    被贬后如果有人推举他,一定会再度被任用,不至于穷困潦倒。
    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
    然而,如果他被贬的时间不长,处境未到极点,虽然可能在官场上有所作为,但他的文学成就未必能达到今天这样的高度,这是毫无疑问的。
    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即便让他实现愿望,一度官至将相,拿这些与文学成就相比,孰得孰失,自有明眼人分辨。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子厚于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去世,享年四十七岁;
    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
    十五年七月初十安葬在万年县祖先墓地旁。
    子厚有子男二人:
    他有两个儿子:
    长曰周六,始四岁;
    大的叫周六,才四岁;
    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
    小的叫周七,是子厚去世后出生的。
    女子二人,皆幼。
    两个女儿也都还年幼。
    其得归葬也,费皆出观察使河东裴君行立。
    他的灵柩能够回乡安葬,费用由观察使河东人裴行立先生支付。
    行立有节概,重然诺,与子厚结交,子厚亦为之尽,竟赖其力。
    行立先生为人有气节,讲信用,与子厚是好友,子厚对他也很尽心尽力,最终仰赖他的帮助办理了后事。
    葬子厚于万年之墓者,舅弟卢遵。
    将子厚安葬到万年县墓地的是他的表弟卢遵。
    遵,涿人,性谨慎,学问不厌。
    卢遵是涿州人,性情谨慎,勤学不倦;
    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
    自从子厚被贬后,他就一直跟随他,住在一处,直到子厚去世也没有离开。
    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
    他不仅送子厚归葬,还准备安排料理子厚的家属,可以说是有始有终的人了。
      铭曰:“
      铭文写道:“
    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这是子厚的幽室,既坚固又安适,对子厚的子孙会有福泽。”

注释


(1)子厚:柳宗元的字。作墓志铭例当称死者官衔,因韩愈和柳宗元是笃交,故称字。讳:名。生者称名,死者称讳。
(2)七世:史书记柳宗元七世祖柳庆在北魏时任侍中,入北周封为平齐公。子柳旦,任北周中书侍郎,封济阴公。韩愈所记有误。侍中:门下省的长官,掌管传达皇帝的命令。北魏时侍中位同宰相。拓跋魏:北魏国君姓拓跋(后改姓元),故称。
(3)曾伯祖奭(shì):字子燕,柳旦之孙,柳宗元高祖子夏之兄。当为高伯祖,此作曾伯祖误。柳奭在贞观年间(627—649)为中书舍人,因外甥女王氏为皇太子(唐高宗)妃,擢升为兵部侍郎。王氏当了皇后后,又升为中书侍郎。652年(永徽三年)代褚遂良为中书令,位相当于宰相。后来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韩瑗和褚遂良力争,武则天一党人诬说柳要和韩、褚等谋反,被杀。
(4)褚(chǔ)遂良:字登善,曾做过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尚书右仆射等官。唐太宗临终时命他与长孙无忌一同辅助高宗。后因劝阻高宗改立武后,遭贬忧病而死。韩瑗(yuàn):字伯玉,官至侍中,为救褚遂良,也被贬黜。
(5)皇考:古时在位皇帝对先皇的尊称,后引申为对先祖的尊称,在本文中指先父。
(6)太常博士:太常寺掌宗庙礼仪的属官。柳镇在唐肃宗时授左卫率府兵曹参军,辅佐郭子仪守朔方。后调长安主薄,母亲去世后守丧,后来命为太常博士。柳镇以有尊老孤弱在吴,再三辞谢,愿担任宣称(今属安徽)县令。这里说“以事母弃太常博士”,可能是作者的失误。
(7)权贵:这里指窦参。柳镇曾迁殿中侍御史,因不肯与御史中丞卢佋,宰相窦参一同诬陷侍御史穆赞,后又为穆赞平反冤狱,得罪窦参,被窦参以他事陷害贬官。
(8)权贵人死:其后窦参因罪被贬,第二年被唐德宗赐死。
(9)侍御史:御史台的属官,职掌纠察百僚,审讯案件。
(10)号为刚直:郭子仪曾表柳镇为晋州录事参军,晋州太守骄悍好杀戮,官吏不敢与他相争,而柳镇独能抗之以理,所以这样说。
(11)所与游皆当世名人:柳宗元有《先君石表阴先友记》,记载他父亲相与交游者计六十七人,书于墓碑之阴。并说:“先君之所与友,凡天下善士举集焉。”
(12)逮(dài)其父时:在他父亲在世的时候。柳宗元童年时代,其父柳镇去江南,他和母亲留在长安。至十二、三岁时,柳镇在湖北、江西等地做官,他随父同去。柳镇卒于793年(贞元九年),柳宗元年二十一岁。逮,等到。
(13)已自成人:柳宗元十三岁即作《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刘禹锡作集序说:“子厚始以童子,有奇名于贞元初。”
(14)取进士第:793年(贞元九年)柳宗元进士及第,年二十一。
(15)崭然:崭意指突出,然指什么什么的样子,在这里指突出有所成就。见(xiàn):同“现”显现。在这里指出人头地
(16)有子:意谓有光耀楣门之子。
(17)博学宏词:柳宗元于796年(贞元十二年)中博学宏词科,年二十四。唐制,进士及第者可应博学宏词考选,取中后即授予官职。集贤殿:集贤殿书院,掌刊辑经籍,搜求佚书。正字:集贤殿置学士、正字等官,正字掌管编校典籍、刊正文字的工作。柳宗元二十六岁授集贤殿正字。
(18)廉悍:方正、廉洁和坚毅有骨气。
(19)证据今古:引据今古事例作证。
(20)出入:融会贯通,深入浅出。
(21)踔(chuō)厉风发:议论纵横,言辞奋发,见识高远。踔,远。厉,高。
(22)率:每每。屈:使之屈服。
(23)令出我门下:意谓都想叫他做自己的门生以沾光彩。
(24)交口:异口同声。
(25)蓝田:今属陕西。尉:县府管理治安,缉捕盗贼的官吏。监察御史:御史台的属官,掌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整肃朝仪诸事。
(26)礼部员外郎:官名,掌管辨别和拟定礼制之事及学校贡举之法。柳宗元得做此官是王叔文、韦执谊等所荐引。
(27)用事者:掌权者,指王叔文。唐顺宗做太子时,王叔文任太子属官,顺宗登位后,王叔文任户部侍郎,深得顺宗信任。于是引用新进,施行改革。旧派世族和藩镇宦官拥立其子李纯为宪宗,将王叔文贬黜,后来又将其杀戮。和柳宗元同时贬作司马的共八人,号“八司马”。
(28)例出:按规定遣出。805年(永贞元年),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刺史。
(29)例贬:依照“条例”贬官。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本是州刺史属下掌管军事的副职,唐时已成为有职无权的冗员。
(30)居闲:指公事清闲。
(31)记览:记诵阅览。此喻刻苦为学。
(32)泛滥:文笔汪洋恣肆。停蓄:文笔雄厚凝炼。
(33)无涯涘(sì):无边际。涯、涘,均是水边。
(34)肆:放情。
(35)偕出:815年(元和十年),柳宗元等“八司马”同时被召回长安,但又同被迁往更远的地方。
(36)柳州:唐置,属岭南道,即今广西柳州市。
(37)是岂不足为政邪:意谓这里难道就不值得实施政教吗是的意思是这,这里,岂的意思是难道,足指值得。
(38)因:顺着,按照。土俗:当地的风俗。
(39)教禁:教谕和禁令。
(40)顺赖:顺从信赖。
(41)质:典当,抵押。
(42)不时赎:不按时赎取。
(43)子:子金,即利息。本:本金。相侔(móu):相等。
(44)没:没收。
(45)与设方计:替债务人想方设法。
(46)悉:全部。
(47)书:写,记下。佣:当雇工。此指雇工劳动所值,即工资。
(48)足相当:意谓佣工所值足以抵消借款本息。质:人质。
(49)观察使:又称观察处置使,是中央派往地方掌管监察的官。下其法:推行赎回人质的办法。
(50)比:及,等到。
(51)衡湘:衡山、湘水,泛指岭南地区。为:应试。
(52)法度:规范。
(53)中山:今河北定县。刘梦得:名禹锡,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人,中山为郡望。其祖先汉景帝子刘胜曾封中山王。王叔文失败后,刘禹锡被贬为郎州司马,这次召还入京后又贬播州刺史。
(54)诣:前往。播州:今贵州绥阳县。
(55)亲在堂:母亲健在。
(56)穷:困窘。
(57)大人:父母。此指刘禹锡之母。句谓这种不幸的处境难以向老母讲。
(58)拜疏(shū):上呈奏章。
(59)以柳易播:意指柳宗元自愿到播州去,让刘禹锡去柳州。
(60)重(chóng)得罪:再加一重罪。
(61)“遇有”句:指当时御史中丞裴度、崔群上疏为刘禹锡陈情一事。
(62)刺:用作动词。连州:唐属岭南道,州治在今广东连县。
(63)徵:约之来,逐:随之去。徵逐,往来频繁。
(64)诩诩(xǔ):夸大的样子,讨好取媚的样子。强(qiǎng):勉强,做作,取下:指采取谦下的态度。
(65)出肺肝相示:譬喻做出非常诚恳和坦白的样子。
(66)背负:背叛,变心。
(67)如毛发比:譬喻事情之细微。比,类似。
(68)陷穽(jǐng)圈套,祸难。
(69)少:稍微。
(70)为人:助人。此处有认为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集团是政治上的失慎之意。所以下面说“不自贵重”。
(71)顾籍:顾惜。
(72)立就:即刻获得。
(73)坐:因他人获罪而受牵连。废退:指远谪边地,不用于朝廷。
(74)有气力:有权势和力量的人。推挽:推举提携。
(75)穷裔:穷困的边远地方。
(76)台省:御史台和尚书省。
(77)自力:自我努力。
(78)为将相于一时:被贬“八司马”中,只有程异后来得到李巽推荐,位至宰相,但不久便死,也没有什么政绩。此处暗借程异作比。
(79)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十四年,即819年。十一月八日:一作“十月五日”。
(80)万年: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先人墓:在万年县之栖凤原。见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
(81)周七:即柳告,字用益,柳宗元遗腹子。
(82)河东:今山西永济县。裴行立: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县)人,时任桂管观察使,是柳宗元的上司。
(83)节概:节操度量。
(84)重然诺:看重许下的诺言。
(85)尽:尽心,尽力。
(86)卢遵:柳宗元舅父之子。
(87)涿(zhuō):今河北涿县。
(88)从而家:跟从柳宗元以为己家。
(89)经纪:经营、料理。
(90)庶几:近似,差不多。
(91)惟:就是。室:幽室,即墓穴。
(92)嗣人:子孙后代。

             

相关推荐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68—824
唐河南河陽人,字退之,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韓介弟。德宗貞元八年進士。幼孤,由嫂撫養。及長,盡通《六經》、百家學。工詩文,自成一家。經其指授,皆稱韓門弟子。董晉鎮宣武,辟為巡官。汴軍亂,依張建封,鯁言無所忌。調四門博士,遷監察御史。上疏極論宮市,德宗怒,貶陽山令。憲宗元和中,歷遷國子博士、中書舍人、刑部侍郎。帝遣使迎佛骨入禁,愈上表極諫,貶潮州刺史,改袁州。召拜國子祭酒,轉兵部侍郎,后以吏部侍郎為京兆尹。卒謚文,世又稱韓文公。有《昌黎先生集》。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