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
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贺新郎〕后人创调,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传作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惟句豆平仄,与诸家颇多不合。因以《稼轩长短句》为准。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韵。大抵用入声部韵者较激壮,用上去声部韵者较凄郁,贵能各适物宜耳。
〔辛幼安〕辛弃疾,字幼安,淳熙十五年(年)末,辛寄《贺新郎·把酒长亭说》与陈亮,因作此词相和。
〔和见怀韵〕酬和(你)怀想(我而写的词作的)原韵。
〔凭谁说〕向谁诉说。
〔神奇臭腐〕《庄子·知北游》〕“所美者为神奇,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言天下之事变化甚多。
〔夏裘冬葛〕《淮南子·精神训》〕“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无用于己。”〔箑(shà)〕扇。本指冬日穿葛衣用扇子,夏日寄裘皮,是与时不宜。此喻世事颠倒。
〔犹未燥,当时生发〕陈亮《中兴论》云〕“南渡已久,中原父老,日以殂谢,生长于戎,岂知有我!昔宋文帝欲取河南故地,魏太武以为我自生发未燥,即知河南是我境土,安得为南朝故地?故文帝既得而复失之。”生发,即胎毛。生发未燥即胎毛未干,指婴儿时。
〔二十五弦〕用乌孙公主王昭君和番事,指宋金议和。《史记·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应上片末句之“汉宫瑟”。乌孙公主与王昭君之和亲,均以琵琶曲表哀怨,故此处之瑟实指琵琶。
〔月〕以月喻地。
〔树犹如此〕《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演然流泪。”《皮树蔓·枯树赋》作“树犹如此”。
〔妍皮痴骨〕《晋书·慕容超载记》〕“超自以诸父在东,恐为姚氏所录,乃阳(佯)狂行乞。秦人贱之,惟姚绍见而异焉,劝兴拘以爵位。召见与语,超深自晦匿,兴大鄙之,谓绍曰〕‘谚云妍皮不裹痴骨。妄语耳!’由是得去来无禁。”此处指己才不为人识,遭鄙弃而被埋没。妍皮,谓俊美的外貌〕痴骨,指愚笨的内心。
〔伯牙弦绝〕《吕氏春秋·本味》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知其志在太山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此处是将辛弃疾引为知音。
〔九转〕《抱朴子·金丹》〕“一转之丹,服之三年得仙;二转之丹,服之二年得仙;’……九转之丹,服之三日得仙。”
陈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孝宗淳熙五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绍熙四年光宗策进士第一,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谥号文毅。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宋史有传。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43—1194
宋婺州永康人,字同甫,學者稱龍川先生。才氣超邁,喜談兵。曾于孝宗乾道五年,上《中興五論》,不報。淳熙五年,復詣闕上書,力主抗金,反對和議。遭人嫉恨,兩度入獄,出獄后志氣益勵。淳熙十五年,第三次上書,建議太子監軍,為經理建康之計,以振動天下而與金絕。光宗紹熙二年,被人誣告,第三次下獄。紹熙四年登進士第一,授簽書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與朱熹友善,論學則冰炭不相容,倡導經世濟民“事功之學”。所作政論氣勢縱橫,詞作豪放。謚文毅。有《龍川文集》、《龍川詞》等。
全宋詩:陳亮(一一四三~一一九四),字同甫,號龍川,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早年嘗考古人用兵成敗之跡,著《酌古論》,知州周葵禮爲上客。孝宗乾道中婺州以解頭薦,補太學博士弟子員,因上《中興五論》,奏入不報歸。淳熙五年(一一七八),更名爲同,六次詣闕上書,極論時事,爲大臣交沮,不果。孝宗即位,復上書論恢復,不報。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進士,授僉書建康府判官,未至官,逾年卒,年五十二。有《龍川集》,今傳本已非完帙。事見《水心集》卷二四《陳同甫墓誌銘》,《宋史》卷四三六有傳。今錄詩十四首。
词学图录:陈亮(1143-1194) 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有《龙川文集》、《龙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