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之间值万金,苦无人可共幽襟。
几年不作西湖想,听得啼莺不自禁。
不惯山中夜月寒,满窗树影藓花乾。
移床近壁不敢卧,恐是龙蛇之屈蟠。
今年不上一竿竹,渠岂于人亦世情。
风雨尚馀千个在,结巢吾欲听秋声。
白鸥吾有一日雅,畴昔见之相与亲。
沧浪忽欲从此逝,嗔我手揖无诗人。
是非不到野溪边,只就梧桐听雨眠。
睡熟不知溪水长,鹭鸶飞上钓鱼船。
平生多可曹修士,说我唐诗最逼真。
不道蹇驴风雪里,何如黄犊过比邻。
俚谓革靴乌脚鬼,吾尊毛颖黑头公。
与靴作传何为者,颖则万世文辞工。
只锄蔬甲亦妨閒,久与溪云断往还。
今日偶来僧却在,共煎茶吃话庐山。
〔革靴〕原作华,据四库本改。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大辞海》:方岳(1199—1262)南宋文学家。字巨山,号秋崖,徽州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年)进士,任秘书郎,知袁州、抚州等地,官至朝散大夫。以骈文知名,所作奏章文辞典雅,平易畅达,时有新警之句。其诗不主一格,自成一家,词也雄浑疏畅,近于豪放一派。有《秋崖先生小稿》。
《辞源》:【方岳】四方之岳。岳,高大之山。亦作“方嶽”。書周官:“又六年,王乃時巡,考制度于四岳,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謂天子巡狩至某方岳,則某方諸侯卽會朝於此。左傳昭四年“四嶽”唐孔穎達疏:“嶽,桷也;桷考功德黜陟也。然則四方方有一山,天子巡狩至其下,桷考諸侯功德而黜陟之,故謂之嶽也。”後因以方岳稱地方長官,如太守、刺史等。三國志魏滿寵傳“見而遣還”注引世語:“寵爲汝南太守、豫州刺史二十餘年,有勳方岳。”世説新語識鑒:“時殷仲堪在門下,雖居機要,資名輕小,人情未以方嶽相許。”參見“四嶽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