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鹧鸪天·送廓之秋试拼音版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23:12:26

全文注音

  • zhè
  • tiān
  • ·
  • ·
  • sòng
  • kuò
  • zhī
  • qiū
  • shì
  •  
  • nán
  • sòng
  •  
  • xīn
  •  
  •  
  •  
  •  
  • bái
  • zhù
  • xīn
  • páo
  • nèn
  • liáng
  •  
  • chūn
  • cán
  • shí
  • xiǎng
  • huí
  • láng
  •  
  • mén
  • zhǔn
  • táo
  • huā
  • làng
  •  
  • yuè
  • diàn
  • 殿
  • xiān
  • shōu
  • guì
  • xiāng
  •  
  •  
  •  
  •  
  •  
  • péng
  • bγi
  • hǎi
  •  
  • fèng
  • zhāo
  • yáng
  •  
  • yωu
  • xié
  • shū
  • jiàn
  • máng
  • máng
  •  
  • míng
  • nián
  • βīng
  • yún
  • βù
  •  
  • βuè
  • xiào
  • rén
  • jiān
  • máng
  •  

原文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宋代]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释

⑴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等。双调五十五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上阕第三四句、下阕第一二句一般要求对仗。

⑵廓之:当即编次《稼轩词甲集》之范开,辛弃疾的门人。其生平事迹不详。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是对科举制度中乡试的借代性叫法,考试时间在农历秋季八月,即乡试,也叫秋闱;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考中者称举人。在乡试的次年春天,乡试的得中者在京城的礼部贡院参加会试。

⑶白苎(zhù)新袍:白苎是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王直方诗话》:“梅圣俞在礼部贡院考校时和欧公《春雪诗》云:‘有梦皆蝴蝶,逢袍只苎麻。’”按:宋代举子均著苎麻袍。嫩凉:微凉,初凉。

⑷“春蚕”句:典出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诗:“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原意指行军时为了禁止士兵喧哗而让他们含着竹片,这里指考场一片寂静只听见笔与纸摩擦的沙沙响声。

⑸“禹门”句:禹门,即龙门,相传龙门为大禹所凿。《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桃花浪起,江海鱼集龙门下,跃而上之,跃过者化龙,否则点额暴腮。”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也以“桃花浪”比喻春闱(即会试)。《古今小说·赵伯升茶肆遇仁宗》:“来年三月桃花浪,夺取罗袍转故乡。”清李渔《慎鸾交·悲控》:“亏你做中流砥柱桃花浪,不似那跳龙门的个个颠狂。”

⑹“月殿”句:比喻登科做官。宋制,各州郡漕试、解试均于八月举行,正桂子飘香时节。《避暑录话》:“世以登科为折桂。”

⑺鹏北海:典出《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北冥,一作“北溟”,即北海,泛指北方的大海。

⑻凤朝(cháo)阳:典出《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朝阳,指山的东面。

⑼书剑:书和剑。唐温庭筠《过陈琳墓》诗:“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⑽青云去:一作“青云上”。《史记·范睢蔡泽列传》: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后以“青云直上”比喻人仕途顺遂,升迁很快,亦即官运亨通,迅速升到高位。

⑾举子忙:《南部新书》乙:“长安举子自六月已后,落第者不出京,谓之过夏……七月后投献新课,并于诸州府拔解。人为语曰:‘槐花黄,举子忙。’”举子:科举考试的应试人。


相关推荐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40—1207
宋濟南歷城人,原字坦夫,后字幼安,號稼軒。高宗紹興末,聚眾二千隸耿京部,為掌書記。奉京命奏事建康,聞張安國殺京降金,歸擒之,獻俘行在。孝宗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征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歷浙西提點刑獄、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為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歷知鎮江、隆興府。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后追謚忠敏。一生力主抗金。擅為長短句,風格悲壯激烈,與蘇軾并稱“蘇辛”。有《稼軒長短句》等。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