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初〕当初,这是回述往事时的说法。
〔郑武公〕名掘突,郑桓公的儿子,郑国第二代君主。
〔娶于申〕从申国娶妻。申,春秋时国名,姜姓,河南省南阳市北。
〔曰武姜〕叫武姜。武姜,郑武公之妻,“姜”是她娘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谥号。
〔共(gōng)叔段〕郑庄公的弟弟,名段。他在兄弟之中年岁小,因此称“叔段”。
〔寤(wù)生〕难产的一种,胎儿的脚先生出来。寤,通“啎”,逆,倒着。
〔惊〕使动用法,使姜氏惊。
〔遂恶(wù)之〕因此厌恶他。遂,连词,因而。恶,厌恶。
〔爱〕喜欢,喜爱。
〔亟(qì)请于武公〕屡次向武公请求。亟,屡次。于,介词,向。
〔公弗许〕武公不答应她。弗,不。
〔及庄公即位〕到了庄公做国君的时候。及,介词,到。即位,君主登上君位。
〔制〕地名,即虎牢,河南省荥(xíng)阳县西北。
〔岩邑〕险要的城镇。岩,险要。邑,人所聚居的地方。
〔虢(guó)叔死焉〕东虢国的国君死在那里。虢,指东虢,古国名,为郑国所灭。焉,介词兼指示代词相当于“于是”“于此”。
〔佗邑唯命〕别的地方,听从您的吩咐。佗,同“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唯命,只听从您的命令。
〔京〕地名,河南省荥阳县东南。
〔谓之京城大(tài)叔〕京地百姓称共叔段为京城太叔。大,同“太”。王力朱骏声作古今字。
〔《说文》段注〕“太从大声,后世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
〔祭(zhài)仲〕郑国的大夫。
〔祭〕特殊读音。
〔都城过百雉(zhì)〕都邑的城墙超过了丈。
〔都〕《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指次于国都而高于一般邑等级的城市。
〔雉〕古代城墙长一丈,宽一丈,高一丈为一堵,三堵为一雉,即长三丈。
〔国之害也〕国家的祸害。
〔先王〕前代君王。郭锡良《古代汉语讲授纲要》注为周开国君主文武王。
〔大都不过参(sān)国之一〕大城市的城墙不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参,同“三”。
〔中五之一〕中等城市城墙不超过国都城墙的五分之一。“五分国之一”的省略。
〔小九之一〕小城市的城墙不超过国都城墙的九分之一。“九分国之一”的省略。
〔不度〕不合法度。
〔非制也〕不是先王定下的制度。
〔不堪〕受不了,控制不住的意思。
〔焉辟害〕哪里能逃避祸害。辟,“避”的古字。
〔何厌(厌)之有〕有何厌。有什么满足。
〔宾语前置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定语。
〔之〕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为之所〕给他安排个地方,双宾语,即重新安排。
〔无使滋蔓(zīmàn)〕不要让他滋长蔓延,“无”通“毋”(wú)。
〔图〕除掉。
〔犹〕尚且。
〔况〕何况。
〔多行不义,必自毙〕多做不义的事,必定自己垮台。毙,本义倒下去垮台。汉以后才有“死”义。
〔姑〕姑且,暂且。
〔既而〕固定词组,不久。
〔命西鄙北鄙(bǐ)贰于已〕命令原属庄公的西部和北部的边境城邑同时也臣属于自己。
〔鄙〕边邑也,从邑,啚声,边境上的城邑。
〔贰〕两属。
〔公子吕〕郑国大夫。
〔堪〕承受。
〔若之何〕固定结构,对它怎么办?之,指“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这件事。
〔欲与大(tài)叔〕如果想把国家交给共叔段。与,给予。
〔臣请事之〕那么我请求去事奉他。事,动词,事奉。
〔生民心〕使动,使民生二心。
〔无庸〕不用。“庸”“用”通用,一般出现于否定式。
〔将自及〕将自己赶上灾难,杜预注〕“及之难也。
〔及〕本义追赶上。
〔收贰以为己〕把两属的地方收为自己的领邑。贰,指原来贰属的西鄙北鄙。以为,“以之为”的省略。
〔廪(lǐn)延〕地名,河南省延津县北。
〔厚将得众〕势力雄厚,就能得到更多的百姓。众,指百姓。
〔不义,不暱(nì),厚将崩〕共叔段对君不义,百姓就对他不亲,势力再雄厚,将要崩溃。
〔暱〕同昵(异体),亲近。
〔完聚〕修治(城郭),聚集(百姓)。完,修葺(qì)。
〔缮甲兵〕修整作战用的甲衣和兵器。缮,修理。甲,铠甲。兵,兵器。
〔具卒乘(shènɡ)〕准备步兵和兵车。具,准备。卒,步兵。乘,四匹马拉的战车。
〔袭〕偷袭。行军不用钟鼓。
〔杜预注〕“轻行掩其不备曰袭”。本是贬义,后逐渐转为中性词。
〔夫人将启之〕武姜将要为共叔段作内应。夫人,指武姜。启之,给段开城门,即作内应。启,为动用法。
〔公闻其期〕庄公听说了偷袭的日期。
〔帅车二百乘〕率领二百辆战车。帅,率领。古代每辆战车配备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二百乘,共甲士六百人,步卒一万四千四百人。
〔叛〕背叛。
〔入〕逃入。
〔公伐诸鄢〕庄公攻打共叔段在鄢邑。
〔诸〕之于,合音词。
〔辛丑〕干支纪日。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sì)午未申酉戌(xū)亥。二者相配,用以纪日,汉以后亦用以纪年。即二十三日。
〔出奔共〕出逃到共国(避难)。奔,逃亡。
〔不弟〕不守为弟之道。与“父不父,子不子用法相同。”《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
〔如二君,故曰克〕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克,战胜。
〔称郑伯,讽失教也〕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讥,讽剌。失教,庄公本有教弟之责而未教。
〔谓之郑志〕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志,意愿。
〔不言出奔,难之也〕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
〔寘〕“置”的通用字。放置,放逐。
〔誓之〕为动,对她发誓。
〔黄泉〕地下的泉水,喻墓穴,指死后。
〔悔之〕为动,对这事后悔。
〔颍考叔〕郑国大夫,执掌颍谷(今河南登封西)。
〔封人〕管理边界的地方长官。
〔封〕聚土培植树木。古代国境以树(沟)为界,故为边界标志。
〔有献〕有进献的东西。献作宾语,名词。
〔赐之食〕赏给他吃的。双宾语。
〔食舍肉〕吃的时候把肉放置一边不吃。舍,舍的古字。
〔尝〕吃过。
〔羹〕带汁的肉。
〔《尔雅·释器》“肉谓之羹。”
〔遗(wèi)之〕赠送给她。
〔繄(yī)我独无〕我却单单没有啊!繄〕句首语气助词,不译。
〔敢问何谓也〕冒昧地问问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敢〕表敬副词,冒昧。
〔故〕原故,原因和对姜氏的誓言。
〔悔〕后悔的心情。
〔何患焉〕您在这件事上忧虑什么呢?焉〕于是。
〔阙〕通“掘”,挖。
〔隧而相见〕挖个地道,在那里见面。隧,隧道,这里用作动词,指挖隧道。
〔其谁曰不然〕那谁能说不是这样(不是跟誓词相合)呢?其,语气助词,加强反问的语气。然,代词,代庄公对姜氏发的誓言。
〔赋〕赋诗,孔颖达疏〕“谓自作诗也。”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走进隧道里,欢乐真无比。
〔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yì)〕走出隧道外,心情多欢快。
〔中融〕上古冬韵,今押韵。
〔外,洩〕上古月韵,今不押韵。
〔遂为母子如初〕从此作为母亲和儿子象当初一样。
〔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施及庄公〕施,延及。延及庄公。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匮,尽。锡,通赐,给与。
〔其是之谓乎〕其,表推测语气,之,结构助词,助词宾语前置。
左丘明(前556年-前451年),姓丘,名明。汉族,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相传为春秋末期曾任鲁国史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晚年双目失明,相传著有中国重要的史书巨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春秋時魯國人。左氏,名丘明,一說左丘氏,名明。傳為魯國史官。或謂與孔子同時。孔子曾稱贊他的為人。相傳他據《春秋》紀年集各國史料撰《左氏春秋》(即《左傳》)。又傳《國語》亦為其所著。