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至兮水扬波
与女沐兮咸池,曦女发兮阳之阿;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九歌〕《楚辞》篇名。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
〔少司命〕主管人间子嗣的神。
〔秋兰〕兰的一种。古所谓兰草,叶茎皆香。秋天开淡紫色小花,香气更浓。古人以为生子之祥。
〔麋芜〕即“蘼芜”,细叶芎藭,叶似芹,丛生,七八月开白花。根茎可入药,治妇人无子。
〔罗生〕并列而生。
〔堂〕神堂。
〔素华〕一作“素枝”,开满白花的枝杈。《楚辞考异》引一本作“华”。王逸《楚辞章句》释此句为“吐叶垂华”,则本作“华”。
〔芳菲菲〕香气浓郁。
〔袭〕指香气扑人。一说侵袭。
〔予〕我,男巫以大司命口吻自谓。
〔夫〕发语词,兼有远指作用。
〔美子〕美好的孩子。
〔荪〕溪荪,石菖蒲,一种香草。古人用以指君王等尊贵者。诗中指少司命。
〔何㠯〕因何。㠯,同“以”。
〔青青〕借为“菁菁”,草木茂盛貌。
〔美人〕指祈神求子的妇女。一说指参加祭祀的人们。
〔忽〕很快地。
〔余〕我,少司命自谓。
〔目成〕用目光传情,达成默契。
〔回风〕旋风。
〔云旗〕以云为旗。
〔悲莫悲〕悲没有比……更悲。
〔荷衣〕用荷做的衣服。
〔蕙带〕蕙草编织的衣带。
〔儵〕同“倏”,快速迅疾的样子。
〔逝〕离去。
〔帝郊〕天界。
〔君〕少司命指称大司命。
〔须〕等待。因大司命受祭结束后升上云端等待,故少司命这样问。
〔女〕汝。
〔咸池〕神话中天池,太阳沐浴的地方。此句上原有“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至兮水扬波”,王逸无注。
〔《考异》云〕“古本无此二句。”按此二句与《九歌·河伯》中二句重复,当是由《河伯》所窜入。
〔晞〕晒干。
〔阳之阿〕即阳谷,也作旸谷,神话中太阳升起的地方。
〔美人〕此处为大司命称少司命。大司命在云端,少司命尚在人间受祭,所以大司命这样说。
〔怳〕神思恍偬惆怅的样子。
〔浩歌〕放歌,高歌。
〔孔盖〕用孔雀羽毛装饰的车盖。
〔翠旍〕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旌旗。旍,同“旌”。
〔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此处指天之高处。
〔抚〕持。
〔彗星〕俗称扫帚星,古代传说中是给人类带来灾难的恶星。
〔竦〕肃立。此处指笔直地拿着。
〔拥〕抱着。一说保护。
〔幼艾〕少年儿童,即《礼记·月令》所说“养幼少”的“幼少”。
〔正〕主宰。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約前343—約前278
戰國時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名平。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楚公族。事楚懷王,曾任左徒,三閭大夫等職。學問博,見識廣,彰明法度,舉賢授能,為懷王所信用。主張聯齊抗秦。子蘭(懷王幼子)、上官大夫等害其能,短于王。王乃疏原。曾諫懷王不可入秦,懷王不聽,信子蘭,入秦被拘,死于秦。頃襄王時再次受讒,被放逐于沅湘一帶。原既痛國之危亡,又感理想之無法實現,乃投汨羅江而死。著有《離騷》、《九章》、《九歌》等,開楚辭之體。今存劉向所編集《楚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