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九歌·河伯拼音版

九歌·河伯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11:15:21

全文注音

  • jiǔ
  •  
  • ·
  •  
  • zhàn
  • guó
  • chǔ
  • guó
  •  
  • yuán
  • yωu
  • jiǔ
  •  
  • chōng
  • fēng
  • βǐ
  • héng
  •  
  • chéng
  • shuǐ
  • chē
  • gài
  •  
  • jià
  • liǎng
  • lωng
  • cān
  • chī
  •  
  • dēng
  • kūn
  • lún
  • wàng
  •  
  • xīn
  • fēi
  • yγng
  • hào
  • dàng
  •  
  • jiāng
  • chàng
  • wàng
  • guī
  •  
  • wéi
  • huγi
  • 怀
  •  
  • lín
  • lωng
  • tγng
  •  
  • bèi
  • βuè
  • zhū
  • gōng
  •  
  • líng
  • wèi
  • shuǐ
  • zhōng
  •  
  • chéng
  • bγi
  • yuγn
  • zhú
  • wén
  •  
  • yωu
  • zhī
  • zhǔ
  •  
  • liú
  • fēn
  • jiāng
  • lγi
  • xià
  •  
  • jiāo
  • shǒu
  • dōng
  • xíng
  •  
  • sòng
  • měi
  • rén
  • nγn
  •  
  • tāo
  • tāo
  • lγi
  • yíng
  •  
  • lín
  • lín
  • yìng
  •  

原文

九歌·河伯
[战国楚国]屈原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横波。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
灵何为兮水中,乘白鼋兮逐文鱼。
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

注释

〔女〕汝,你。
〔九河〕黄河的总名,前人说是黄河到兖州境即分九道,故称九河。
〔冲风〕隧风,大风。
〔横波〕聚起波浪,扬波。
〔骖螭〕四匹马拉车时两旁的马叫“骖”。
〔螭,《说文解字》“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或日无角曰螭。”据文意当指后者,那么“骖螭”即以螭为骖了。
〔昆仑〕山名,黄河的发源地。今作昆仑。
〔极浦〕水边尽头。
〔寤怀〕寤寐怀想,形容思念之极。
〔灵〕神灵,这里指河伯。
〔鼋〕大鳖。
〔逐〕追随,跟从。
〔文鱼〕有斑纹的鲤鱼。
〔渚〕水边。
〔《国语·越下》“鼋龟鱼鳖之与处,而鼃(蛙)黾之与同渚。”下注〕“水边亦曰渚。”这里泛指水,“渚”当为押韵。
〔流澌〕古代成语,意思就是流水。《楚辞·七谏·沉江》“赴湘沅之流澌兮”等可证。
〔交手〕古人将分别,则相执手表示不忍分离。
〔美人〕指河伯。
〔南浦〕向阳的岸边。
〔邻邻〕一本作“鳞鳞”,如鱼鳞般密集排列的样子,媵〕原指随嫁或陪嫁的人,这里指护送陪伴。

相关推荐

元稹
契此和尚
刘半农
董其昌
白居易
孟郊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約前343—約前278
戰國時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名平。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楚公族。事楚懷王,曾任左徒,三閭大夫等職。學問博,見識廣,彰明法度,舉賢授能,為懷王所信用。主張聯齊抗秦。子蘭(懷王幼子)、上官大夫等害其能,短于王。王乃疏原。曾諫懷王不可入秦,懷王不聽,信子蘭,入秦被拘,死于秦。頃襄王時再次受讒,被放逐于沅湘一帶。原既痛國之危亡,又感理想之無法實現,乃投汨羅江而死。著有《離騷》、《九章》、《九歌》等,開楚辭之體。今存劉向所編集《楚辭》。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