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 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 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 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西陆:指秋天。
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深:一作“侵”。
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那堪:一作“不堪”。
白头吟:乐府曲名。
露重:秋露浓重。飞难进:是说蝉难以高飞。
响:指蝉声。沉:沉没,掩盖。
高洁:清高洁白。古人认为蝉栖高饮露,是高洁之物。作者因以自喻。
予心:我的心。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約626或627—684后
唐婺州義烏人。七歲能詩,有神童之稱。與王勃、楊炯、盧照鄰齊名,號四杰。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武則天光宅元年,徐敬業起兵揚州反則天,賓王為作《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敬業敗,賓王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殺,或云為僧。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622—684,有生于619、640等說
排行四,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出身寒門,其父為青州博昌令,早卒。7歲能詩。高宗朝,初為道王府屬,后歷任奉禮郎、東臺詳正學士、武功主簿、長安主簿,遷侍御史。為奉禮郎時,曾從軍西域久戍邊疆。塞外還,又曾宦游蜀中。調露元年(679)冬,因數上疏言事獲罪下獄,次年秋下除臨海(今屬浙江)丞。睿宗文明中(684)隨徐敬業起兵討武后,作檄傳之天下斥其罪。敬業兵敗,賓王被誅(一說逃亡不知所之)。《本事詩·微異》言宋之問于靈隱寺吟詩,遇駱賓王隱跡為僧,為續“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等句,傳播甚廣,而不可信。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今人張志烈有《初唐四杰年譜》。賓王為“初唐四杰”之一,才情縱放,擅長七言歌行,《帝京篇》為代表作。其詩或自述仕途坎坷,或同情下層婦女愛情婚姻之不幸,或揭露上層統治者之驕奢淫逸,題材較為廣泛。筆調宏肆,風格雄放。《全唐詩》編其詩為3卷。其詩集以清咸豐年間陳熙晉《駱臨海集箋注》為最通行。
唐诗汇评:駱宾王(638?—685?),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弱冠为道王(元庆)府属。高宗咸亨年间,从军塞上。上元元年回京参选,历武功、长安主簿,擢侍御史,因上书言事,被诬下狱。后任临海(今浙江天台)丞,怏怏失志,弃官去。文明元年,从徐敬业讨武,兵败,被杀。或谓“投江而死”,或谓“亡命不知所之”。宾王兼擅诗文,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并称“四杰”。有《骆宾王文集》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三卷。清陈熙晋有《駱临海集笺注》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